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关于社会组织概念首先要涉及到“社团”和“社区”的概念,从“社区”到“社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个概念体系最初是19世纪中期由德国学者滕尼斯提出的。他把“社区”定义为初级社会,是靠礼俗来维系的一种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2.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3,(10):16-18
先进人物,引领社会思想和作风的领头羊,是社会管理之需;先进人物,记录肘代价值和文明的标杆,是民众效仿之需。他们走上神坛时,曾在聚光灯下接受喝彩和尊重;同时,必然走进“后时代”,面对来自平凡世界的时间和现实之拷问。亚里士多德在《论榜样》中说,一个榜样,唯有与其一起“并房而行”的人,才可以看到他的软弱和力量。我们反恩先进,必须回归到他们的生活中,和他们一起,站在现实的对面。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社区干部曹代成和“最美警花”蒋敏感动了许多普通人,他们也先后获得各种全国性表彰。五年来,先进的“标签”,怎样改变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这个“标签”,他们有哪些切身的感悟?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设: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刚 《唯实》2009,(10):83-87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中国社会在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矛盾,多由突发事件引起,矛头指向权力与利益集团,其根源仍在于现实利益问题。“无直接利益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是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关键途径,这是由社会建设的基本职能和“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发挥社会建设在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中的关键作用,需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以改革社会体制为推动力,实现好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突破口,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以完善社会管理为途径,维护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以整合社会价值为载体,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波 《实事求是》2008,(4):55-57
人的社会法权是以社会生活为根据、以社会劳动为基础,并与社会劳动相对等、与社会秩序相依存的客观实在。维护法权的伦理顺序是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的重要步骤。在人类现实生活中,没有“天赋人权”,没有“神赋人权”,没有“绝对人权”。人权只能以社会生活为根据,以社会劳动为基础,以社会秩序为依存。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1,(10):45-45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这里的“小康”是安康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虽然此处所指并不是一种社会理想,但这个涵义却开启了后世儒家对“小康”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高雅 《廉政瞭望》2008,(3):20-22
在很多人心目中,公务员都是和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较高联系在一起的。公务员既捧着“铁饭碗”,碗里又有“香饽饽”,本应令人艳羡。他们会有什么压力呢?《法律与生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最近撰文指出,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文章称“中国企业正面临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那种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以不仁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不仅国际社会难以接受,中国社会也已经不能容忍。”他提议,为了人类生活得更美好,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已经让网络生活在不经意之间悄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言之,迈人当今信息网络时代的人类社会生活,事实上已经叠加上“网络生活”的丰富内容,因此,在人们谈论网络社会及其健康发展的话题时,显然要把“网上生活”与“网下生活”的密切关联包容在内。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7,(7):122-122
上海市静安区团委的调查显示,近段时期,在一批“白领”自发组织参加的新社会组织里,不少青年人入会时原本为了交友娱乐而来,现在却成了公益活动的热衷者,在他们眼里,这才是一种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5,(6):47-47
刘亢等在2005年第21期的《嘹望》上撰文指出: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观念,一些地方必须支付的“社会和谐成本”存在欠账。对部分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改革可能意味着利益上的损失和付出。这种损失长期被社会忽视,就会加剧他们的社会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近年来,“上班无岗、种田无地、低保无份”的失地农民是当前一个数量庞大的上访群体。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正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一方面为他们带来了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咨询、便捷的沟通和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因此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迷恋、依赖,乃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正常社会功能的实现,甚至最终演变为“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2.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社会和谐本质上是利益的和谐。“共建共享”把建设与享用统一起来,把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统一起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利益建构模式,其逻辑指向是本质意义的社会和谐,其逻辑展开就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生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老实人吃亏”是官场一种潜规则,古来有之。考究老实人吃亏的原因和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点: 1.老实人一生要承担太多的责任。他们十分看重做人的基本道德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他们的思维中已形成这样的定势: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共义务。要“人人为我”,首先要“我为人人”  相似文献   

14.
代表·风采     
尹辉  李枫 《当代贵州》2012,(9):14-16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贵州的代表委员们“精气神”十足。他们展现了更多的参政议政能力活力和社会责任感。活跃、开放和自信。面对媒体追问,他们谈成绩不自矜、讲问题不回避、谋未来不自夸、深思熟虑、坦率其诚。他们将贵州风度自然而然展现得淋漓尽致、韵味无究。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5,(11):62-62
陈一舟在11月7日的《法制晚报》上撰文指出:以往的观念中。超生多发生在农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社会分层的日益细化.超生现象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一个“富人超生”群体业已出现。富人、名人之所以公然“超生”,是因为他们能够承担相应的“超生成本”。在现行计划生育制度下,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是对计划外生育的一种处罚,但对于富人来讲,钱并不是问题,他们并不在乎缴纳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社会抚养费,想生就生。  相似文献   

16.
劝勉与劝阻     
文洁民 《唯实》2005,(7):63-63
社会生活中少不了规范,而规范一般有劝勉式或劝阻式两种,如“要爱护公物”就是劝勉式规范,“不要损坏公物”就是劝阻式规范。不知从何时起,社会生活中的劝勉式规范越来越少,而劝阻式规范却越来越多,也许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的选择趋于多元和宽泛,因此只得用劝阻式的规范来要求人们。  相似文献   

17.
王文信 《求贤》2006,(9):26-26
在失业率高达两位数的德国,医生特别珍视这个“饭碗”。 如果一个德国家庭以夫妻俩带两个孩子计算.仅凭医生的工资收入已足以维持很好的生活。拿世界著名的德国心脏中心院长罗兰德.海策尔和副院长翁渝国来讲,医院根据行政职务和年龄等发给他们工资。此外,他们每完成一例手术,还有100欧元(1欧元约合10元人民币)的任务奖。一般而言,他们平均一个工作日做一到两例手术。  相似文献   

18.
肖剑 《廉政瞭望》2012,(1):64-65
“在印尼,腐败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了一种社会病。”英国BBC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亚洲时报在线》在一篇评论中则称,“在印度,腐败的勾当是在桌子底下进行的……而在印尼.就连桌子也是腐败的”。对此,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阿米安·赖斯坦承,法律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印尼腐败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还说:“当那些想要切断腐败根源的人站在镜子前时,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也是腐败的人。”  相似文献   

19.
杜威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论建立在丰厚的文化成果和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关切之上,他的教育观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教育学说,他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等观点。一、杜威教育本质论的主要内容教育的本质,即什么是教育,这是研究教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杜威之前,存在两种互相对立的教育本质论,一种是以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为代表的内发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自然因素按照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的展现,外部条件只能影响但却不能改变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教育即潜在能力或理性向着一个确定不变的目标展开,后天的学习和经验则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的统治涉及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着一群“单向度的人”,他们缺乏批判意识,而且也已经失去了批判现实主义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文化生产的单一性、日常生活方式的同质化导致形成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