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等四个阶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理清这些问题,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述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既有助于全面理解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也有利于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私营经济的方针。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论断  “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是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提出的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它是吸取党的历史上对待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在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利用本国和外国资本发展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正常的、必然的经济行为;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出利用私人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的思想。今天 ,重温他的这一思想 ,既有助于全面理解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也有利于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从国情出发 ,阐明中国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中国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财富生产观是在批判性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财富思想基础上产生的,他认为,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历史前提是要使人身获得自由,成为可以自由交换的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社会形式是商品,它的生产尺度是劳动时间,它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的主体化与劳动的客体化,资本家占有财富,工人丧失财富,以及工人和资本家的权力对立。因此,只有扬弃资本主义财富生产才能使人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6.
1956年底,毛泽东结合中国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继承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新经济政策“思想。这一思想提出的基石是中国正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国情,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科学分析,则是这一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理论,现阶段研究和学习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思想,对我们贯彻落实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耿铎文 《实事求是》2001,3(4):24-26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利用私人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的思想。今天,重温他的这一思想,既有助于全面理解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也有利于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学会的生意,是社会主义的。要学会它,必须首先懂得这一点。社会主义商业与资本主义商业都做生意买卖,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社会主义商业比资本主义商业有着极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商业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商业是资本家私人占有的。我们做生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毛主席指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资本家做买卖是唯利是图,追求“日进斗金”、“一本万利”。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它是吸取党的历史上对待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在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利用本国和外国资本发展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正常的、必然的经济行为;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经济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毛泽东在我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从理论上全面阐述过利用资本主义问题,奠定了我们党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刘少奇在研究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过程中,阐发和补充了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张闻天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论述了我国革命各个时期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在许多方面发展、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毛泽东同志说:“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0页)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国工业化是毛泽东一生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抗日战争后期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即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担负领导作用 ,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尽可能争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条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本文还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及毛泽东在犯严重错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他的成功与失误 ,都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基本要点是指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最重要的基本观点: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构建民主平等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总结借鉴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利用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论及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曾明确指出: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①.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附诸实践,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认为:"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留下来的一切东西."②强调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从理论上阐述过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刚刚建立的"前十年",中共领导者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利用资本主义的极富见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理论.下面就这一时期分阶段论述之.  相似文献   

15.
1956年,在毛泽东的倡导之下,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在文化科学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次年,便发生了扩大化的反右派运动。为了科学地认识这段历史,本文对毛泽东关于“双百”的思想及其变化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指出,毛泽东“双百”思想的形成,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一次思想解放的产物,反映了中共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尝试。但由于毛泽东思想深处的固有矛盾和在认识上的某些限制,加上国际国内客观形势的变化,“双百”方针结果却在1957年夏季演变成了政治斗争的方针,其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深刻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张龙林  刘燕 《求实》2013,(1):21-24
"社会基本矛盾"是毛泽东矛盾学说在社会层面的应用。这一概念深化了唯物史观对社会有机体的分析,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辩证认识,决定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毛泽东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强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运行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系统阐释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殊性的归纳,为不断解决这一矛盾指明了路径。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启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准确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正确认知当代各种矛盾关系,并通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消除贫富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年,被毛泽东称为"多事之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波匈事件的发生,促使党和毛泽东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并实行了许多符合实际情况的思想原则和方针政策。这一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式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毛泽东运用矛盾学说来作出解释。他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说:"世界充满着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发生了"。他把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这一类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官僚主义。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宣布,我们准备在明年开展以整顿主观主义、宗派主义、  相似文献   

18.
落后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马列主义观点和中国实际,提出了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并在根据地进行了实践,为我们党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留下了宝贵历史经验。一、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提出及原因1934年,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指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三方面组成的。”“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以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1] (P13 3 ) 事…  相似文献   

19.
流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剩余价值概念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剩余价值,理论界探讨多年,分岐很深,迄今尚无一致和成熟的看法。对剩余价值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多采用“剩余产品”、“剩余劳动”、“价值增殖”、“剩余劳动一  相似文献   

20.
张渝政 《求实》2000,(3):11-1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打破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统天下 ,开始在世界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同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在武装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失败后 ,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因此 ,防止“和平演变”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三代领导人共同关注的大事。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一在我党历史上 ,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早在夺取全国胜利前 ,毛泽东就对执政党还会有腐败变质的危险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