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政府信息公开应兼顾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保护存在范围不明确、缺乏有效救济等问题。文章力求找到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权保护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佳解决办法,使政存信息的公开在不损害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情形下正常运行,实现论民个人隐私权得到保护的同时,又能正常享有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以求真正实现我国法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行政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是衡量民主政府决策透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行政知情权,形成了方式多样化、范围扩大化、监督规范化的特点。当前,需要规定行政知情权的宪法地位、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程序、树立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平衡保护个人隐私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源于知情权的要求,而知情权具有一定的法理和宪法基础,这一点可以通过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实践和发展状况得以说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仅能够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而且还具有提高公众参与国家管理的程度、有效地防止腐败等重要的价值,该制度的建设是法治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公开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真实的信息非经公民自发调查而不能公布的现象,反映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失效问题。现实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理念落后、态度消极、动力不足,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信息知情权的不对称,信息公开范围的重重限制等因素,是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真实有效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知情权与行政公开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民主法治社会里 ,知情权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行政公开制度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有效途径。行政公开包括行使行政权的依据公开、行政信息公开、行政过程公开、行政决定公开。通过行政公开促使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保证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有效防止国家权力腐败。因此 ,必须转变观念 ,尽快制定情报公开法 ,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有关制度 ,积极应对来自WTO的挑战 ,才能有效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是民主和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对知情权的法治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在实践中出现了从制度到运作的诸多问题,其原因来自制度的不完备以及公权主体的传统观念。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化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规范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备的责任追究机制,这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实行阳光行政和法治行政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潮流,《公开条例》的颁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政府信息公开法具有现代的法治理念和理论基础,其立法目的首先是实现和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服务宗旨和便民原则是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基本原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从年度报告看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需要认真解决好认识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法的革命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部基本法规,自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初步形成。该《条例》经过8年的实施,在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保障公民知情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足,包括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刊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与完善"设置专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提供的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包括: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另外还包括新《国家安全法》出台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安全"例外规定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司法审判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部基本法规,自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初步形成。该《条例》经过8年的实施,在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保障公民知情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足,包括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刊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与完善"设置专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提供的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包括: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另外还包括新《国家安全法》出台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安全"例外规定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司法审判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部基本法规,自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初步形成。该《条例》经过8年的实施,在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保障公民知情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足,包括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刊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与完善"设置专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提供的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包括: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另外还包括新《国家安全法》出台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安全"例外规定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司法审判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部基本法规,自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初步形成。该《条例》经过8年的实施,在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保障公民知情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足,包括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刊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与完善"设置专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提供的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包括: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另外还包括新《国家安全法》出台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安全"例外规定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司法审判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部基本法规,自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初步形成。该《条例》经过8年的实施,在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保障公民知情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足,包括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刊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与完善"设置专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提供的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包括: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另外还包括新《国家安全法》出台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安全"例外规定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司法审判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现代民主发展的重要成果。保障公民知情权,有助于促进政治参与,完善社会监督。现实中,政府掌握着大量公共信息资源,信息控制加剧资源供需失衡,容易形成利益部门化。消解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障碍,必须促进其所有权由政府向社会让渡,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战后,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包括正确界定公开范围,创新公开方式,重视制度衔接,强化外部监督,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机关将政府信息依法向社会有效公布使公众知晓的行为.它有着推进行政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贯彻人民主权、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反腐败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主要内容,作者采用比较法的方法着重对本条例的缺失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立法层次要提高、申请人的范围要扩大、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要明确,监督与救济机制要完善.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保护公民知情权,打造透明政府,使政府在公民的监督下运作,实现把政府权力关到笼子里的愿望。然而由于我国相关立法及司法经验的不足,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存缺陷,例如对政府信息公开例外情形的具体规定在立法层面上还比较模糊。本文旨在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探讨政府信息公开例外的具体情形,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公开可以使民众更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并监督和参与政府事务。文章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这一命题一、政府信息公开应遵循的几点原则;二、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政府对公众知情权的保证;三、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四、积极建设完备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非典”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带来了对公共信息制度的挑战, 更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的珍贵。人们呼唤通过立法来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规制,保障公民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都针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了立法,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则相对滞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应从立法目的、主体、范围、形式、程序、收费、监督和救济等多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意义重大。但在执法实践中,正确界定政府信息,明确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和方式,科学甄别政府信息公开的其他排除范围,厘清该条例与相关法律的适用关系,以及掌握政府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权"、"隐私权"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实现形式,是现代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事项的确定,关系到知情权、隐私权等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制度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也是合理认定公共利益的需要。然而,综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公众参与制度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缺失。为贯彻参与民主理论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要求,应当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制度。其具体的制度框架应当包括: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听证会制度;设置独立的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一些地方政府在以行政力量强势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单方面推进,农民没有知情权,集中居住的相关信息不够公开,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无法获得应有的通知公告、书面协议。地方政府公开农民集中居住决策相关信息的法治价值在于保障农民的知情权,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防止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深化集中居住决策的信息公开,要求地方政府既要公开并提供全面准确的集中居住决策信息,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广大农民及时获知集中居住决策信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