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唯物史观和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发展观。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理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都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与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武器,以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的研究,明确“现实的人”是唯物史观的个出发点。指出从“现实的人”出发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与从物质生产出发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三者之间的统一。并将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应用于实际,阐述其“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个人”的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并得到系统阐述的。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哲学的扬弃中创造性地确立了“现实的个人”这一理论。他指出了“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且还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具有历史性,需要是“现实的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等科学规定性。“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起点,也是马克思研究个人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以人为本”为价值主线,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有机而完整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立体图式,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性、实践和价值层面上的和谐建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理性成熟的体现,而和谐社会则是我党历史与实践理性的现实选择,二者的结合则最终将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明确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价值取向从“物本”到“人本”的重大转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旨归。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一脉相承,促进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以"现实的人"为其理论依据的,体现了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具体表现。"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前提。本文从"现实的人"这一前提出发,来进一步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关系,人既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又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是群众史观、普遍联系思想和永恒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接受了西方的“发展”观念,特别是唯物史观中有关经济基础决定论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然而,单单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消极因素,此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传统文化中道德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人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具体的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人自己解放自己的自由的理论表征的“辩证法”,以及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基本的哲学前提。只有理解了这些前提,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人学范式革命从抽象人学转向了现实人学.这场范式革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逻辑起点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的人"转向了"现实的人";在理论基础上,从传统人学的"唯心史观"转向了"唯物史观";在人的价值上,从传统人学的"人是目的"转向了"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在人的本质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本质"转向了"现实本质";在目标取向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发展观转向了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赋予小康社会以新的内涵,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为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协调一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标志着历史科学的真正确立。它虽然把人的自由和解放当作历史发展的理想 ,但是 ,却远远超出了康德等人对社会历史的理解 ,因为它所提出的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 ,一种应当 ,而是基于一定的历史规律的现实的历史目标。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而且是对康德式的历史目的论思维方式的真正扬弃。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真正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称之为“新唯物主义”。这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将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地贯彻到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其思想闪耀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早期的很多著作之中,这些著述清晰地展示了唯物史观形成的思想轨迹,为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发展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叶,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实现了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经济增长到“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历史转变,而这一追求,在邓小平理论中也有着十分鲜明而集中的体现。邓小平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突出了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使以人为本成为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在评价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社会发展指导理论,其科学性体现在明确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什么"、"如何发展"、"怎样评价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时期,西方传入的物质主义和中国传统价值观并存且冲突,它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云南四所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物质主义与传统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发现物质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而“传统价值观”对其有着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先进理论源于社会发展的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创新与发展。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不断运用到公安教育训练的实践中,将有力地引领这项工作更为科学和深入。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在全局上把握全面发展、人本、统筹和协调发展的理念;内容上注重实战与理论、城乡警务等的统筹协调并突出其人本和人文性;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主动型、实战型、效益型、保障型的教育训练机制,以提升这项工作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求,是我国发展观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对于巩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解决前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向前进,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前景、发展目的、发展道路、发展方法、发展影响等事关中国发展的诸多问题作出了科学而睿智的回答,堪称中国发展难题之最优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