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就"两高"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交易型受贿案件在刑法适用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从房产交易受贿案件市场价格的认定、"明显"标准的确定、犯罪数额计算的基准时间、优惠购买与交易型受贿的界限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对交易型受贿能作出符合罪刑法定的解释,以期对司法实践部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世锋 《法制与社会》2010,(14):265-266
本文从赌博型受贿犯罪的特点入手,分析了赌博型受贿犯罪的特点,结合司法实践中赌博型受贿犯罪预防、查处所面临的形势与困境,分析了赌博型受贿犯罪丛生的原因和危害,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对策,对赌博型受贿犯罪等新型受贿犯罪的研究与治理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第11条将斡旋受贿犯罪的主体从"国家工作人员"延伸至五类非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将<刑法>第388条之规定从受贿罪中独立出来单立罪名十分必要,但我国目前设立受贿罪"罪刑系列"的时机尚不成熟;移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影响力交易罪"作为第388条的罪名也欠妥,故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立为"斡旋受贿罪",并借此次修订的良机,对<刑法>第388条的法定刑作进一步调整,使法条整体统一与协调.  相似文献   

4.
对商业受贿犯罪[1]的既遂标准问题,一直存在一些争议.可能涉及的问题大致包括:第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8年11月20日)第8条规定,收受银行卡的,不论受贿人是否实际取出或者消费,卡内的存款数额一般应全额认定为受贿数额.  相似文献   

5.
薛津 《天津检察》2008,(2):31-3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首次将“特定关系人”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纳入到受贿犯罪主体范畴。如何正确理解和认定特定关系人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就某些特殊形式的受贿犯罪进行了解释,现笔者就该《意见》涉及到和未涉及到的几种特殊形式的受贿犯罪发表个人己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邸庆聪 《法制与社会》2012,(20):169-171
受贿犯罪侦查正面临反侦查行为的巨大挑战,如何有效地应对反侦查行为成为侦破受贿犯罪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深入解读受贿犯罪中反侦查行为的表现,认识反侦查行为的特点、作用点才能准确的找到应对之策,有效地打击受贿犯罪,满足人民反腐倡廉的呼声。  相似文献   

8.
继200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超低价买卖房屋"等十种新型受贿犯罪纳入法律的惩治范围之后,2009年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打击腐败贿赂有了新的法律利器。新型贿赂犯罪纳入司法调控  相似文献   

9.
受贿犯罪的新态势与推定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基本态势 ,指出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犯罪 ,已经成为我国受贿犯罪的主要形式。通过分析其犯罪构成 ,发现了检察机关的难题所在 :共同故意无法证明。借鉴古今中外受贿推定立法的经验 ,结合工作人员的职权特征、刑事政策的功能、受贿推定的科学基础和现行刑法的推定运用 ,论证了亲属共同受贿故意推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新形式的受贿犯罪进行了规定,其中将以交易形式收受贿赂的犯罪规定为: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汽车等物品: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出售房屋、汽车等物品: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本文试就如何运用《意见》认定以交易形式收受贿赂的受贿犯罪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贿赂犯罪中的受贿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多样化和隐蔽化的特点。司法实践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在受贿犯罪时打着民间借贷的幌子实施犯罪,对“借用型”受贿犯罪进行准确界定,是打击该类犯罪的首要问题。文章从“借用型”受贿犯罪的特点、审查方式进行分析,进而为司法实践中“借用型”受贿的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曾章伟 《法制与社会》2012,(20):255-256
纪检监察机关、检察院、法院、税务机关等机关要根据税务局长受贿犯罪的新特征采取司法措施严厉惩治税务局长受贿犯罪,同时要建立健全犯罪预防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税务局长受贿犯罪.  相似文献   

13.
斡旋受贿犯罪主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辉 《法制与社会》2010,(22):257-258
本文依据我国《刑法》及《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规定,对斡旋受贿犯罪主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更好的打击犯罪,有必要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等人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纳入斡旋受贿犯罪主体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家属参与受贿犯罪较为常见。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家属参与受贿犯罪的处罚依据,家属参与受贿共同犯罪的具体认定和处理方式,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贪污贿赂犯罪发生的频率逐年升高,导致贪污贿赂犯罪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在管理层面上形成的漏洞,在贪污贿赂犯罪中,受贿案件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可见查处受贿案件已经成为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中介组织逐渐发展成为市场经济重要主体之一,与权力、利益相生相伴的贿赂犯罪也从传统的国家机构蔓延至中介组织。中介贿赂犯罪涉及行贿、受贿、介绍贿赂等罪名,本文从刑事司法角度,重点探讨中介贿赂犯罪中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行贿与馈赠的区分、中介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及行贿、受贿帮助犯与介绍贿赂的区分等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贿罪作为典型的身份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共同受贿犯罪认定困难的情况.本文结合司法实际、受贿罪的特点和共同犯罪的有关理论,对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进行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影响力受贿罪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纳入了受贿犯罪的主体范围,这将对进一步推动我国运用司法手段惩治反腐败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刑法典实施以来,特别是2005年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后,我国加快了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和<刑法修正案(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也相继颁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潘少莹 《法制与社会》2011,(13):166-167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都有着“重受贿,轻行贿”的传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打击贿赂犯罪存在一定程度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行贿犯罪分子没有受到法律追究和惩处,导致行贿行为屡禁不止。要有效地遏制贿赂犯罪必须在查处受贿犯罪的同时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彻底根治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