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走向大开放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显著,山东人敞开胸怀,走向大开放,步入蔚蓝色的大海。扮演东北亚经济的重要角色为在全球经济寻求自己的定位,思想不断解放的山东人决意密切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在东  相似文献   

2.
北风 《侨园》2011,(11):3
初秋,来自中外上百位专家学者聚焦沈阳,参加"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暨东北亚发展论坛"。在专家学者的讨论中,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俞邃先生的发言令记者很受启发。会下,记者专访了这位知名学者。记者:您对举办东北亚论坛有怎样的认识?俞邃:东北亚是全球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东北亚需要和平,而目前的和平状态还很脆弱。东北亚更需要发展,发展潜力的利用和发展前途的开拓,取决于和平环境的优化。因此,举办这次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君 《学理论》2008,(4):42-43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代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东北亚这个经济发展迅猛、又令全球瞩目和期待的地区,在区域合作和向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却步履蹒跚,这是基于文化上的差异和历史所形成的原因。从文化角度看,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基底,为东北亚区域各国走向合作搭起了聚集的阶梯,文化的积淀会不断强化共同利益.为长远和谐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合作保障。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1)
正由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主办的"2015东北亚共同体论坛"于2015年12月4日在沈阳召开。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刘福根副总领事代表申凤燮总领事致欢迎词,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建华致辞。来自中韩两国学术研究机构及各大学院校200多人参加了论坛。来自中韩两国近20位专家学者就构筑东北亚和平共同体方案、构筑东北亚经济共同体方案两个议题,围绕东北亚共同体的建构与中韩合作课题、推动建设东北亚安全体的模式与构想、韩半岛统——东北亚的和平与发展、一带一路与韩半岛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0)
东北亚地区诸国海域争端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导致东北亚海域争端的基本原因是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和国际法发展等因素,冷战后又掺杂着日本权力争夺、各国经济资源争夺和美国介入等因素。东北亚海域争端对地区国际关系、安全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也使经济和贸易成本增加。本文在对海域争端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属性的角度提出其解决出路,为利益各方解决争议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徐中权,刘捷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很快,切实把握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格局及其走势,是哈尔滨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经贸城市的基本前提。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一体...  相似文献   

7.
骆春桃  干小瑞 《学理论》2012,(25):38-39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是近年来比较新颖的话题,与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东北亚集体安全模式有所不同,它主要强调中日韩三国如何运用文化软实力来抵消现实利益冲突和历史问题纠葛来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是对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构建的可行性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金新 《理论探索》2013,(1):109-112
推进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建设,已成为本地区各国的现实需要和政策共识.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保障各国共同安全和规范各国对外行为为主要目标;以包容平等、合作共赢、综合治理和协商一致为基本原则.集体安全、军事联盟和多边合作,是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的几种备选模式,但唯有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最为合理的模式.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需要以经促政,循序渐进;依托六方会谈框架,提高制度化水平;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机制建构.  相似文献   

9.
杜新  李嘉 《瞭望》2003,(48)
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将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是今年10月在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由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的。这对于广西南宁来说,是巨大的契机。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承办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高虎城说,中国-东盟博览会将集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于一体,充分展示自由贸易区经济  相似文献   

10.
赵贝佳 《学理论》2011,(13):44-47
随着东北亚各国和整个区域的发展,为维护和平与稳定,促进相互合作与共同发展,在该地区建设共同安全合作机制的构想日益引起了东北亚各国的高度重视,但因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之间的矛盾、国家间缺乏相互信任和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存在,目前各国并未就安全合作的诸多问题达成共识,共同安全的建设进程缓慢。了解地区安全合作的现状,分析其困境,探究建立共同安全合作的可行途径,以便更好地把握该地区安全合作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困境是国际安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的产生源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问题较为突出,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形成既有新现实主义视角的物质性原因,也有建构主义视角的社会性的原因。东北亚国家可以采取加强相互间经济技术合作,建立切实有效的合作安全机制以及积极寻求多边主义等途径来解决安全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向,要求各国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国际化.海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中国不仅要大胆引进外资,还要敢于大胆放手地向海外投资参股,争取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大国地位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呈现出"一体化"的新格局,生产的国际化成为历史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各国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形成国际范围的专业化和协作化,推进社会生产朝着最经济、最合理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尚属低水平,经济的发展思路首先强调的是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忽视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90年代,  相似文献   

13.
靳利华  杨文彬 《学理论》2010,(26):169-170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众多的区域纷争与矛盾给东北亚区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境。对话与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的一种战略共识,区域共同问题的增加,调整中的国际关系和现行的区域机制范例都促使对话与合作成为东北亚区域问题化解的一种应然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围绕历史问题的争端在东北亚地区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安全与稳定的核心问题。在该地区,历史问题是国家间正常交往的沉重包袱,国民情绪对立的重要根源,各国发展军备的主要借口,地区安全形势堪忧。长期以来,东北亚各国也尝试着进行共同历史研究、对话与交流,但分歧犹在。超越历史争端,实现区域和解与稳定,是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鉴于目前相关国家无法在历史和解上取得突破,寻求东北亚历史问题的国际解决也许是最佳选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在国内外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进一步增强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建议进一步提高布展水平、充分发挥贸易投资联动作用、通过办会优化营商环境、搭好平台发好中国声音,以助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各国投资移民项目大比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政府都瞄准了投资移民这块大蛋糕。利用投资热钱来摆脱危机阴影这一良策,无疑成为各国的共识,今年依旧将是投资移民大热的一年。那么,各国投资移民各具什么优势呢?下面就按照这些热门项目的吸金度——所需投资额来排序并一一分析、比对。  相似文献   

17.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需要优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李靖宇所著《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从中国到东北对外开放的战略依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而又有益的探索。首先,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步伐,应当优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与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李靖宇在《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一书中提出了务实的研究框架:一是中国多元化市场取向必须形成战略依托,所以需要进一步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风云再起,东北亚局势紧绷,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开朝鲜半岛问题的死结? 首先应明确的是,朝鲜半岛问题本质上仍是冷战在东北亚的延续,朝核问题、南北冲突、美朝对抗,都应放到这个大框架中去审视。既然朝鲜半岛问题的实质是冷战的遗留,那么解开这个问题的死结就要从思维上和政策上摆脱冷战的阴影,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美国和朝鲜。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战后50年的发展中,以奇迹般的速度成长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但以1991年5月为转折点,日本经济步入了战后以来最长的萧条、衰退期。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形势的发展,推动日本经济沿着全球化战略继续前进,日本政府相继推出了各种经济金融对策和改革方案,随着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金融体系改革的逐步推进,日本的对外投资将表现出一些新趋势。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 1.日本长期资本输出规模将回升并有一定的扩展空间。80年代后半期日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业大国和贸易大国,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状况与此极不相称。 数字或许有些枯燥,但可以说明问题。 目前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为第四位,而农产品出口则在10名以外,不但远远低于美、法、荷、加,也低于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甚至低于巴西;2003年我国平均出口增速超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