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唐之际,政局巨变导致严重的君国危机,作为应对,忠君观念得以显扬和提升,"忠"取代"孝"上升为核心政治道德,这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普遍皇权"建立的一个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唐明伟  党珊 《前沿》2007,(7):236-240
《尚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的经典文献。《尚书》之天命观思想以敬畏天命为形式,以敬德保民为思想内核,提出了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在阐释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为王权设定了理想的道德约束力,要求君王自觉认识到民众对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自觉善政养民,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开创了很高的古代政治文明。厘清《尚书》之天命观思想,对于正确把握中国政治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服务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史振卿  周国林 《求索》2011,(3):225-228
作为孔子后裔的孔安国,在汉武帝时得到孔壁古文《尚书》后,缀合文字,划断篇目,使得他与古文《尚书》有了不解之缘。汉代《尚书》三家之学均出自倪宽,而倪宽受业于孔安国,所以今文《尚书》又与孔安国有牵连。古文《尚书》主要通过师承和家学两种途径得以广泛流传。古文《尚书注》(《孔注》)和古文《尚书传》(《孔传》)的形成,是古文《尚书》在魏晋时期的重要发展。现在我们无法断定《孔注》和《孔传》的著者,从史料可见这一时期孔氏家人对《孔注》和《孔传》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潘莉 《前沿》2011,(24):208-210
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引《书》、用《书》情况看,孔子确实对《尚书》作过整编。克己复礼的强烈使命感、鲁国丰富完备的藏书、因讲学需要而编订教科书等为孔子整编《尚书》提供了主观原因、客观可能和直接动力。孔子对《尚书》的整编当在其自卫返鲁之后,整编形式主要是在周公最初编纂的《尚书》文本基础上,广泛参考周王室及鲁、秦等诸侯国的档案资料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施峥 《公安学刊》2007,74(4):99-103
成立于1928年的浙江省警官学校作为一所地方警察教育机构,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崛起,形成赶超中央警察教育之势,关键在于该校能够锐意进取、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警察教育办学模式。与同一时期的中央警察教育机构相比,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几大优势的浙江省警官学校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教学形式多元化、对外交流及警务实践具规模、内部管理规范。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浙江省警官学校特色办学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天的地方公安教育亦有较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史书看到一个“婿竟不迁”的故事。一位吏部尚书有个女婿在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作官。女婿认为自己的泰山身为吏部尚书,手操选拨官吏大权,把自己调到京城任职是“如振落叶”般轻而易举。所以就让妻子说通其岳母为他向岳父说情。然而,这位尚书却以国法为重,不徇私情,拒绝了女婿的请求。像这位吏部尚书那样秉公守法、铁面无私的清官,在封建社会毕竟只是少数。唐人段成式的笔记《酉阳杂俎》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玄宗时举行封禅泰山仪式,由宰相张说为主持封禅仪式的封禅使。按旧有制度,封禅后三品以下官员一律升官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是…  相似文献   

