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建明 《东南亚》2012,(2):31-36
菲律宾政府的内部殖民主义政策引发了南部棉兰老摩洛穆斯林持续40多年的武装反抗运动,其间,菲律宾政府与棉兰老摩洛穆斯林有过反反复复的和谈,却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双方没有就南部棉兰老的永久和平与发展达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协议,建立“棉兰老摩洛穆斯林自治区”的计划也归于失败。近年来,棉兰老的地区形势更加趋于恶化,菲律宾南部和平进程陷入新的困境,其中原因可谓是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
临政许诺实现真正的土地改革是菲律宾科·阿基诺与劳雷尔联合竞选总统时打出的最动人心弦的旗帜。借鉴马科斯土改方案实行过程中的反面教训,科·阿基诺在棉兰老达沃市所作的演说中表示,一旦她当政,将实现土地改革的两个最基本的目标:提高生产力;实现土地利益与土地所有权的平均分配。土地改革包括种植经济作物的农田与无地农民,“耕者有  相似文献   

3.
17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员抵达好望角,建立了开普殖民地.在之后的200多年中,本土化的殖民者阿非利卡人成为南非土地的主人,这意味着不到14%的阿非利卡人占据了全国87%的土地,南非遂成为世界历史上土地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导致南非土地问题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双方经济结构趋同,造成殖民者和原住民激烈争夺土地资源,这也是南非土地问题形成的内在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社会面临着难于克服的较长时期的经济问题。其中一个明显的问题是,适合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生产农作物的边远土地业已使用完毕,以及由于大肆砍伐森林资源和过份开发沿海渔业而造成环境恶化。类似的问题还有菲律宾人口的年龄结构,1970年,15岁以下的人占菲律宾总人口的45.6%;七十年代的人口增长率估计为2.7%,比“零增长率”高出一倍以上。既使增长率明天就降到“零增长率”,菲律宾的人口在大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执政后积极兑现其竞选时的承诺,在政治领域高调宣战扫毒打黑,推进棉兰老冲突地区实现和平进程谈判的同时与菲律宾共产党达成和解,并推动修宪改制;在经济领域颁布一系列发展计划与纲领,试图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贷款改善国内拥堵的市政交通,为经济增长、发展及转型打下基础。本文将勾勒杜特尔特政府执政后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成效及面对的问题,剖析其难以兑现竞选承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对菲律宾政治经济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动因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之后亚洲国家贸易出口普遍不振 ,菲律宾的制成品贸易出口却在 1 990至 1 997年期间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率。尤为例外的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菲律宾贸易出口摆脱了地区经济危机传递机制的影响 ,仍然保持较佳的业绩。然而 ,支持菲律宾贸易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所谓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大宗出口。本文介绍菲律宾出口贸易情况及其商品结构 ,剖析菲律宾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动因 ,预测菲律宾出口贸易发展的前景。一、菲律宾贸易出口增长与出口商品结构菲律宾的贸易出口在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 1 990— 1 997年间的年平均贸易出口…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83年秋季马尼拉《商业日报》出版的《全菲首千家大公司》的统计资料(其中有一专栏介绍菲律宾十二个财团的情况)。此外,并根据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发表的《菲三大财团争夺圣米格尔的内幕》和《菲国采矿业陷困境》两篇支章的材料,介绍菲律宾主要财团情况如下。 (一) 索里阿诺财团(Andres Soriano Corporation,简称Anscor Group)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土地问题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中心只能围绕菲律宾农业问题的核心问题(即土地问题)来进行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土地改革的实施设立一个有效力的中央土改局 1963年8月以前,菲律宾把土地改革分散给各级地方组织去负责,中央没有一个对土地改革负有最后责职和最后权限的权力机构,而只有负责处理有关解决租佃和安排新土地这些问题的各种机构。佃农分得土地绝大部分是限于土地争夺激烈的地区,重点是放在分配那些没有多大价值的、社会名流不(干心)兴趣的公有农地。  相似文献   

10.
粮食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发粮食危机的因素很多,但是全球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土地质量退化是最直接的因素,近年出现的海外屯田热潮就是其鲜明的例证。本文从土地资源的角度,论证了中拉农业合作不宜采取海外屯田的方式,而是要通过建立大型跨国农业投资贸易公司,在拉美建立农业生产基地,控制相关农产品的国际物流,从而增强我国在重要农产品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11.
一、占支配地位的美国资本在过去的二十七年期间内,美国在菲律宾的投资比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已大大增加了。而且,它的许多投资特点也已发生了变化。独立以前,一大部分的投资是居住在菲律宾的美国企业家在当地的资本。投资的行业范围也不太广,主要是投资于矿业、政府证券、种植园、公共事业和商业部门。然而,今天美国的公司则已遍及菲律宾经济的各个领域。美国公司迄今在菲律宾的最大投资是制造业;银行和金融资本的作用也已大大扩大了。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控制着菲律宾,并把菲律宾变为它们经营业务的一个场所。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经营管理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在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地位。本文从七个方面对当代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方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这七个方面是:1.经营战略和管理原则;2.争夺海外市场的手段和控制巨额资本的方法;3.如何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率;4.合资经营的利弊;5.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生产国际化分析;6.设立海外分、子公司策略;7.转移定价探秘。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菲律宾粮食、工业原材料、就业机会等重要来源,而且也是菲律宾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1950年,农产品出口在菲律宾出口总额中约占85%,到1960年仍约占70%.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菲律宾工业制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上升,农产品在出口中的地位才趋于下降.尽管  相似文献   

