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群     
捐款任务是局里突然压下来的,而且数目不小:200元打底,上不封顶。民警老吴就说:“这么多啊,可苦了我这个月的私房钱。”又嘀咕,“怕就怕这钱被他们用在胡吃海喝上。”这就带有牢骚的滋味。指导员怕此话扰乱军心,便说:“老吴,你少说两句,别人不会把你当哑巴。我告诉你,这钱是捐给洪泛区那个公安局的,属于对口扶贫。人家现在连房子都没啦,咋有可能去胡吃海喝?”见指导员一本正经,老吴伸了一下舌头,说:“不就是200元钱吗,少抽一条烟就得了。”说罢从衣袋里摸出两张百元币,递给指导员:“我先交,算是将功补过吧?”见…  相似文献   

2.
微山湖畔除“恶狼”孙宜才,黄观玉一条横行乡里的恶狼,居然是个官迷今年4月末,微山湖东岸的微山县两城乡大辛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即将进行。这时,有个人找到村支部书记,声言要当村长。“这个村长你叫我当也得当,不叫我当也得当!”从此,村里开干部会,他到场;开党...  相似文献   

3.
隐情     
纪检科长苦口婆心好一阵子,见徐洪夫的脑袋还是不开窍,便说了句不上台面的话:“我说老徐啊,那老驴嘬的又不是你老婆的奶子,关你屁事啊。”徐洪夫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吼道:“如果嘬我老婆,我就拿枪崩了他!”纪检科长吓了一跳,他奇怪地看了看徐洪夫,心想自己的话捅着了马蜂窝,闹僵了可不好,就缓缓地叹口气说:“这事,就谈到这儿吧,不过我还得提醒你一句,你的所长职务也是为这事被免的,希望你不要老犯同类错误。”熟悉徐洪夫的同事们都知道,进公安局头几年,徐洪夫办案特守法,从不违纪。自从死了老婆后,老徐的脾气就坏了,动…  相似文献   

4.
有个关于回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不知回声是啥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喊,他的回声也跟着叫喊。因此,这个孩子很生气,大声叫骂起来,但是回声应他的也是一声声的叫骂。后来,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他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读完这则故事,我感慨万千。闲暇中我又一次想起了家中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以致两鬓斑白,丝丝银发千斤重,而我们又回报了她什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求学在外,每次临行…  相似文献   

5.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18):68-69
2009年3月的一个中午,福建省某市的一个广告公司楼下,站着一胖一瘦两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女子,一个劲儿地往楼里边张望,显得非常焦急。这时,里边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女人直奔两人而来.一边喊着:“妈,你们怎么在这儿啊?我是不会跟你们回去的!”这瘦大妈是唉声叹气:“女儿啊,不是妈说你,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你不能这么任性啊!你赶紧带着孩子跟你婆婆回去吧!”这时胖大妈也急得快哭出来了:“那件事情都是我这个老人太自私了,你要惩罚就惩罚我吧!可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啊!  相似文献   

6.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27):57-59
暗设“金屋”双妻争宠又争房 回到安徽以后,董倩立即质问丈夫:“你们分手明明是因为你父亲,为什么骗我说是她抛弃了你呢?还有就算要给她买房子做补偿。你也要跟我商量啊,这些钱可有我的一半啊!”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到某市婚姻登记机关搞调查。婚姻登记员向我讲了他和一位离婚当事人的一段颇具幽默感的对白,令人不禁发笑,继而深思,很值得远离此行的苦苦众生们一听。“你为啥要离婚?”“因为我有病。”‘有病治一治就行了,不一定非要离婚呀。”“我的病很重.谁也治不了。”“那能不能说说你得的是什么病,看看我们是否能帮帮你介“能行。不过说也白说,你们帮不了我的忙。因为我得的是‘外遇病’。这种病一旦染上,就很难治了。我有好几位同事和朋友都得了这种病,不少大夫都给治过,结果一个也没治好。”这位当事人是一位男性,在某机…  相似文献   

