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它关于阶级形成、阶级划分、阶级关系、阶级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依然有其内在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其思想内核和精神实质始终是我们分析阶级问题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与时下流行的阶层分析法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在方法上并不矛盾。一方面,阶层分析法不能取代阶级分析法。对于当代中国,从理论上和从实践上看,阶级分析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阶级分析法也不排斥阶层分析法。相反,为了深入地、科学地分析当代中国的阶级阶层,还必须借鉴其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群体己逐渐分化为十大阶层。阶层的分化与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直接受到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制约。阶层的分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关系到对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的科学理解。而要达到这种理解必须克服的困难错综复杂,这是因为我们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会充满种种退却、危机以及旧事物对新事物的腐蚀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历史远景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无所适从和悲观失望的情绪可能会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思维方式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并表现为一种认识上的逻辑进展。认真梳理这一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多样化趋势促使我国工人阶级内部结构演化成不同的阶层,由此不能否定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事业中的总揽全局的根本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政治的公意性的重要手段,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事业,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这六个基本判断,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它系统地分析了阶级阶层的产生与消亡,阶级划分的标准以及各阶级的相互关系等。在我国当前阶级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客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层理论,坚持它对我国社会分层的指导意义,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协调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9.
阶级阶层关系和谐就是指产生矛盾的各阶级阶层能够在社会统一体中相互包容,协调运作,有序转化和融合,避免出现阶级阶层对立,甚至阶级斗争,使社会始终处于良性运转、健康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民主政治可以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阶级阶层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为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群体提供整合、妥协、平衡的渠道和平台,保障社会公平和公正,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术史的角度,"新社会阶层"的现象及其概念的形成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讨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新社会阶层具有两个基本意义:其一,伴随现代"管理革命"和"技术革命"而崛起的新的社会群体;其二,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体制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在"体制外"部门中存在,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从新的社会群体到"新社会阶层",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他们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性质."新社会阶层"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体制转型过程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新的、重要的统战工作对象,而且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新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对当代中国思维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由单向型思维向多向求异型思维转变;由保守型思维向创新型思维转变:由斗争型思维向和谐型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它在解答人类社会问题过程中产生,也在解答人类社会问题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对当代中国及相关世界问题的解答,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当代中国,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宪政权力源自“人民”,“人民”观决定着宪政的航向。中国究政史上“臣民”观向“人民”观的转变标示出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清末立宪固守专制的“臣民”观,宪政改革失败。中国资产阶级宪政时期确立了资产阶级“人民”观,推动了社会发展,但“人民”仍不自由平等。中国无产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人民”观,依靠“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最广大“人民”实现了自由平等。社会主义宪政时期,无产阶级“人民”观发展为阶层“人民”观,“人民”成为公平正义的载体。最广大“人民”是社会主义宪政的目的,“人民”观的创新对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不仅要理论地解释世界,还要实践地改造世界.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迫切课题,形成了新社会主义观.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不仅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再一次腾飞的基础,也保留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再次兴盛的火种.邓小平理论堪称是当代中国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内容,依托社会主义主义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阶层分化伴随着阶层流动,二者交织,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尽管"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垄二代"等流行词语反映出"权利不平等——竞争机会不平等——利益差别"的资源代际传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这种阶层内部掌控资源的代际传承不是普遍的,断言目前出现阶层固化的普遍现象为时尚早。相比较而言,社会流动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阶层流动的脉象,并就进一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允许个人所有制的存在,从人性角度讲,是法律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尊重;从生产角度讲,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是社会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从生活角度讲,是消灭"无产者",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从竞争角度讲,是承认个体智力体力差别,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合理体现.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引起了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传统的两大对立阶级中各自都出现了具有特殊性的阶层,尤其是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除了传统的中间阶层依然存在外,又产生了许多新的中间阶层。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日益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中间阶层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显著变化进行了科学分析,对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变化的时代背景、主要特点及新的社会阶层形成,提出了一系列新论点、新思想,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化阶级阶层分析,制定正确的阶层关系和谐方针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