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声音     
《台声》2014,(6):14-15
台湾社会不缺批评的人、也不缺看到问题的人,连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人都有不少,但台湾真正缺乏的是愿意卷起袖子做事情的人。而我们每个人就是改变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12至14日,全国第9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祖大陆和台港澳及海外的学者共130余人与会。笔者躬逢其盛,并重点参加了一个小组的讨论,聆听了各方学者的发言,现就台湾民进党执政后的两岸关系发表一点感言。 台湾“变天”后的基本态势 3月 18日的大选,主政台湾 50余年的国民党败选,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以仅占39.3%的选票而胜选上台。台湾“变大”了! 民进党上台后,鉴于占60.7%的选民并未投自己的票,缺乏强势民意,因而不得不放下身段,多说好话。尤其是对岛内外都十分关注的海峡两岸关系,更…  相似文献   

3.
<正>1926-1927年邓小平与蒋经国是苏联中山大学的同窗,1973年两人几乎同时掌管大事。之后数年间,在台湾回归和国共合作等重大问题上,两人展开了多次较量。邓小平给了蒋经国"重重一击"1973年,毛泽东决定让邓小平复出。1973年,蒋介石把许多事情都交给儿子蒋经国。当年3月,邓小平回到中共中央,周恩来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务交给了他。邓小平立刻宣布:北京已经准备好,可以跟台北直接谈判统一的问题。滞留内地的老国民党人,透过公开、私下的渠道,向蒋家父子不断招手。卧病在床的蒋介石顾不了这些,负责台湾党政军大事的蒋经国,同样不予理会。1975年,蒋介石去世。1978年3月11日,蒋经国被  相似文献   

4.
曹茂德 《台声》2002,(1):6-6
在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全国台联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议期间,此间权威人士指出:“台湾的事情还要台湾人民自己来办”。“台湾的事情还要台湾人民自己来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对台湾人民的爱护和尊重,完全符合台湾人民当家作主“出头天”的要求。这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要旨之一。“台湾的事情还要台湾人民自己来办”,表明统一之后的台湾,实行高度自治,台湾的事务尊重台湾人民自己做主。但是,这并不是允许台湾某些人所鼓吹的“公投”、“独立”。众所周知,台湾从来就是伟大祖国…  相似文献   

5.
《天津政协公报》2012,(12):41-41
<正>《名人传记》第11期刊登陈诚之子陈履安口述文章,披露陈诚主政台湾的佚事。吸取教训搞土改1949年2月,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两个月之后,陈诚发布命令,在台湾公布实施"三七五减租"。陈诚当时颁布这项政策,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吸取在大陆失败的教训"。陈诚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大陆失败,就是失去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支持,而失去农民支持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土地政策的失败。陈履安:当然,对地主来讲,这是让他们很不高兴的事情,因为中国人是特别爱护土地的,突然之间要分  相似文献   

6.
连锦添 《台声》2002,(1):24-25
2001年10月15日至24日,笔者应台湾联合报文化基金会的邀请,参加由全国记协组织的大陆媒体记者访问团,从台北、基隆、台中、台南一路走到高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我们自然格外关心台湾经济状况到底如何,老百姓面对当前经济境况怎么办等问题。好在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环境里,只要处身其中,无需刻意钻研,就能耳闻目睹许多真实情况。夜访地摊台南市赤嵌楼附近的精品一条街,是著名的旅游购物区。入夜,霓虹闪烁。精品屋边上到处是地摊,不断有摆地摊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一些原来的“白领”,以及装扮时髦的女青年…  相似文献   

7.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原望。一个中国是客观现实,在历史上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有原本具有基本的共识。但是,自李登辉主政之后,逐步推行分裂路线,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两岸之间才产生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哈南 《文明大观》2003,(8):30-31
在日本的中国人要融入日本社会,首先面临的是卫生问题。比如说日本的垃圾要分门别类,按指定的时间放到指定的地点。挺简单的事情,但是中国人经常出差错,而且往往不能坚持。许多留学生在日本都读到硕士、博士了,却在怎么处理垃圾的问题上一直没有毕业。这类事情虽小,可是却留下话柄,成为许多年来中同人和日本人之问难以沟通的一层隔膜。  相似文献   

9.
邱培声  周飞月  孟莉  陈建强 《台声》2007,(10):48-50
应全国台联邀请,2007年6月14日至22日,以台湾赛夏族矮灵祭祭典执行祭司、北群长老朱逢禄先生为团长、台湾赛夏族协会理事长根志优先生为领队的台湾赛夏族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25人来到北京、贵州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访问。参访团大多数是台湾赛夏族矮灵祭祭典和其他祭典的祭司,最长者81岁,最小的54岁,他们在族群里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老,其中只有4人到过大陆,其余的都是第一次来大陆。  相似文献   

