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反映,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要解决多种"中国威胁论"的现实挑战,而和平发展有利于国家形象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可以说也是对各种"中国威胁论"的战略性回应,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外传播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可以和技巧性、艺术性结合起来,从而为建构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对外军事教育培训援助的关键组成部分,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项目(Internat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由国务院主导,国防安全合作局和国防部共同管理,向盟友和友好国家提供美式军事培训与教育课程。该项目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具有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组织机构及运转模式,体现了美国在对外安全援助领域的创新。基于印度尼西亚的战略价值,美国对其开展的军事教育与训练项目主要围绕人权问题、民主化改革和反恐合作三大议题,以双方认同为基础密切军事联系,以核心人物和利益集团为重点深化美国影响,目光长远、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熏陶并建构"美式认同",推动了美国对印尼政治外交战略的实现,充分体现了对外军事教育培训援助对于实现援助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援助有效性评价在西方发展援助中占据核心地位,既是反思援助理念和指导援助实践的客观依据,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新殖民主义的手段和维持政治霸权的话语工具。西方传统援助国及多边援助机构长期以来通过主导发展援助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关于发展援助有效性的话语和实践,逐渐建构出一整套国际发展知识体系,确立起该领域的知识霸权。但是,西方国家主导的这种评价机制存在话语与实践的深层次矛盾,客观评价发展援助有效性面临数据与方法上的困境。这为西方国家维持其长期主导且潜藏不平等的"援助-被援助"二元架构提供了空间。随着新兴经济体及更多南方国家的崛起,西方国家主导的这种知识霸权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重新受到西方的关注。欧盟和美国的研究者普遍把中国视为"新兴援助体",尤为关注中国对外援助不断增加的规模、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特点、政治经济动机,以及对西方主导的国际援助规范的可能影响等问题。总体而言,这些研究给予了中国对外援助比较积极的评价,并且潜在地确认了中国对外援助实现政策目标的有效性。这对中国对外援助的启示意义在于,我们应在对外援助的规模、模式和方式等方面保持基本的稳定和持续性,扩展与发达援助体的合作,同时根据对外战略的变化进行必要而适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韦宗友 《国际观察》2005,119(5):39-45
本文综合考察了国际政治中的权力问题。文章指出,现实主义权力观因过度强调权力的“强制性”和“物质性”一面、忽视非物质性及非强制性一面而具有内在的缺陷。军事、经济力量并非权力的全部,文化、价值观上的吸引力、设定国际议程的能力等“软权力”也是权力的重要维度。如果一国的对外政策过度倚重“硬权力”而忽视了“软权力”的运用,那么在很多时候,它有可能在国际舆论中陷入被动地位,危害本国的国家形象,最终危及本国的对外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俄罗斯独立以来对中亚国家援助政策的历史演进、援助规模和援助方式,并对援助的政策效果进行初步分析.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援助经历了“放手”“竞争与争夺”和“强化”三个阶段,并逐步将援助作为实现在该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推动欧亚地区一体化和提升“软权力”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援助方式和领域受到国际发展援助进展、...  相似文献   

7.
对外援助具有国际公共产品的特质,这既体现为对外援助直接为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融资,也反映在对外援助是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还表现在对外援助广泛惠及受援国、援助国和国际社会。中国的对外援助虽经历了援助理念、方式、资金构成的多重变迁,但基本原则和重点援助对象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对外援助体现了中国通过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来赢得国际社会认同的大国诉求,也折射出对外援助的"中国模式":南南合作框架内的"平等型援助"、以弘义融利为主旨的"互惠型援助"、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增益型援助"。对外援助不仅为中国赢得了朋友,也使其收获了并将继续收获包括战略、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在内的多重利益。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是发展援助的重要领域,发展援助则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手段。近些年来,中国对外环保援助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环保援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环保援助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并积极利用非政府力量,创新援助模式,为援助对象的环境保护和发展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对外环保援助明显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了中国软实力,并在拓展国际环保市场、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澳大利亚积极参加地区性建设,参与实施《科伦坡计划》,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军事援助等。《科伦坡计划》是亚洲第一个国际性的政府间相互援助计划,在澳大利亚对外援助中占主导作用。《科伦坡计划》性质具有多重性,不仅仅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且还涉及人道主义等,在援助方式上形式多样,从而对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客观性的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关系领域,对外援助是外交政策的工具,服务于援助国的国家利益。二战后,随着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外援助在国际关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即利用对外援助争夺、扶植、拉拢其他国家,以壮大各自阵营实力。欧盟前身欧共体的对外援助始于1957年同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即ACP地区)签署的两个《温雅得协定》和五个《洛美协定》,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农业计划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首次海外农业援助项目,旨在通过培育高产农作物品种以促进墨西哥粮食增产.该计划的提出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地缘政治及墨西哥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有关,体现了基金会“科学慈善”的理念,实质是推广美国商业化农业,兼具利他性和利己性的特点.计划的成功使墨西哥被视为“绿色革命”的发源地,为基金会、美国政府及其他国际组织出台类似的援助计划提供了范例,对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外援助是国际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一方面,作为一种由援助国提供的特殊性国际公共物品,它是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领域的重要变量;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的一种对外政策工具,对外援助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发挥着战略性功能。在国际政治中,有志于发展的对外援助都与安全问题息息相关。援助与安全之间的联结经历了从一般关联到深入互嵌再到"安全化"的演变历程,安全思维越来越多地影响对外援助过程,冲击着连接援助国和受援国的援助资源载体。面对嵌入对外援助过程的"安全化"趋势,通过聚焦援助与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发展趋势,试图诉诸安全视角来审视援助载体,并因此提出了"援助安全"概念框架。该框架致力于从国际结构转型、援助国和受援国关系及相关国家国内政治等不同角度探寻援助过程中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与制度资源分别面临的多元安全威胁和风险来源。援助安全可以从技术条件性、透明性、实施预算管理、提供援助安保人员训练和改革全球援助体系等举措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3.
