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反劫持谈判是一种技巧性非常强的活动,谈判人员能否巧妙灵活地运用谈判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谈判的成效。为了达到谈判的目的,谈判人员必须尽量化解劫持者的对抗情绪。为了化解劫持者的对抗情绪,可以采用主动倾听的技巧。倾听是建立良好谈判关系的必要前提,通过倾听可以了解案情信息,了解劫持者的心理特征及其状态,发现劫持者的薄弱环节。因此,要采取正确的倾听方法和技巧,倾听时要克制情绪化反应,要有“同情”心,要专心耐心,倾听回应要得当。  相似文献   

2.
在反劫持谈判过程中,劫持者的心理活动呈现出一定规律性。谈判者应把握劫持者在谈判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灵活地选择谈判策略、有针对性地运用谈判方法与对话技巧,从而取得谈判的主动。  相似文献   

3.
话语意义的听辨、话语信息的解读和话语动机的推导是劫持者话语理解的主要内容。劫持者话语的理解在谈判中意义重大,利于谈判人员谈判时有的放矢,利于警方有效地控制犯罪嫌疑人,保障人质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劫持案件危机谈判中,谈判员始终要关注谈判各方的心理关系,并懂得随时调整这些关系,警惕不良关系状态的出现,使其心理状态利于谈判的顺利开展。在劫持案件危机谈判中主要关注的心理危机包括:劫持者和人质的关系,谈判员与劫持者的关系,谈判员与人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庆国 《人民论坛》2012,(35):126-127
与劫持者谈判是劫持人质案件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不同的劫持者有不同的违法动机,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谈判人员要结合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及时把握劫持者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从而有效地处理劫持人质案件,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劫持者心理变化及警方谈判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睿  张明刚 《公安研究》2007,149(3):35-39,43
在劫持者实施劫持人质行为之后,随着警方处置措施的实施以及事态发展,劫持者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规律性。这种变化是警方制定与选择谈判策略的依据,具体而言,在谈判介入之初应以稳定情绪、建立互信为主要策略;在展开阶段应以收集情报、感化影响为主要策略;在尾声阶段应以给台阶和垫脚石为策略;在破裂阶段应以制造武力攻击机会为策略。只有清晰准确地判断谈判过程中劫持者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地攻其心理弱点,以最小代价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7.
劫持案件危机谈判中的情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劫持案件危机谈判中,从始至终谈判员都会面对情绪调控的问题。这些情绪有的来自劫持者、人质,有的也于来自谈判员自身。如何妥善处理各类情绪,是谈判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质解救谈判,是指在劫持人质案件中,解救人质一方围绕着劫持者能否中止犯罪及其中止犯罪的条件与劫持人质一方所展开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保证人质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乃警方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最高指导原则。自“慕尼黑事件”以来,反劫持人质谈判作为避免冲突升级的首选径路渐渐为人们所采纳。人质成为劫持者与警方对峙的“工具”后,有可能会对实施者产生强烈感情依恋(即人质情结),此种形成机理可从需求层级、防御机制以及认知失调理论视域予以探究。在反劫持谈判推进中,科学运用人质情结可有效保护人质安全,积极引导劫持者共商“非零和博弈”的和平方案。同时,警方也应注重危机落幕后的人质心理重建与完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七步疗法”来消弭劫持事件所造成的认知障碍和不良反应,增强其重启生活的信心与复原力,以助其逐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10.
反劫持谈判是谈判专家与劫持分子进行的一次智慧与胆量的对决,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把握劫持者心理,实现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对于缓解现场态势、保证现场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鬼谷子》一书讲求的是以言取胜,其中鬼谷子思想被称为外交游说上的孙子思想。因此,从《鬼谷子》一书来寻求反劫持谈判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高效处置劫持人质事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秋梅 《桂海论丛》2011,27(3):108-111
打造循环经济对于中小城市保持经济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贺州市结合市情从技术角度、人本角度和社会角度打造循环经济。从贺州市的做法来看,中小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处理好发展循环经济与保持经济增长、循环经济与经济性、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经济发展的本地循环与外地循环等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5,31(3):117-123
茶马贸易本属汉藏民族间、农区与牧区间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活动,它本应遵循固有的经济规律。其发端的唐朝如此,其发展的宋亦大致如是。但至明朝,统治者希图借经济手段去替代政治、军事所无法完成的统治功能(“以茶驭蕃”),并“联番制虏”,隔绝传统的蒙藏联系,“壮中国之藩篱”。汉藏茶马贸易的原有功能发生变异,纯粹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杨宁宁 《思想战线》2006,32(3):131-139
食客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旧的社会体制被打乱,人才选拔呈现多元化,促使食客大量出现。食客具有不稳定性,有的经权贵举荐或自我推荐,有的主动更换投靠的权贵或是因一些意外事件,造成食客身份角色的转换。食客成员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性格的复杂多变,甚至出现二律背反的性格倾向。随着秦汉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食客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4.
公安机关和公安执法工作要真正做到执法为民,首要的是澄清认识问题。一是如何定位公安机关的角色?二是如何界定警察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如何行使警察权力?四是如何看待警务保障?只有澄清这些认识问题,才能使公安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两性关系、食物需求与私有制的起源有密切联系。远古社会男女两性比例失调给男女生活带来了难以化解的张力,只是由于食物缺乏、女性尊贵等因素,部落自身才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进入母系社会末期,部落之间为争夺食物发生了大规模战争,女子沦为俘虏,被胜利者当作“财产”加以瓜分,从此成为男子独占的对象。男子为了养活女子,开始寻求更多的属于自己支配的食物和财产,此即人类私有制最初的意义。后来,在相对固定的两性关系下,血缘意识出现,男女关系开始从属于父子关系。这种关系的转变促发了私有财产意义的变换。男子转而将为子女积累更多的财产作为生命追求的目标,财产传承制度由此萌发,并反过来影响了私有财产的逐渐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如何按照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锻炼,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新时期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锻炼,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围绕改造世界观加强党性锻炼;按照先进性建设要求,构建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翁洁 《桂海论丛》2008,24(2):38-40
科学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必须简化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手续,适当放宽流动党员缴纳党费的期限,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执行的刚性,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街道、社区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从而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8.
张波 《青年论坛》2011,27(1):22-25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参政议事深刻地改变了现今社会政治的存在方式。当代青年熟练的网络技术为他们参与网络政治提供了有效基础。网络参政议事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表现手段,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对待政治的态度和生活的态度及表达他们生活诉求。当代青年的网络参政议事,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意识新形态,这种意识与形态,让青年越过社会的嘈杂尘嚣,认真思考人生,理性参与社会生活,在网络高尚纯洁的精神殿堂中漫游。  相似文献   

19.
西方人文科学的经典著作及其核心观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关部分有所提及,并给予了适度点评,涉及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文艺学和语言学等。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的思想精髓和思维方法,尤其是蕴涵其中的人文素养,而不是满足于记住他们只言片语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二二八事件”已经得到“平反”,本省人的受难者得到赔偿,但外省人中的受害者却尚未得到公正的待遇,其中涉及一些历史真相问题。本文就当时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做全面的考察,试图说明其复杂性,并澄清一些被某些人出于政治目的加以掩盖或歪曲的事实。着重指出,作为当年本省人与外省人关系的主导面,一般老百姓是和平相处,互相帮助的;外省人的受害者是国民党政府的替罪羊,理应由现在的国民党做出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