14.
沈红芳 《东南亚》2002,(2):17-21
一、菲律宾农业发展轨道菲律宾是个农业国 ,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70 %。全国约占一半的劳动力以农业为生。菲律宾的农业主要由农业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和林业组成。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三分之二以上。由于菲律宾农村缺乏水利灌溉、仓储和交通设施 ,农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农业收成主要仰赖气候好坏 ,生产呈不稳定状态。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 ,农业的增长率一般在 2 %至 3%。一旦气候恶劣 ,自然灾害发生 ,农业增长便陷于停滞 ,甚至负增长。尽管菲律宾农业部门的产值在大部分年份里略有增加 ,但是 ,由于90年代后菲…  相似文献   

15.
引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世界的华人组织机构激增。在菲律宾,1981年116个华人宗亲团体中有72个是1945年以后建立的;1976年172个同乡会中有138个是战后组成的。造成组织机构激增的某些因素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日益繁荣和文化危机意识。虽然繁荣为建立和维持组织提供了财力,但这些组织也被看成是凝聚和文化灌输的工具。菲律宾的情况正是如此。但不同的是在这类组织的激增中依然存在着拥有全社会网络的“护侨组织”。1954年以来这些组织中最主要,最有权威的是非华商联合会总会(“商总”),它不仅是个工商业社团的联合组织,而且被认为是菲律宾华人利益和经济权力最集中的代表。商总拥有的团体会员包括全菲从东北部的吕宋到西南隅的棉兰老的55个商会和85个分会,它的存在赋予菲律宾华人社会一种具有凝聚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通过对马科斯就任总统前后的言论、就职演讲、国情咨文以及媒体访问的报道进行分析,剖析马科斯政府的经济政策内容与趋势,分析马科斯政府任期内(2023—2028年)菲律宾经济的前景和挑战。马科斯政府的《2023—2028年菲律宾发展计划》描绘了未来六年菲律宾的发展路线图,其中包含了历任菲律宾政府经济战略中的关键要素,如贸易自由化、放松管制、减少官僚主义等,保持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马科斯及其经济团队也在推动菲律宾国会修改1987年菲律宾宪法的经济条款以更好的发展经济。在基建方面,马科斯继续前任总统杜特尔特的“大建特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承诺保交付,并提出自己的“多建好建”口号。在菲中经贸关系方面,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显著增长,已经超过了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贸易。中国成为菲律宾投资和进出口的重要来源国。虽然有不少亮点,但农业衰退,制造业停滞不前以及服务业比重过大等菲律宾经济主要结构性弱点仍然存在,同时还面临着通货膨胀、贫困、就业,以及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和挑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批准可能会给菲律宾带来经济机遇,但仍需要为农业等弱势部门构建安全网。菲律宾海洋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菲律宾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尤为瞻目的是菲律宾农村农业企业的崛起.本文拟就促进菲律宾农村农业企业发展的动因、发展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华人是菲国内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群体,他们很早就来到了菲律宾,与当地人民一道,共同开发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业和奋斗,菲律宾华人已在当地深深地扎下了根,并为菲律宾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菲律宾的华人社会正与全体菲律宾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菲律宾而共同奋斗,同时也为进一步发展中菲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努力耕耘,添砖加瓦。一、菲华社会概况1、菲律宾的华人史早在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来到菲律宾之前,中菲两国人民便已开始了友好交往。据史料记载,中菲两国之间的交往和接…  相似文献   

19.
战后菲律宾土地进一步集中,佃农的比重进一步增大.菲律宾政府为了缓和菲律宾农民的不满,战后进行了一次所谓"土地改革".本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当不可能揭露这种"土地改革"的阶级实质,更多地是从法律程序,条文规定的缺点等方面去分析所谓"土地改革"的不彻底性.而且他对哈第土地改革方案的评价和对麦格赛赛的评价还起了美化美帝国主义和菲律宾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人物的作用.但本文对了解战后菲律宾的土地所有制状况,两次"土地改革"的经过,两次"土地政策法案"的主要内容,以及围绕着土地问题和"土地改革",菲律宾地主阶级和佃农之间的一些斗争倾向,依然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西部的东南亚地区,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地处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咽喉地带,新航路开辟以来一直是大国重要的争夺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该地区除泰国为形式上独立国以外,其它各国均为欧美各国的殖民地,其中英国占领缅甸、马来亚和新加坡;美国占领菲律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