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克思在经济分析中实际上使用的是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这种研究路线与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研究对象相适应;不幸的是,这种研究路线在古典主义后期还没有发展成熟就逐渐蜕化了,以致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经济学者的知识素养日益狭隘而使得本质研究被抛弃;二是经济学纯理论化的努力而日益抽象化;三是马克思具体观点的教条化理解和发展窒息了该研究路线的蜕化;四是经济学研究对象从公共领域转向了私人领域而导致社会关怀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思想,是在对政府经济现象进行历史的考察、研究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共经济学是对政府经济活动及其政策行为影响资源配置方式的评价和评估,其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就是对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促进.政府作用的真正发挥,要靠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理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政府成本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从经济学视角界定,政府成本是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行使职能时所产生的社会物质资源的耗费。理解经济学意义上的政府成本的关键是运用机会成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流经济学以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为基石,它所依据的标准理性概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和效用最大化的双重特征。但目前大量的行为经济学试验却表明,人类在社会互动中体现的理性却与这种假设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者,任何个体都不仅仅关注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能够关注社会性需求,这使得他要关注其他人的偏好;二者,任何个体都不仅仅关注一次性行为带来的收益,而是能够综合地考虑长期利益,这使得他更倾向于遵守由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所形成的规则和习俗。  相似文献   

5.
由于税负转嫁的存在,征税对税法意义上纳税人相对收入状况的影响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从税负归宿视角研究政府课税的经济影响,在财政学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概要介绍了古典税负归宿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特征,对新古典税负归宿的研究文献则进行了详细梳理,从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发展脉络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有关税负归宿研究现状的分析,论证了税负归宿当前的研究重点与突破方向.最后,结合国内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对税负归宿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法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使法学的研究手段拓宽到经济领域,使法学研究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公平正义的权衡与选择,而是开辟了一条法学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径.经济学作为一个对法律规范进行分析的有力工具,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效率是一个公认的价值,即考虑如何使整个社会的成本最小.当前,全社会离婚率呈上升态势,签订婚前财产协议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能事先就财产等事项的处分达成一致,显然可以简化程序和节省各方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技术之一。自2008年以来,区块链的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在加密货币、金融、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最近几年来关于区块链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首先,文章介绍了区块链的发展背景。其次,文章介绍了区块链的运行机制以及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再次,文章从博弈论、市场均衡、网络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等多个角度,系统地梳理了关于区块链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成果。最后,文章基于我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出区块链经济学的下一步发展,应该重点关注联盟链落地机制、参与方信息结构、主权货币实施方案以及区块链在医疗、公益、食品安全等行业的具体应用机制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以天津作为样本城市,利用CNKI检索工具,重点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城市经济学在应用研究方面关注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保持了该学科研究的时效性、集中性等特点,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应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学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的学科特性,积极借鉴和吸收理论进展中的新鲜成果,及时破解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制定依据和未来发展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9.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目标,但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二者之间的不一致却是常态。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机会主义性质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没有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所有权。二者之间不一致将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降低和经济增长的停滞。解决该问题有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两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完成“改造国民性”这一无可轨避的历史任务,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实践基础上构筑现代性价值的认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的需要,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陶铸中国人的现代国民性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究其质底,因为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力,植根于物质生活实践以及人们据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演化,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工业文明成果和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疑结,在构筑最基本的现代经济基础的同时,也为社会文化的变迁确立了新的坐标。它一方面瓦解了传统价值认同体系支配中国人生活秩序的“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又以社会物质生活实践的现实力量,创发出中国人的现代文化意识,并以此扬弃旧文化价值体系。可以肯定,只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持续发展,最终必将建构起适合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