8.
从央企“老掌门”到政协“新委员”,今年两会上,记者们采访李荣融提问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当记者问“你怎么看当前的物价”时,李荣融说:“我去买菜的时候感觉到,老百姓还是比较困难的。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一个月拿5000元,租房子就得租掉一半,可他们还要结婚、生活啊!”  相似文献   

9.
胡滨全 《今日浙江》2011,(23):44-45
11月10日,浙医一院住院病房。义乌市大陈镇党委书记毛世梁急急赶来探望刚刚动过手术的义乌市溪后村党支部书记楼秀文。躺在病床上的楼秀文脸色蜡黄,虚弱得连抬手都很困难,但见到了毛世梁,他吃力地挺了挺身子,喘着粗气说:“毛书记,我们村那个旅游项目规划,镇里研究得怎么样了?你得多关心啊!”刚刚获知楼秀文得了“肝癌晚期”病情的毛世梁强忍悲痛,劝慰道:“那个项目很好,年前不动,年后一定动。你先养好病。”转过身,毛世梁已是泪水盈眶。得知楼秀文病危后,11月10日到12日短短三天时间,溪后村里一下子有400多名群众自发到杭州去看他,最多的一天,医院来了200多人。连医生护士都感到奇怪,一个村支书,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看望?  相似文献   

10.
自己的作品被别人冒充,是最令人痛恨的事,不但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也会使自己的名誉受损。启功先生的作品就经常被人冒充,有两次还被启功先生当场抓到。有一回,启功去一家书画店,恰好遇到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作品的人在书画店销售赝品。当启功表明身份后,那个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不住地哀求启功高抬贵手。见此情形,启功宽厚地说:“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一句风趣的话把大家都说乐了。那个人借着启功给的这个台阶,千恩万谢地离去了。  相似文献   

11.
2002年3月1日,对于年轻的“款爷”王祥是个失魂落魄的“灾难”日。这天下午,3名便衣刑警突然冲进他那豪华的家中,把吓得瑟瑟发抖的他死死按住,并在他那戴满硕大金戒、钻戒的双手上,卡上了一副沉重的手铐。王祥是因涉嫌巨额诈骗被拘捕的。当时,他那正在家中的娇妻于红惊愕万分,柳眉倒竖:“你到底是不是骗过人家啊?”王祥脸色惨白,低垂着脑袋,绝望地哀嚎:“我……我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一切还……还不都是为了你啊。”乞求来的靓妻王祥出生在重庆市北碚区一个偏远山乡的农家,父亲是一个煤矿工人,母亲是农民。1993年,…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最大的“法”不是国法,而是领导的“看法”。你再有才干,再有抱负,只要在领导那里印象坏了,你就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官场上你跟谁透个风:某某领导“对你有看法”了,这个人准会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有些领导总认为自己看得很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看法”就多少有点“法”的气象了。“看法”坏了,群众再拥护,本人再努力,恐怕也是徒劳的。“看法”是印象,但对具体的个人来说,有时候比“法”还要厉害得多。违法犯法,条文清楚,事实俱在,判得容易,被判者也服气,更何况,举凡…  相似文献   

13.
老张这段时间太繁忙了。单位的、家里的事一大堆,和我见面就说:“这些天浑身没劲,一点食欲也没有,说话都没有力气,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我给他看看舌,搭搭脉,发现他舌有白苔、脉搏无力。就回答说:“你这是气虚。累的。”其实,平时“气虚”的人不少。  相似文献   

