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大荒,人称“北”国高寒,“大”片沃野,“荒”无人烟。它原来是指东北的原始荒原。后来仅指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里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片黑土地之一。为了开发这片古老的荒原,从1947年起,我人民军队先后抽调14万余官兵,分八批次进入荒原腹地,在这里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58年的“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一、“向地球开战”1958年1月24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北大荒,屯垦戍边。为此,人民解放军全军进行了总动员.顿时,全…  相似文献   

2.
陈龙江 《党建》2023,(7):52-54
<正>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这是诗人郭小川在《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中写下的诗句。正如诗中所言,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肥沃丰饶,沉睡了千万年却无人踏足,成为世人眼中的蛮荒之地。从1947年起,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这片土地终于打破沉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心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理想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1王震晚年曾高兴地回忆 说:“我平生下过的命令有无数道,但最满意的是给士兵下令放假找老婆,找不到的不准回来!” 1958年,在王震将军的动员和率领下,10万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垦荒。这支队伍便成了开发和建设北大荒的第一批生力军。 北大荒寒冷荒凉,复员转业军人很难找到女朋友成家。许多人到了30岁还找不到对象,发出了“人到35,还是王老五”的哀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震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9,(11)
正开发建设北大荒北大荒,沃野千里,荒无人烟。为了开发这片古老的荒原,建国后,党中央作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重大战略决策。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批转业官兵分批次进入黑龙江腹地,开启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赵光辉 《奋斗》2014,(11):47-48
今年是支边青年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55周年。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来自山东等地的支边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满怀人生理想,毅然远赴边疆,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时光荏苒,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鬓染秋霜、年逾古稀;当年他们为之抛洒汗水、奉献青春的那片荒原,如今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华大粮仓”。  相似文献   

6.
60年前.当十万转业官兵踏上北大荒这片亘古荒原的时候.马架子和地窨子是这些英雄将士们的立身安家之地。60年后。140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垦新城星罗棋布.镶嵌在北大荒5.7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走过风雨60年的北大荒人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了城市人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7.
北大荒.一块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的神奇土地。20世纪50年代.王震率领军垦大军大规模的拓荒壮举.使沉睡多年的北大荒名垂青史。复转官兵的血汗洒在这亘古荒原上,造就了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建设了共和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这片黑土地.王震倾注了满腔的心血.深受北大荒农垦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爱戴。  相似文献   

8.
李高武 《奋斗》2020,(4):69-73
俯瞰北大荒,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一望无垠的稻田,绿绿葱葱、层层尽染,像大海,如此浩瀚、辽阔!绿波随风荡漾,时有白云相随、偶有绿树映衬,此起彼伏,张开双臂向你微笑,似仙境心人其里,是美景尽收眼底。走进北大荒,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已不是荒无人烟、“棒打狍子瓢g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孩时印记,而是“万亩稻海迎风飘,千里黑土领风骚”稻海田园式的大粮仓。  相似文献   

9.
齐长伐 《党史文汇》2004,(12):36-40
充满无数神奇传说和原始情结的北大荒,据考证,原本泛指东北原始大荒原,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岁月更迭,沧桑巨变,北大荒的范围逐渐缩小为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牡丹江平原和三江平原一带的亘古荒原.历史发展到今天,北大荒概念已是黑龙江垦区的特称了.  相似文献   

10.
尚志发 《奋斗》2007,(8):59-59
“北大荒”这一充满原始情结的俗称.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作为地域文化的表征,正扩展着人们活泼的思维,激荡着人们新鲜的精神空间。 “北大荒”这个名字,其源何处?其始何时?在老祖宗留下的浩如烟海般的典籍中.找不到“北大荒”。但有对这片土地和先民的记述。《山海经》里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成。有肃慎氏之国。”  相似文献   

11.
“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黑土地承载了我国最大的“粮仓”.孕育了中国一重、三大动力等大型装备工业基地.但同时又将森林旅游胜地、绿色食品之最等一批生态“桂冠”集于一身。虽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但踏进这片黑土地的人们会发现,黑龙江省的生态与经济正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加真 《奋斗》2009,(10):34-34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温州,五岁就离开了她。生活的浪潮将我抛向了上海,抛向了朝鲜战场,抛向了北京,最后落在了“北大荒”,一呆就是半个世纪。命运使我和这块古老、偏远、神奇的大荒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想一想北大荒啊,荒山成沃土如今你变了样;亲一亲北大荒啊,矮屋换楼房迎来盛世辉煌……”4月14日下午5点,贵州大学北校区大礼堂内歌声缭绕。在《喊一声北大荒》、《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经典老歌激昂的旋律中,贵州大学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4.
从2019年11月“牵手”从江县大歹小学至今,贵阳南明小学的5人帮扶团队,与当地20多名教师一起,努力把知识的种子、生活的热情播撒在这片曾经的“教育荒原”上,“组团帮扶就是要为学校注入更多内涵,这是教育给予当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这里已没有昔日的荒凉和沉寂,有的只是那一望无际的绿洲和沸腾的生活。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戈壁荒原上拔地而起,孕育着理想,放飞着豪情,收获着希望……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将这里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6.
党课导读本期推荐的党课题目为《北大荒精神薪火相传》。党课主讲人方蕊以第三代北大荒人的视角,深情讲述了一代代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感人故事。本期党课采用"情景体验+互动采访"的授课形式,更具代入感和体验感,展现了北大荒从莽莽荒原到中华大粮仓的沧桑巨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将北大荒精神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7,(15)
正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开始,以转业官兵和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几十万拓荒者在黑龙江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伟大壮举。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进程中,几代拓荒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同时也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  相似文献   

18.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编者按: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将重回祖国的怀抱。这是继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中国人民洗雪国耻,澳门迎来了自己历史的新纪元,祖国统一大业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澳门回归祖国以后,将位香港一样,沿着“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道路,与祖国一起稳步前进。澳门的明天更美好!从这…  相似文献   

19.
漫画·幽默     
——他廉哩,我没送礼也办成了事! □左都建 梦话 刘秘书晚上总说梦话,几乎是在驾人:“你这个混蛋、败类!”有时声音大得吵醒妻子。妻子问他:“你骂谁啊?”刘秘书吃惊地说:“我骂谁了?”妻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在一次南京画界的聚会上,刘海粟大师谈到吕凤子先生,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一个道德学问都很好的人!”张大千是吕凤子的同学,1972年在美国旧金山开画展时不胜感慨地说:“啊,他的才华真高!但是他的生性却很淡泊,要是他稍微重视一点名利,他的名气就会大得不得了!”有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