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5月10—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赴俄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活动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工作会晤,这是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6次俄美首脑最高级会晤,也是克林顿对莫斯科的第2次访问。 一、会晤背景 今年1月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再主动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于5月参加俄罗斯的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庆典活动,并举行首脑会晤。克林顿在几经犹豫和权衡利弊后于3月20日宣布  相似文献   

2.
1996年4月2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赴莫斯科参加八大国首脑核安全问题会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俄美最高级会晤,这是克林顿就任总统以来两国总统的第10次会晤。 一、会晤背景  相似文献   

3.
1998年4月18—19日,叶利钦总统和桥本首相在日本静冈县伊东市疗养胜地川奈举行会晤。这是两国首脑继1997年11月在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之后的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原定4月11—13日举行,因叶利钦突然宣布解散政府,新总理人选难产推迟一周,时间由3天缩短为26个小时。此次会晤为今后俄日签署和约定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1997年3月20—2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了会晤。此次会晤是两位领导人在1996年双双竞选连任后的首次会晤。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俄美首脑“冷战结束后最重要的一次会晤”。  相似文献   

5.
9月26~30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美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4次俄美首脑最高级会晤,也是今年内叶利钦与克林顿的第3次会晤(第1次是1月莫斯科正式会晤,第2次是7月那不勒斯非正式会晤)。  相似文献   

6.
1997年11月1—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日本首相桥本在俄远东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这是自今年6月两国首脑在美国丹佛会晤后的第二次接触。此次会晤使领导人建立了“个人信赖关系”,也把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俄日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  相似文献   

7.
1993年4月3日—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了克林顿执政后的首次两国首脑会晤,并发表了《温哥华宣言》。双方宣布,通过这次会晤加强了两国“有力、有效的伙伴关系”。这次首脑会晤非同寻常,它是在俄罗斯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动荡、叶利钦总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而美国方面克林顿总统刚上任不久、想使美俄关系“重新定位”的情况下举行的。此次会晤与过去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背景和特点: (一)叶利钦总统在国内陷于严重困境,特别需要通过会谈维护其政治威信和地位。今  相似文献   

8.
1994年1月13~15日,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对俄罗斯进行首次正式访问。这也是俄美首脑继1993年4月温哥华会晤以来的第2次正式会晤(叶利钦与克林顿还曾于同年7月在东京7国首脑会晤期间进行过非正式磋商)。  相似文献   

9.
1999年5月12日,叶利钦总统进行了执政8年来的第9次政府改组,斯捷帕申是继叶利钦(兼任)、盖达尔、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之后的第6位总理。现将这次政府改组情况介绍如下。 一、改组经过 5月12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宣布解散普里马科夫政府,任命俄第一副总理、内务部长斯捷帕申为俄政府代总理,并提名他为政府总理人选提请国家杜马审议。5月19日,杜马举行的特别会议首轮以301人赞成,55人反对,14人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斯捷帕申为政府总理。  相似文献   

10.
1996年4月24—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江泽民主席在北京举行高级会晤。这是1992年12月以来叶利钦总统对中国的第二次正式访问。叶利钦称,这次会晤的内容“比以前丰富得多”,气氛“比任何时候更为相互信任”,使中俄友好关系“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1月11—1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晤。这是今年4月以来两国领导人的第二次聚首,也是日本首相25年来第一次正式访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两国关系的重要文件,提出了促进解决领土问题的建议,向解决领土问题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使俄日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5月12日叶利钦总统解散普里马科夫政府,任命第一副总理兼内务部长斯捷帕申为代总理;19日,俄杜马在第一轮表决中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对新总理提名。普氏政府被解散是近一时期俄上层政治力量激烈较量的必然结果,俄由此又陷入了新一轮政治经济危机的旋涡。一、普氏政府...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交织发展的一年,形势风雨如晦:政局动荡不定,经济、金融危机多发,外交业绩平平。俄度过了独立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一)政坛斗争形势对当局更加不利。 1.叶利钦总统的威信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叶执政以来,由于推行的自由化改革屡遭失败,其威信不断下降。特别是1998年,叶两次解散政府,引起政权信任危机,诱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导致政局动荡,使其陷入空前孤立境地。7月初,梁赞州、萨哈林州、雅罗斯拉夫州等联邦主体  相似文献   

14.
1996年4月1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这是1993年10月叶利钦访问日本以来俄日两国又一次高级会晤,也是日本首相时隔11年(1985年前首相中曾根出席过原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契尔年科的葬礼)后第一次踏上莫斯科的土地。此次会谈使处于“冰河期”的俄日关系开始出现改善的征兆。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独立以来社会犯罪现象严重,叶利钦总统为此于1994年3月22日和4月8日连续签署了《关于追究政府官员责任的命令》和《关于加强同犯罪活动斗争的组织措施的命令》,并成立了有关问题的专门委员会。但是,俄社会犯罪案件仍有增无减,已对俄国家安全构成危害。1994年6月10日,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犯罪现象已成了  相似文献   

16.
1997年4月22—26日,江泽民主席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莫斯科举行高级会晤,这是自1996年4月叶利钦访问中国中俄两国首脑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的又一次重要会晤,也是中俄建交以来两国高级首脑的第5次峰会。这次会晤不仅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两国沿着已确立的框架发展国家关系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自 1 998年初以来 ,俄政局动荡 ,出现两次政府更替。一次是叶利钦总统为排除未来总统的竞争者 ,撤掉了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职务 ,换上人微言轻的基里延科。另一次是在金融危机的严峻时刻 ,叶氏企图起用切氏以挽颓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叶氏失信于国民。普里马科夫的出现标志着叶氏专制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中、俄、哈、吉、塔五国阿拉木图会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月3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举行第三次会晤。中国主席江泽民、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总统阿卡耶夫、塔总统拉赫莫诺夫出席会晤,俄总统叶利钦因国内经济金融危机等重要国事缠身无法亲自前往,专命外长普里马科夫作为总统特使与会。五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地区合作和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认真、求实的讨论。五国外长签署了《联合声明》。现将有关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5月17—18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与叶利钦总统举行了最高级会晤,签署了关于全面加强两国合作的一揽子文件和协议。这标志土俄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会晤背景 独联体成立后,土俄关系一度疏远。尼亚佐夫总统在经济上,拒绝俄式“休克疗法”,坚持推行渐进式改革。在政治上,强调中央集权和总统治理的重要性,不赞成搞没边际的“民主化、公  相似文献   

20.
1999年2月大事:(一)朱钅容基总理访俄,扩大俄中经贸合作。24日,中国朱钅容基总理对俄罗斯联邦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四次定期会晤。此行主要是落实江主席与叶利钦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全面促进中俄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