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理解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的内涵,需要我们从不真正连带债务与连带债务、共同债务、请求权竞合、请求权聚合等相邻概念之界定入手,探讨该制度在债法上的定位及其制度价值,并对其典型形态进行归类研究。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在共同侵权法律行为与继承法律行为中有着广泛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要理解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的内涵,需要我们从不真正连带债务与连带债务、共同债务、请求权竞合、请求权聚合等相邻概念之界定入手,探讨该制度在债法上的定位及其制度价值,并对其典型形态进行归类研究.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在共同侵权法律行为与继承法律行为中有着广泛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师文学  徐斌 《工会论坛》2007,13(6):120-121
不真正连带债务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与司法实践中,是不同于连带债务的一种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这种制度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对不真正连带债务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立法、司法实践和相关现实纠纷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不真正连带债务肇端于德国,后来被法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继受。这种制度虽然与连带债务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但通过分析其概念、效力和内部求偿之法律依据,可以发现,它其实是不同与连带债务的一种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这种制度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有鉴于此,有必要在我国相关立法中以明确条款规定不真正连带债务,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制度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在各国和地区并无明文规定,但由于其独特的法律价值以及强大的生命力,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所承认。文章从不真正连带债务法律属性入手,通过对不真正连带债务实体法律适用、具体类型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中诉权保障和诉讼裁判,以期为司法实践应用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6.
论不真正连带债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由判例学说发展而来的一项民法制度 ,在各国法律上少有规定 ,但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我国学者虽多接受这一理论 ,却少有研讨 ,这不利于实务运用。现本文拟对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有关层面作一概论。一、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内涵与本质不真正连带债务 (德Unecht,solidarit t;unechteGesamtschulden)是指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 ,对于同一债权人负有的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数个债务 ,依其中一个债务人的完全履行而使其他债务因债权的实现而不复存在的法律关系。不真正连带债务在各国法律上…  相似文献   

7.
民法上的不真正连带债务是多数人就同一内容之给付,各负全部履行之义务,而因一债务人之履行而全体债务归于消灭的债务。本文结合实践,通过实例研究,针对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概念、特点、类型、效力,以及与连带债务的区别作一粗浅论述,提出我国应当在民法领域引进不真正连带债务,以充分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法理论和制度,对指导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目前对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理论探讨还未掀起热潮。本文拟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概念界定、类型以及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对外和对内效力方面对这一重要制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债务类型,其构成要件独特,与连带债务、补充责任、请求权竞合等制度存在着重要的区别,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不真正连带债务在立法中的规定存在一定缺陷,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连带债务"是抽象法律思维的产物。在罗马法只存在"连带债务"的各具体情形。后世学者将之类型化为共同连带和单纯连带。前者主要基于法律行为产生,是单数之债,后者主要基于法律规定产生,是复数之债,两者适用迥然不同的法律效力规则。德国普通法时代,类型化模式的合理性遭到质疑。《德国民法典》将共同连带和单纯连带合并,统一冠之以"连带债务"概念,并配置统一法律效力规则,德国法的概念化模式由此确立。概念化模式因过度抽象而丧失了作为法律规则的意义,且脱离了"事物本质",已逐渐被德国学者抛弃。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应依循罗马法上的类型化模式,针对连带债务的不同类型配置不同的法律效力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