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是美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左翼学者,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其著作特别是关于苏联解体的著作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4年11月23日,大卫·科兹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有关苏联解体的教训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3年前,苏联体制完全崩溃,迄今其原因还是争论不休。苏联解体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事件。1989-1991年,苏联突然分裂。他们的社会主义体制被一帮人试图用资本主义体制代替,这发生在十月革命75周年之后。从这件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苏联会走到社会主义体制的尽头?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是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际关系领域主权原则的新变化单沙,王立新临近20世纪之末,蓦然回首,当代世界正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巨变。首先,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转变。自1989年下半年起的两年多时间里,国际风云突变,举世震撼的国际事件纷至沓来:东欧剧变、两德统一、海湾战争、苏联解...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四十年代末南斯拉夫和苏联发生过严重冲突。五十年代中期南苏关系恢复和改善后,南斯拉夫坚持不返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如既往地捍卫独立自主原则和对世界事务的公正立场。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苏联军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及阿富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南斯拉夫毫不留情地批评苏联的错误政策。然而,饶有趣味的是,除苏南冲突时期外,南斯拉夫和苏联积极发展了并且正在发展正常的、甚至称得上良好的经济关系。自1974年到今年,苏联一直是南斯拉夫对外贸易的第一号伙伴。这是值得我  相似文献   

4.
前言     
<正>30年前,世界格局发生了一次剧变,程度不同地波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和人类生活的不同层面。时至今日,人们还在评估那次剧变的深层原因和深远影响。剧变的破冰事件是柏林墙的突然倒塌以及德国版图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由两个德国变成一个德国;接着是以苏联解体、北约东扩以及欧盟东扩为主要内容的欧洲版图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全球层面助推了美国独大的国际格局和全球一体的世界市场。而这一历史性剧变基本上是以各种各样的和平方式完成的。在上述系列变化中,两个德国的  相似文献   

5.
陈兆芬 《俄罗斯研究》2004,(2):84-88,13
战后苏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调整过去僵硬的外交政策,对现代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赫鲁晓夫上台后,重新审视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现代国际局势发展的几个原则性理论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对外政策理论,标志着苏联的外交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是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最为重大的事件。对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苏解体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及其对策错误。一、问题的提出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解体,其经济模式主要有四,即军事共产主义、新经济政  相似文献   

7.
卡廷事件在世界近代史上似乎是一个谜。1988年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莫斯科时,戈尔巴乔夫告诉他,1939年苏联占领波兰部分领土时所俘获的15000名波兰军人是根据斯大林命令被处决的。1990年4月初,卡廷事件牺牲者家属联合会在苏联驻华沙使馆面前组织了一次示威,要求了解卡廷事件的真相,并向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是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发生巨变的年代。苏联文学界也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斯大林逝世后不久,出现了涉及文学创作原则、方法、题材、文艺批评标准等根本问题的论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也出现一个又一个爆炸性事件。不过,两种针锋相对的思潮——“自由”与“保守”——间的斗争首先表现在文学批评中,它形成了一种宗派斗争。  相似文献   

9.
苏联共产党的消亡是20世纪末世界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尽管很少有预言家能够判断这一突发的历史事件,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各国的学者和政治家们都对苏共垮台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苏共自身的历史、现实方面因素,以及苏共基层党组织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并试图通过这种研究总结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以来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对外经济部门的自由化以及外向的经济政策会使经济增长和发展出现巨大的飞跃,资本——产出比例降低,出口实绩扩大,对世界经济冲击的适应能力增强。继八十年代末以来苏联东欧发生的一系列巨大政治变化,苏东的对外经济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苏联东欧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成功经验中预见到广泛参与世界经济的可能利益,把对外经济部门自由化作为将国内经济加入到世界经济从而实现贸易利益的主要方面。对外经济的自由化包括取消数量限额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各种税收和补贴,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具有70多年历史、拥有14200万工会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之一的苏联工会,面对苏联国内政治向多党制的转变、面对国内经济向市场关系的转换和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工人运动中业已出现并有可能发展的各种非正式工人组织,作出了如下抉择:其一,苏联工会明确宣布,将有条件地“同苏联共产党和其他政治组织合作”;其二,苏联工会明确:“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是工会一切活动的主旨”;其三,反对分裂工人运动,同时以“联盟原则”重新构筑工会组织。这三大变化突出地表明,苏联工会正力图挣脱其自身传统模式的束缚,赶上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苏联社会生  相似文献   

12.
安德罗波夫继勃列日涅夫之后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已一年多了。在这期间,苏联国内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变化,从人事调整、经济政策、社会控制和理论动态四个侧面来谈一谈对苏联国内政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苏联的民族问题日益复杂多变,面临着民族分裂的危险。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点探讨。 (一) 1986年12月哈萨克共和国发生的阿拉木图事件揭开了苏联民族矛盾激化的序幕;1990年5月12日波罗的海三国首脑的塔林会晤及联合独立声明的签署标志着民族分裂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未来国际多极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邱丹阳1989年以来,世界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欧洲的聚散、苏联的解体、巴尔干的烽火、海湾的战事、非洲的穷困与内战、中东和平进程的迟缓、冷战之后的冷和、世界经济中的摩擦、发展中国家的困境、APEC的兴起等等。这一切都预示...  相似文献   

15.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这一悲剧性的纪念日又一次把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导致这场全球性灾难的一些事件上,其中之一无疑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没有这个条约,实际发生的战争也许永远不会爆发。于1939年8月23日由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在克里姆林宫签署的这个条约附有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由于苏联公开性的新政策和民主化的浪潮,在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共和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些国际文件现在成了公众激烈争论的主题。这些加盟共和国的人民阵线,要求宣布1939年苏德条约及其  相似文献   

16.
一年前苏联“暴亡”,全球震动。世界格局也将因此而重新组合。这恐怕是二十世纪末我们星球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显赫一时的、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怎么会几乎在一夜之间宣告解体了呢?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自有它的深层的原因,致命的病因无疑在体制方面,正如俄国一些舆论所指出的,苏联如不改弦更张,“改造成某种新的、没有俄罗斯殖民帝国特点的国家”,那么这个70多岁的“老人”迟早是要寿终正寝的。但苏联解体的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这个以寒冷著称的地区,正在成为苏联经济复兴的象征。西伯利亚幅员广大,从乌拉尔山一直延伸到太平洋,那里盛产木材和毛皮动物。然而,西伯利亚地下的矿藏资源(其中有石油、煤炭、天然气)有可能在今后十年中使这个地区发生根本的变化。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对塔斯社发表讲话时曾说:“西伯利亚是二十一世纪苏联经济的基础”,西伯利亚使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虽然石油的开采历史不过20年。今年,指标是生产二亿七千万桶石油和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8.
编后     
《美国研究》2004,18(3)
今年 1 1月即将在美国进行的大选 ,是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在美国进行的第一次总统选举。此次大选有哪些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民主、共和两党在内政、外交上的主张有哪些区别 ?九一一事件、反恐战争、美国目前在伊拉克所面临的困境、伊拉克不断发生的绑架人质事件、阿拉伯世界普遍的反美情绪、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等问题 ,对此次选举和美国社会及政治议题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些都是美国问题和国际问题研究者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期专论中 ,张业亮的文章以“关键性选举”及其对美国选举政治的作用为切入点 ,对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他认…  相似文献   

19.
莫斯科10月事件,是苏联解体后,前苏联地区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大事,这一事件表明俄罗斯社会政治结构出现了一个质的变化,也表明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法定继承国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以下8个方面展开此题。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原来作为苏联文学主体的俄罗斯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学界涌现出许多新人,文学创作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