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有海洋文明的浓重印记。在数千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浙江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文明曙光初现,河姆渡人就已经勇敢地向海洋进军了;明代朱元璋出于“海定而波宁”之意命名浙东的宁波,说明它与大海有休戚与共的关系,也使它成为“海上陶瓷之路、丝绸之路、佛教之路”的起始港。历史上的临安(杭州)、温州等地也成为重要商港,与海内外有许多经济文化交往;舟山自古以来即为著名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2.
朝鲜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朝鲜华侨在朱子学传播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把朱子学介绍到朝鲜,参与朱子学的研究和运用,使朱子学在朝鲜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与文化交往不断深入,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中文热”随之在东盟各国兴起。 事实上,中文过去就在东盟各国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各成员国,中文或多或少作为人们日常沟通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中国苗族和美国苗族的文化交往,从美国苗族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苗族文化 对美国苗族的民族特点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它主要有东  相似文献   

6.
尹继承 《当代广西》2014,(17):53-54
正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史书记载,钦州历来是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是中国从北部湾走向世界最便捷的海上通道。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生产的蚕丝、陶瓷、茶叶,从钦州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东盟乃至欧洲,商船穿梭往来于南洋和印度洋之间,频繁地进行航海贸易。钦州这条闻名遐迩的"海上丝绸之路",曾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中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这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悠久而漫长的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经济富强、政治昌明、文化自成一体的土壤和基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理念,以义制利、义利兼顾的经济发展原则,文明互鉴、多元共生的世界文化交往惯例,是中华文化提供给当今世界的珍贵宝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朝鲜族人群以留学方式赴日,通过毕业后就业、创业等过程,逐步在日本定居,形成在日朝鲜族社会。随着在日朝鲜族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在日朝鲜族团体和社会网络。在日朝鲜族社会凭借着较高学历与多种语言优势,较快适应了日本社会,并活跃在东亚各国。这种文化适应与朝鲜族社会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与文化融合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佩环 《长白学刊》2011,(3):145-149
丈化交往需要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选择决定着文化交往的实现状况.文化交往中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文化选择使文化交往的实现呈现出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的趋向.在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的对立统一中,文化交往最终将实现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陈雨前  马志伟 《人民论坛》2010,(10):182-183
"火铸史诗"经典世纪纪念瓷是采用景德镇陶瓷艺术反映和表现中国经典建筑的杰作。陶瓷艺术具有承载精神文化的功能,反映着时代的精神面貌。经典世纪纪念瓷的创作实践带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陶瓷艺术既是能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的艺术,同时,它也能够做到艺术性、审美性与使命指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李蕊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217-2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延续民族生命的血脉。朝鲜族语言是朝鲜族文化的重要依托,保护朝鲜族语言事关朝鲜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今天,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朝鲜族语曾陷入危机,为了朝鲜族文化的传承,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保护民族语言和促进民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在此回顾朝鲜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历程,分析新经济形势对朝鲜族语言的冲击,从而提出如何保护和促进朝鲜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是从朝鲜族语言的可持续发展中得出民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中华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商业贸易的通道也是传播文化的通道。17世纪,中国丝绸大量销往拉美各地,为拉美人民了解中国古老的丝绸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丝绸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之一对拉美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就17世纪中国丝绸在拉美的销售状况及其对拉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作一分析,以探讨中国丝绸文化在中国和拉美文化交流史上所应占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已故的路易·艾黎是新西兰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和知名的古陶瓷研究家,也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热爱世界和平,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他的业余爱好是热衷于研究中国古陶瓷、古陶瓷科技,以及工艺美术陶瓷,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晚年,他写了一本介绍中国陶瓷和陶瓷文化的著作《瓷国游历记》,笔调朴实、恬静、真实、活泼,引人入胜,具有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是陶瓷文化和古科技的学术价值,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由于他对中国古陶瓷研究有一定的成就,1982年11月,应邀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古陶瓷…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这一判断着眼于21世纪是文化竞争的世纪,着眼于当今世界从资源竞争、资本竞争、技术竞争到文化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总趋势。文化创造要产业化、文化消费要大众化、文化资源要资本化、文化传播要全球化.文化交往要价值化,这是文化竞争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刘杰 《人权》2002,(2):22-25
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步骤,标志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实质性启动。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生活的革命性变化,更将给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变化。就维护和促进人权方面而言,随着加入WTO后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交往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人权建设事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加入WTO后中国人权保障事业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机遇,采取妥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日文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中国各类史书中 ,都记载着一些从日本远度重洋 ,“冒万里而至者” ,其中不乏来华学习者。他们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为中日文化交往所起的重要作用 ,将对跨国、跨民族文化教育交流研究 ,对今后开展国际合作留下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最近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这对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美德,亚洲文化圈非常重视,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不仅学习吸收了中华传统美德,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自己国家的道德传统。现在,西方有见地的学者也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起来。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就曾经说过:“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他认为,到了21世纪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8.
吴心 《黄埔》2009,(1):58-59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的宗教。它大约出现于公元二世纪前后的东汉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万史,除了在中国本土传播外,它对日本、朝鲜和选南等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日文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各类史书中,都记载着一些从日本适度重洋,“冒万里而至者”,其中不乏来华学习者。他们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为中日文化交往所起的重要作用,将对跨国、跨民族文化教育交流研究,对今后开展国际合作留下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陶瓷文化是法库县陶瓷产业迅速崛起和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陶瓷文化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发展陶瓷产业的思维方式;陶瓷文化的现实引导性,促进陶瓷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实现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同时,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陶瓷文化自身也得到充分彰显,这将在更广的层面上推动着法库陶瓷产业及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