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监察》2011,(7):54-55
江苏省江阴市纪委在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中纪发〔2008〕33号)过程中,结合江阴实际和案件审理工作发展的特点,以规范审理程序,优  相似文献   

2.
构建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是检察机关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举措,具有缓解人案矛盾、提高办案效率、实现精准监督的现实意义。检察机关应当在兼顾公平效率、遵循程序正义、强化司法责任等理念指引下,立足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实践,遵循司法办案规律,合理设定繁简分流的案件类型标准,简化办案程序规则,建立配套保障制度,构建起完善的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以提升办案质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是提高监督质效的有效途径,它与民事诉讼案件的繁简分流机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构建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必须明确繁简分流的特征是办案程序上的繁简分流,既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分流原则,又要区分好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分流程序,科学配置办案人员、科学使用智能化办案工具等配套措施,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从而推动民事检察案件的监督质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司法资源与司法需求的现实矛盾,对民检案件的审查实行繁简分流是理性的。可以对民检案件实行阶段化和多元化的审查程序,各阶段程序相对独立又互相承接,每一阶段程序对应不同的结案方式;每一阶段的程序中,可分为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并根据案件的需要可以适时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5.
钱云灿 《法学杂志》2012,33(10):129-133
随着刑事诉讼效率价值的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否定了罪行不分轻重一概起诉的做法。公诉环节程序分流机制的建立是以起诉便宜主义为前提,赋予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该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各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日前江苏金坛法院审结了我国首例研究生重婚案。王某是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研究生,1990年与妻子甲结婚,生有一女,1992年王某隐瞒了婚史,与另一女子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并也生有一女。1997年乙在知晓了王某已有家眷的真相后仍与之同居。2001年5月和同年底,甲以重婚为由先后将  相似文献   

7.
繁简分流与程序保障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民事案件和诉讼程序进行繁简分流 ,其目的在于以合乎理性的规范缓解司法资源与司法需求的剧烈冲突 ,从而使不同案件获得不同的程序保障 ,并使普通程序的正当化具有现实可能性。“简易程序”林林总总 ,其理念基础和价值取向并非仅是“公正和效率的衡平” ,更不是以缩短审理期限或提高结案率为惟一标准计算的“效率” ;简易程序对司法公正某种程度的“牺牲”绝不是当事人被迫的、单向的、非理性的、或没有利益回报的 ,相反 ,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形态中 ,合理设计和恰当适用的简易程序恰恰通过满足当事人多元需求而维护司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王亚新 《中国审判》2010,(12):12-13
现代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简易”和“普通”这两种一审诉讼程序。从近年来民事一审案件量快速增长、不少法院“案多人少”负担沉重等现实情况看,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显得愈发不能满足当事人和法院便捷迅速、成本低廉地处理大量小额诉讼、简单纠纷的迫切要求,所谓“简而不简”的问题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公诉案件证据开示是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在开庭审理前,按照平等、协商、公正的原则,由主诉检察官或者部门负责人主持,公诉方和辩护方相互出示各自的证据进行质证的庭前审查活动。证据开示制度在英美等国刑事诉讼中早已存在,其形式有正式开示和非正式开示两种,非正式开示在起诉以后预审以前进行,正式开示则在预审程序中进行。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不同于西方国家,但随着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证据开示的重要性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并被引入司法实践予以尝试。   根据上级检察院指示精神,今年 4月 18日,山东省诸城市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10.
“私了”案件是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或其家属,以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经济补偿为条件,而要求被害人不报案或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情况。目前,案件“私了”在农村比较突出。案件“私了”,在一定程度上使当事人的私权得以充分的发挥,减少了司法机关的工作,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同时,案件“私了”也产生一些弊端,如对依法应当公诉的案件,当事人双方通过“私了”解决,势必丧失了国家公权力的保护,缺乏法律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可见,案件“私了”和公诉权的行使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司法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自成立检察机关开始,国家就赋予了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权力。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出庭公诉一直采取与人民法院审判管辖相对应的模式(以下简称“同级公诉”),即公诉案件由哪一级人民法院审理就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出庭支持公诉或抗诉。随着检察改革的不断深入,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职业化”公诉探索,重构公诉模式势在必行。笔者针对现行公诉模式的利弊,提出“公诉一体化”模式作为公诉改革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陈绍鹏 《中国司法》2023,(12):57-62
<正>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改革行政复议审理机制,将现行行政复议程序转化为普通程序,新设行政复议简易程序,要求各级行政复议机构根据案件难易程度进行繁简分流。这是行政复议制度发展史上的关键制度创新,行政复议多元化、多层次的程序体系由此搭建起来。  相似文献   

13.
14.
公诉案件撤回起诉实践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诉案件撤回起诉并没有刑事诉讼法上的依据,仅有司法解释上的依据,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缺陷。法律应就公诉案件撤回起诉的性质、司法审查的运用、撤回起诉的效力以及司法救济等问题作一规定。  相似文献   

15.
督办制度是新刑诉法修订后公诉改革机制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建立督办制度主要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和督导意识两方面着手。本文通过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在制定、落实督办制度一年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说明了该制度对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积极的作用,进而对下一步如何建立适应公诉工作的创新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伟东 《法制与社会》2011,(26):180-180,184
现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制作存在体例繁琐、证据排列无序、证据分析趋于空白等问题。审查报告应当发挥反映审查起诉情况、为出庭支持公诉做准备等功能,建议将《审查报告》分为两种格式,分别对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17.
从法定的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设计到行政诉讼繁简分流改革,中国特色行政审判制度展现出自我完善的司法品格.作为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诉讼格局的基本理念,行政诉讼繁简分流是司法践行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回应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社会期待、优化行政审判资源科学配置的必然选择.行政诉讼繁简分流的规范构造既包括简易程序改造和繁案精审补强等存量制度的优化,也包括诉前分流机制增设、案件繁简分流标准厘清、简案快审程序增设和标准诉讼采行等增量制度的规范.行政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要处理好程序简化与诉权保障、诉讼改革与绩效评价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诉讼制度改革在法律属性与政治属性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陈容  曾杨  李俊 《法制与社会》2013,(26):143-144
本文结合基层检察院的办案实际,从案件管理角度介绍了审查逮捕文书适用现状,以及如何加强审查逮捕文书的管理来提高审查逮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期充分发挥案件管理的服务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民事诉讼案件实行繁简分流是深化我国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用何种标准区分繁案与简案以及采用何种方法对繁案与简案进行识别、筛选,是进行繁简分流的基础性工作。受理民事案件后由法院区分案件繁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中国式问题。区分案件繁简的标准有形式性标准和实质性标准之分,我国采用的是实质性标准。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133条要求法院通过审前准备程序区分案件的繁与简,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适用不同程序的决定,但司法实务采用的做法是在起诉与受理阶段就对案件的繁简进行区分。在起诉与受理阶段进行区分与实质性标准并不匹配,由此造成了难以准确区分的困境。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推行及2021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法院继续实行在上述阶段对案件进行分流,因而在分流过程中须认真对待法院依职权转换程序的权力,须充分保障当事人对程序适用的异议权,以充分发挥二次分流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的撤回起诉制度以一种刑事诉讼过滤机制和诉讼程序补救机制,彰显诉讼的程序价值和人权保障功能,体现公正执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笔者试从诉讼功能、立法现状、程序运作、制度完善等方面对刑事案件撤回起诉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