14.
从早上睁开眼的那一刻起,我就盼着天黑,天一黑就啥事也没有了,就可以往床上一躺,说一句“好舒服啊”,手随便往旁边一伸,就拿起一本书来,也不管是哪一本,摸着谁是谁,反正开卷有益。“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小时候听老师说的。老师的话就跟真理一样用不着考虑,只管照办,这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爱犯的错误。我们忘了老师也是人,他(她)的知识是有限的,甚至还念错别字,有时候一个错别字让你一辈子都改不过来。老师的评价也会影响你的一生。比如我的描红老师(即手把手教写字的那个老师,第一位启蒙者)喜欢我,她就对我爹说,你们杏…  相似文献   

15.
文革初期,一伙造反派将在天津日报工作的著名老作家孙犁揪了出来。该社主管“牛鬼蛇神”的小队长喜欢打人,一位叫李夫的报社干部将小队长暗暗叫到一边,提醒道:“打谁,你也不能打孙犁!”小队长瞪大眼睛反问:“孙犁,孙犁怎么啦?”李夫说:“我是为你呀。要不然,你真打了孙犁,说不定有朝一日,他会把你写进他的书里,那可是白纸黑字啊,就把你永远钉在历  相似文献   

16.
王立常 《创造》2001,(1):47
“吕氏春秋”上有则故事说,梁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村子,“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乡里有个老人到集市上喝醉了酒回家,这个奇鬼就装成这个老人的儿子的形状,一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里,酒醒了,责备他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的嘛,哪一点对你不慈爱啊 ?我喝醉了,你一路上那么捉弄我,是什么道理 ?”儿子急得哭着跪在地上说:“作孽啊 !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昨天我到东边村子收债去了,不信可以问东村的人啊 !”他父亲相信了他的话,怀疑是奇鬼折磨他,准备“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剌杀之”。第二天,老人到市上去喝…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回家的路上,不料被一只小狗“相中”,突然窜到我脚跟前,用鼻子嗅我,时不时还张开它的嘴巴咬我的鞋,生怕它在我的腿上也留下牙印,以示留念。随后狗主人老远地喊:“XX,听话,快过来!”原来是跟狗说话呢!“没事它不咬人,你走你的,别理它!”虽然狗主人这样要求我,可是我哪里敢动啊,那只狗就在我脚前挡着我的去路。  相似文献   

18.
面具     
一春天的一个中午,我在单位吃了中饭回家,电梯工告诉我有人正在等我,等了得有两三个小时了吧,一会儿还来。进了门,迷迷糊糊刚睡着,门就被敲得山响。我大喝一声:“谁啊!”外边静了静,又开始敲。“谁!”我急了。又静了一下,终于传来问话:“是章老师吗?”我从床上爬下来开门。门外站着一位中年男人,他的装束一望而知是位农人。可我并不认识他。“你找哪个章老师?”农人盯着我,脸上的表情一下就焦虑起来,“我找的就是你啊章老师,我是石家村石信吾的儿子石观松啊,是我父亲叫我来找你的!”哦———我反应过来,马上请石信吾的…  相似文献   

19.
“朱二月投河自杀了!” 5月初的一天上午,当噩耗传到正在田间劳作的苏北水乡S村4组农民朱立文的耳里,如同是一记闷棒,顿时把他“打”得昏倒在田坎上,老半天都缓不过气来,懊悔地哭喊起来:“都怪我,都怪我包办害死了你呀!” 事情的经过还得从头说起。 朱立文是村里比较贫困的农户之一。他只读过两年书,由于文化基础低,对一些科学致富技术知之甚少,别人家都靠科学  相似文献   

20.
韩婷 《观察与思考》2008,(12):60-61
凌晨十二点接到好友孟孟的短信:亲爱的好朋友婷婷,祝你节日快乐!天!有没有搞错,你就不能早发一分钟吗,这性质完全不一样好不好。六月一日那是多么天真无邪的日子啊,但一旦被归为六月二号的行列,那简直就发生了化学裂变,整一个变成蠢人节了。呵呵,其实我是明白孟孟的。六月一号晚上咱们还在一起过节来着,大家还相约,这个节日将作为“终身福利”一辈子享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