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战后泰国工业的发展过程、泰国政府的所谓“工业化”政策和鼓励外资发展工业的政策提供了比较系统的资料,并就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泰国工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比较。原文长达六万多字,现予摘译,分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2.
一、设区的经过和东盟其他国家一样,泰国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工业化方向主要是发展农产品出口加工工业和替代进口工业,到了六十年代后半期,泰国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已经受到国内市场规模狭小的限制,于是泰国工业化的方向在七十年代初便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为了鼓励发展面向出口工业,泰国政府于1972年颁布了《奖励投资条例(修订案)》,鼓励本国和外国资本投资发展泰国的面向出口的工业,1974年2月又规定了可以亨受优惠待遇的奖励企业必须是出口能力大的企业,有利于开发国内资源的企业,使  相似文献   

3.
一、工业化的现状和贸易结构的变化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新加坡有1959年起所实行的五年经济计划,其工业化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就业、发展代替进口工业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种政策与周围各国的工业化政策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而,自1%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新加坡改变了它的工业化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前言泰国的近代工业是在六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泰国通过五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而配备起来的工作基础设施,通过以鼓励产业投资法案为中心的各种促进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来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对工业活动进行投资,以此作为促进泰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动力。泰国工业化政策的特征是:工业化方向是由六十年代(1961—71年)  相似文献   

5.
一、工业化政策和贸易(一)工业化政策的演变.迄今为止泰国的工业化政策经历了如下这些转变过程。(1)扶植进口替代工业和引进外资期(1961—71年)从六十年代初至1971年这几年期间是实行第一个经济发展计划(1961年1月—1966年6月)的时期。1962年实施了以扶植进口替代工业(消费品的国内生产)为目的的工业投资奖励法。这一奖励法的最大受益者是纺织业,现在的纺织业的基础便是在这个时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目前有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政策的主导思潮是建立在面向出口、遵从市场竞争原则与限制国家经济干预的基础之上的。近年来泰国的经验可以说是一个沿着这条路线发展工业的成功例证,目前已有许多有关泰国何时(而不是是否)能够参加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的议论。本文将比较详细地考查泰国的经验,以鉴定可以实施面向出口工业化政策的条件,本文将论证泰国的工业化运动是建立在以下这样的基础之上的:(1)一个特定的  相似文献   

7.
一、工业化的进展和自给程度资本积累和技术更新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原因。第一产业部门对机械技术的应用比制造业部门有着更多的限制;此外在多数情况下,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也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工业发展。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当中,早的已在四十年代末期,最迟的也在五十年代前半期,都制订出了以工业化为目标的经济开发计划,顺利地进行了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8.
对外资一視同仁的工业化政策 1959年新加坡在获得自治后不久,便开始实行五年经济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发展工业化以增加就业机会、发展代替进口工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并以工业化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这与周围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就改变了它原先采取的工业化政策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泰国工业化的发展,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劳动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对泰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本文拟对泰国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泰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问题、以及政府所采取的对策等作一初步的分析。 一、泰国劳动力状况的变化及其特点 五十年代以前,泰国几乎不存在劳动力问题,据一九四七年的统计,泰同经济活动人口为八百九十九点二万人,占总人口比  相似文献   

10.
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菲律宾独立后面临着改变经济对宗主国的片面依赖,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早在五十年代始,菲律宾便开始了走工业化的道路。三十多年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进口替代初级阶段(重点发展消费品替代工业)过渡到重点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再向进口替代的第二阶段(中间性产品、生产设备的替代)过渡。战后菲律宾的工业化道路是从轻工业着手逐步向重化工业  相似文献   

11.
东盟三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与政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以下称东盟三国)战后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然而,国内外经济学术界对于这三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与政策却有着迥异的看法。本文介绍有关东盟三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划分的分歧,展示东盟三国各自工业化进程的特征与政策差异,希冀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群体战后工业发展进程及其发展多样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泰国在从60年代以来的30年中,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如今,泰国正准备挤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然而,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泰国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计划发展背景孟加拉国原为巴基斯坦的东巴省,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已开始计划发展经济的历史。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巴中央政府的发展计划忽视甚至损害了东巴的经济发展。比如,巴中央政府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都强调发展工业,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完全忽视了以农业经  相似文献   

14.
“泰国已将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时不久了”、“泰国是发展国家的优等生”等等这类赞词最近已是震耳欲聋了。的确,泰国在纤维纺织工业、家电工业、农林水产品加工工业等工业方面的出口增长相当显著,政局也相当稳定,由于这些原因,日本与其他国家对泰国的经济成绩的评价正在不断提高。尽管如此,但过去的泰国工业发展,主要是依靠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来实现的;而且现实的情况是,这些成绩离不开华人资本的协作,结果便促进了特定企业集团和财阀的形成与发展,而民族资本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与泰国人口百分之七、八十的国民据以为生的农业的发展却很落后。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由于泰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随着泰国工业化速度的加快,泰国政府开始计划设立工业村。1969年泰国设立第一个工业村,班昌工业村,位子曼谷市效区,占地677莱(625莱相当于1平方公里),投资三千万铢(合120万美元),经过五年,到1973年建成。为建设更多的工业村,1972年泰国政府成立“泰国工业村机构”,专门负责工业村的规划、建设以及审批在工业村投资设厂等事项。工业村机构成立以后,泰国工业村的发展较快,从1973年的一个增加到1987年6月的四个。1987年下半年开始,泰国工业村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至今方兴未艾。1987年10月至1989年10月的二年时间内,原有工业村的面积不断扩大,新建的工  相似文献   

16.
巴西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国直接投资在巴西工业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如何,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对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加评述。在三个经济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从独立至今,巴西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30年以前以咖啡为经济支柱的初级产品出口阶段;1930年至五十年代中期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初期工业化阶段和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阶段。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中,外国投资在巴西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199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40多年过去了,今天,泰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已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它已普遍被认为是继台湾、南朝鲜、新加坡和香港之后最有希望步入新兴工业化行列的国家。泰国经济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传统农业的较为成功的改造和开发。如果没有这种改造开发及其所取得的成绩,泰国的工业就难于达到现在的发展水平。因此,对战后泰国的农业开发进行分析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泰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十年代末期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自1960年起便一直是泰国居首位的贸易对象国。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是泰国对日本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贸易额从1957年的23.41亿铢增加到1973年的234.88亿铢,平均年增长15.5%。日本占泰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从1957—59年的年平均16.8%,提高到1960—73年的年平均29.6%。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泰国对日贸易的发展速度有所减  相似文献   

19.
泰国自1972年从“替代进口”的工业发展政策转向“出口导向”政策,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来,泰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于80年代下半期,在差猜·春哈旺担任总理期间,他在一次年终总结报告中说,泰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抓了三项工作,即旅游、出口和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泰国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发展外向型经济要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和向国际贷款来筹措资金,引进外国先进  相似文献   

20.
韩国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城市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辉 《东北亚论坛》2005,14(2):54-58
20世纪 50年代以来,随着迅速的国家工业化过程,韩国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了人口城市化,而且人口城市化进程与国家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工业选址政策以及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是韩国人口城市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动因。韩国由集中到分散的城市化模式、通过国土综合开发促进新的城市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发展卫星城镇、工业选址政策、可持续的土地政策等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