10.
杨超 《时事报告》2011,(4):44-45
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中国许多事情都在改变,但有一件事情难以改变: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但有一个愿望是我们共同的:希望老年人生活得越来越好。我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搞企业就得算账,所以我也给我国的养老产业算了三本账,即“政治账”、“民生账”和“经济账”。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新当选的领导人陈水扁先生已正式宣布就职了。由于他是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的重要成员,又是国民党主政台湾50多年来第一次变更政权所出现的新领导人,因而备受各方瞩目是很自然的。这里,我们想结合他的“就职演说”,试谈一下他主政台湾以后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全国第九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祖国大陆和台港澳及海外的学者共130余人出席,笔者躬逢其盛,并重点参加了一个小组的讨论,聆听了各方学者的发言。现就民进党执政后的两岸关系发表一点感言。          台湾“变天”后的基本态势  3月18日的大选,主政台湾50年的国民党败选,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以微弱多数票(39.3%)而胜选上台。台湾“变天”了!  民进党上台后,鉴于占60.7%的选民并未投自己的票,缺乏强势民意,因而不得不放下身段,多说好话。尤其是对岛内外都十分关注的海峡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修春萍 《两岸关系》2012,(5):16-19,3
“活路外交”是马英九2008年上台以来最重要的施政主张之一。4年来,马英九当局推行“活路外交”政策,不仅使台湾的对外交往开始走出陈水扁主政时期的困境,而且为台湾的对外活动营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当然,在两岸间一些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现状下,台湾当局“活路外交”仍然有其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  相似文献   

14.
根据惯例,台湾每一任“行政院长”上台之初,都要推出一套建设计划,以宣示其企图心。蒋氏父子时代如此,李登辉时代如此,陈水扁主政的2年多以来也不例外。今年5月,游锡堃接任“行政院长”不到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选举频繁,选举过程中呈现出劣质的选举文化,已遭到诸多媒体的质疑和非议。台湾选举文化的劣质性台湾是一个选举型的社会,几乎每年都会有或大或小的选举。近年来,台湾的选举文化屡为人所诟病。一、挑拨省籍矛盾,撕裂族群。李登辉主政初期,为了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依靠制造和利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各大专院校当中,台湾学生人数最多的首称广州中医药大学。10年来,该校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台中医药教育,从1988年招收第一位台湾本科生开始,至1998年9月为止,共招收了本科学历以上的台湾学生440人。其中已经毕业离校的170多人,现在校生达到将近300人,且学生的层次齐全,有博士生、硕土生、本科生、进修生4个类别。台湾学生怀着对祖国医学的热爱和学习中医的迫切愿望,告别父老乡亲,千里迢迢来到该校进修、深造。两岸开放来往之初,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都是冒着风险而来的。随着两岸开放和交流的不…  相似文献   

17.
孙升亮 《台声》2007,(4):38-40
正如人们事前所普遍预料的那样,民进党内所谓的“四大天王”——谢长廷、游锡垫,苏贞昌和吕秀莲在春节后接连宣布投身2008年“大选”,并在3月初完成党内初选登记。近来.“四大天王”围绕党内初选的争斗越来越血腥惨烈,不仅为本已动荡不安的台湾政局增加了新的乱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陈水扁主政后该党内部产生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因筹建林森纪念馆,应台北中华文化研究会的邀请,在台考察一周。宝岛台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然而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却是台湾的文化创意之美,所到之处都让人浸润在一种绵厚优雅的文化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9.
《台声》1998,(2)
继1996年10月台湾文化中心主任访问团第~次来京交流之后,今年三月5日至巨8日,以陈德新为团长的台湾文化中心主任访问团一行15人,再度来到北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北京市文化局对台湾文化界同行的到来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和安排。独具特色的红楼宴、新落成的现代化氏安大戏院以及精彩的京剧表演,都给来访的客人们留下深刻的印像。陈德新团长表示:来到北京,尽管天气寒冷,但人是那样的亲切,使我们从心里感到温暖,有其至如归之感。台湾文化中心主任访问团在京交流  相似文献   

20.
也许不必拥有美国国籍,但是一定要会美语(美国式英语)——这已经成为台湾家长的共同心声。许多家长认为,早点让小孩“语言”上像个美国人,这样才“比较有国际观”,“长大了在就业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才不会吃亏”。幼童英语市场商机达10亿中国人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对子女教育一向重视,并舍得投入。现在许多事情都要从娃娃抓起,英语学习更应如此。享誉台湾的幼童美语补习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