7.
8.
詹福瑞  邓田田 《湖湘论坛》2011,24(3):110-112,128
周公是周初伟大的政治家,通过《尚书》中出自周公之口的十一篇文诰,可以看到其政治思想的敏锐和深刻。他的性格既有刚的一面,又有柔的一面。在号召出兵东征、平定三监时,周公刚强果决、坚毅英武,体现了出刚的一面;而在治理殷遗民的种种措施上,周公又宽宏大量、仁厚为怀,体现出了柔的一面。雄才大略、刚柔并济,这是《尚书》中的周公作为一个政治家在人格上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今文《尚书》动词同义词类聚进行了量化的考察 ,并对同义词聚合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程兴丽 《求索》2012,(5):95-96,254
马融本《尚书》与今传本《尚书》在用字、分篇、断句等方面有不少差异,由用字和分篇的差异可见二者所遵用的版本不同,以及部分是由马融、梅赜或後人主观性更改而致,而断句的不同则反映了二者对经义的不同理解。并通过这些考察发掘马融本的价值,有助于校勘今传本的错误,有助于厘清纠结已久的一些版本问题,以及为更好地解读经文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尚书》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先提出并系统论述“罪·刑”概念的上古文献。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仁”“礼”来概括儒学,而忽视先秦儒学对刑法的全方位论列,甚至认为“中华法系”源于后起的法家。其实,正是《尚书》,从法哲学的思考到国体、政体的制度性论证,从立法、司法、执法的基本原则到具体刑法条例的制定及其适用,从刑事犯罪到民事规范到司法诉讼程序,都有基础性的探讨。应该说,以《尚书》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为中华法系提供了最初的思想资料和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2.
杨运庚  郭芹纳 《求索》2012,(4):101-103,175
今文《尚书》作为上古早期的典型语料,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近10年学界采用了穷尽式的研究方法,在今文《尚书》语言方面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采用现代语言理论和方法对今文《尚书》语言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起步较晚,有些问题还存在分歧,研究面还很狭窄,有的领域尚未涉及,有的研究尚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3.
王灿 《长江论坛》2012,(4):75-78
天人观念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基石。作为学术上的源头性著作,《尚书》天人观念对后世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是春秋战国时期人文思潮的重要思想来源。春秋战国时期也有某些思潮并非人文性质,如韩非子就发展出了君主专制意识。  相似文献   

14.
靖志茹 《前沿》2008,(3):157-159
唐传奇作为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的成熟形态,其中常用的“铺垫”手法是增加其故事性的有效手段,唐传奇“铺垫”手法的运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后世长篇小说的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树立了创作典范。  相似文献   

15.
周公“制礼作乐”与《尚书》的最初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修成 《求索》2007,(11):171-173
周公“制礼作乐”的文化建设、周初以史为鉴的思想观念、庞大的史官群体和完备的史官制度以及史官有意识地收存和整理政治言论集等为《尚书》的资料收集和最初整编提供了思想、行为、体制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前提条件。《尚书》在西周初年即已开始了初步的编纂,其资料以殷商周初的政教文书档案为主。  相似文献   

16.
王灿 《理论月刊》2012,(10):57-62
《尚书》是华夏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反映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是先秦时期华夏文化的第一次凝聚成书。探讨《尚书》历史思想与先秦历史思想潮流及整个先秦历史文化的关系,非常必要。《尚书》历史思想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和先秦文化印记:它是中国原生本土文化中王道文化的最早体现,是史官文化的孑遗;受到周人文化的改造;带有明显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色彩和实用理性精神。这一切,与西方史学的类似思想范畴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异。《尚书》历史思想在中国历史思想史上具有肇始之功,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何亮 《求索》2012,(3):172-174
铭文是唐小说文备众体之重要一体。因铭文使用场合的特殊性,一般在与神仙、鬼怪、精灵等主题相关的小说中出现。铭文融入唐小说,不仅承担着介绍墓主身世经历、抒发对墓主的哀悼和评赞、预示故事的走向和结局等叙事功能,而且还充当了小说文体的基本骨架,与融入其中的史传、诗歌、论说文等相互组合,建构了唐小说独特的文体形态。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1,(4):59-59
今年1月初,一本名叫《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的图书出版发行,随即轰动学界,因为里面收录的部分《尚书》篇章自秦代"焚书坑儒"之后已经消失了两千多年。《尚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在孔子编成之后经历了历代战火和文化灭绝。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唐碑     
肖白 《前进》2006,(6):56-56
古来胜地多藏宝。在山西省会太原晋祠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镇祠之宝,即大唐天子李世民御制唐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典谟训诰之文”的《尚书》,其实是“殷商时代的政治文件的汇编”,但因其艺术成就而成了中国散文的开端。《尚书》的影响颇大,它不仅启示了先秦散文,而且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