欧盟对中亚的发展援助,经历了应急性援助、应急性与中长期发展并重以及强化中长期发展援助三个阶段,主要通过塔西斯计划、民主与人权指导计划、食品安全计划以及人道主义灾害预防计划等实施。欧盟对中亚的高度关注根源于冷战后欧洲民族国家体系易扩散机制的形成,经济援助“政治化”运作的战略目标在于,推动中亚国家融入欧盟主导的民主政治空间与市场经济体系,即实现中亚的欧洲化。  相似文献   

14.
影响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决策的三个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援助政策既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美国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工具。国家利益是美国对外援助的首要驱动力,但利益集团因素以及决策者的个人认知、能力、价值观、背景、个性和党派特征影响国家利益的取向,进而影响国家对外援助政策。只有综合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因素.才能对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以来,加拿大采矿业在拉美的无序扩张导致了严重的社会责任失范问题,损害了东道国的生态安全、传统生活方式、社会和谐及长远发展利益,遭到了当地受危害社区的反感与抵制。为缓和采矿导致的紧张局面,加拿大政府于2009年和2014年两度颁布海外采掘业社会责任五年战略。加拿大政府推动企业遵循国际责任规范;鼓励利益相关方对话,支持东道国提升资源治理能力;试图通过设立相关官方机构协助海外企业化解争端;提出以经济外交和司法手段对相关企业予以奖惩。加拿大在战略上的尝试具有国际参考价值,但由于机制上的缺陷以及东道国情况的复杂性,两次提出的责任战略并未扭转加拿大采矿业在拉美社会责任失范的严峻态势,矿业资本扩张中蕴含的"新帝国主义"色彩受到加拿大和拉美舆论的普遍批评,改革呼声不断。在根本上,加拿大政府在本国企业海外扩张中扮演了"加拿大帝国公司"的角色,通过改进企业伦理形象提高企业海外避险能力和竞争优势是加拿大政府的宗旨,这决定了加拿大政府建构海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管理模式的演化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管理模式经历了从国家统一配置资源高度控制型的模式、承建机构主导的承包管理模式到多元主体参与型模式的历史演化进程。中国对非援助模式的变迁与中国自身经济制度改革及国际援助模式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对非援助模式,强调"大国义务"而偏向单纯"利他",时移势迁则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之后以市场为主导的中国对非农业援助模式,着眼"互惠互利",虽有助于援助项目的可持续性,但也带来不少商业化不计"公利"的问题。新世纪以来的多元主体参与促进了援助模式的创新,在企业为主导的项目中引入受援国政府管理,降低了商业化弊端,增强了公益性和受援国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对外开发援助始于1954年以援助国和受援国双重身份参加的“科伦坡计划”,①日本作为加盟国,从1955年开始实行对外援助.196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fficial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OECD②)在美国和加拿大支持下宣告成立,1964年日本以援助国的身份加入OECD,成为政府开发援助又称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⑤)的会员国之一,开始正式对外实施政府开发援助.2008年后,日本ODA的实施与管理由日本国际协助机构(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 负 责.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对外援助在二战后呈现出规模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 势。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规范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事对外援助的国际法依据,主要包括适用于对 外援助领域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规范对外援助行为的国际条约以及指导对外援助实践的国际组织 和国际会议决议三类,这三类法律文件构成了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框架。中国对外援助因理念和 原则不同而有别于西方国家倡导的发展援助,在对外援助领域独树一帜,但是作为对外援助的重 要实践者和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政府应依据国际法律规范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和完善对外援助 国内专门立法;重视并积极推动对外援助国际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后,1990年德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国家统一进程。与以往"行为体取向"的研究解释不同,本文拟采取结构性取向的"复合权力结构"视角,尝试通过对德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全球硬权力结构、全球软权力结构、地区硬权力结构、地区软权力结构、国家硬权力结构、国家软权力结构进行分析,论证"复合权力结构影响德国和平统一"的研究假设。该结论对中国和平统一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国家的海外利益保护越加成为各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从事海外利益保护的众多行为体中,作为国家外交机构的外交部在本国海外利益的保护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立足于考察加拿大外交部关于国家海外利益保护的理念及相关机制的建设,探索外交部与国家海外利益保护的路径选择与实施措施,指出"多边路径、多元措施"是加拿大外交部有效实现其海外利益保护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