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台声》2020,(13)
正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晨跑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伴我读书、工作、出国和落叶归根,晨跑的路线也随着我的旅居迁徙而不断改变,一处处晨跑之处化为鲜明的生活记忆,故地重游时也会有不少的触动。我台北的家离青年公园很近,青年公园棒球场的跑道曾是我每天必去之地,当时我是同好中年龄最小的,许多老年人光着胳膊跑得都比我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  相似文献   

2.
娜娜说:“我的工作一点也不快乐。我们广告公司里有句歌谣——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牲口使。每天不停地打电话、跑客户、跑媒体、跑制作公司,经常晚上11点了还在开‘头脑风暴’会,周末能睡个囫囵觉就不错了,同学聚会没时间去,商场几个月没逛过了。追我的男生倒是不少,可我连约会的时间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博爱     
<正> 十岁的小男孩为了参加秋季的百米比赛,每天起早锻炼,坚持跑了三个多月,他很想得到百米跑的冠军。他对妈妈说,我肯定会得第一名。秋季比赛马上来到了,妈妈带着饮料到赛场为他加油,可是,小男孩却只得了第四名。他很沮丧,当冠军骄傲地站到领奖台上时,小男孩哭了。妈妈抚摸着他的手,对他说:“孩子,你的失败给别人带来了欢乐,你不应该哭泣,应该为你的同学高兴才对。”这个故事是一个小学教师告诉我的,他说得很动情。在一个重视竞争,唯恐不能超过对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家里三个孩子的生活都是依靠父亲每天走街串巷磨刀来维持。那年,我考上了大学。当我把刚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拿给父亲时,父亲只是瞟了一眼,脸上毫无表情。  相似文献   

5.
开学初的政治课上,老师布置给我们一个行为训练作业———坚持21天。于是我决定:每天早晨带着我的小狗绕楼房跑15分钟。我将这个计划定在老师发布“命令”的第二天。“叮,叮,叮……”。一阵清脆的闹铃声传入我的耳朵。我看了一下枕边的小闹表:“哎呀,才五点钟,是谁呀,把表对得这么早,打扰我做梦。”在厨房的妈妈似乎听到了动静,走进屋说:“你嘀咕些什么呢?你不是要早晨跑15分钟,还要坚持21天的吗?”“什么坚持21天呀?啊。坚持21天,我都忘了……”。我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牵着心爱的小狗———毛毛…  相似文献   

6.
我来自川北大巴山的农村,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大学。2002年6月,组织下派我到一个离城较远、条件较差的单位工作,当时爱人正怀着孩子,已30出头的我按捺不住盼子心切,可另一方面不怕苦不怕累的我也从不和组织讲条件,二话没说就去了,当时的条件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搞调查、跑资金,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也就在这时,2002年8月31日早上8时44分,一个5.5斤重的女孩呱呱坠地了。尽管她来得不是时候,可30出头才得子,我心情还是激动不已,为女儿取名何煜,每天单位、医院两头跑,抱着小家伙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没想到灾难也就在这时降临到我的…  相似文献   

7.
恽知 《人民公安》2022,(22):60-61
<正>从初衷到坚持2015年9月,教师节后的一天,我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回家,意外发现了一家新开的画室。我一直梦想有一天能亲手装修自己的家,而打好美术基础正是第一步,由此开启了我的绘画之路,至今已有七年了。在这七年里,我结婚、生子,工作上也越来越忙碌,身边人都或多或少地反对我继续画下去。尤其是生完孩子几个月后,我说要继续学画时,家人一致反对:“你孩子都生了,还画什么画,多休息休息不好么?”“画画有用么,能当饭吃么?”的确,绘画是一件投入很多也未必能有产出的事情,但是,当你耗费了很长时间终于完成一幅作品时,它能给你带来很大的满足感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迟到的文凭     
一张大专文凭,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件极普通的东西。然而,对我来说,却显得尤其珍贵,因为,这是一张迟到10多年,是在我快到不惑之年后付出艰苦努力才得到的。我是一个“老三届”。在中学时代,上大学对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在“文革”时期,上大学的愿望可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可是,谁能想到,在离开学校Ic多年以后,我竟圆了上大学的梦,拿到那红彤彤的大专文凭。尽管来得迟,我还要感谢党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我们这些错过学习时期的人还有上大学的机会。记得1985年初,当我从部队转业时,神州大地正掀起学习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撞钟     
撞钟小芮长期以来,人们鄙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认为这是混天思想。如今我觉得当和尚撞钟,这是他的岗位职责。每天真要能恪尽职守将钟撞响,应该说这是个好和尚。怕就怕当“和尚”不想撞钟或不撞钟。更有甚者认为每天上一上岗就不错了,让我“撞钟”还得另外再加钱。当...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我大学毕业,回到了我的家乡——一个内地中等城市,那时,我的父母早已为我在一个政府部门安排好了一切,我在市政府部门当上了一名公务员。如果让我评价自己,我很自信,在大学四年中,我一直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当了校广播站的站长,经常主持学校里的各种文体活动,并且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就在那次艺术节上,我认识了担当女主持人的静雅,她成了我的女朋友。毕业后,我的女朋友静雅也跟随我来到了这个城市,在市报当上了一名记者。我在市政府秘书处做秘书,这是个最接近权力的岗位,刚刚做这份工作的时…  相似文献   

11.
欧阳国 《人民公安》2011,(13):64-64
余杰在《在北大吃书的日子》说,图书馆是单身者的天堂。我上大学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也都呆在图书馆。每天,闹铃很早就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迅捷地从床上跳起.胡乱地洗刷几下,就腰挎牛仔书包、嘴啃大馒头、身带两张卡(一张饭卡、一张借书证),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往图书馆奔。当我的身体还在自行车上时。心却早已飞到了图书馆,似乎有一种声音在呼唤我.于是我更加用力蹬着自行车,狂奔在校园,飞向我自己的天堂。  相似文献   

12.
牛继升 《北京观察》2012,(10):54-55
正作为主任,几年来我在委员面前办实事,说真话,对委员坦诚相待,亲切有加,不仅支持和鼓励委员参加活动,而且为委员排忧解难。人生总有许多想不到。当初去北大荒兵团当知青时,以为这辈子就献给广阔天地了,没想到十年后还能回北京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当老师,以为后半生就献给教育事业了,没想到二十八年后我的职业生涯在北京市政协收官。我始终感激那些选择我到政协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因为是他们的决定让我在这五年间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拓宽了新的视野,结识了一批新的朋友,承担了远远超出校园之外的一系列新的任务,经历了一段值得欣慰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坚守志业《同舟共进》:大学是许多高三学子既期待又感到陌生的地方,许多高三学子在进入大学后往往感到难以适应。两位当年求学时的心情和状态是怎样的,现在的发展符合当年的规划吗?陈金龙:我是1981年上大学,当时全国的招生规模是27万,包括中专、大专,所以当时能上大学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荆方 《小康》2019,(13)
正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刀兵水火的侵袭,还是形形色色的践踏和狎昵,城墙都坦然接受,尽力承托着一切。时间到了现在,开封城墙经过多年的用心修葺,成为没有门票的公园。我童年记忆里的城墙,是一处实实在在的游乐园。那时候,每个周末的早晨我们都要晨跑,晨跑的最终目的是爬城墙。父母并不太清楚我们晨跑的终点在哪里。但是周末不赖  相似文献   

15.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有次去洗照片,一位男店员向我要电话号码,我吓得说我家没有电话;每天早上搭公车上学时总有位建国中学的男生默默地陪着我搭车,有时我故意不上车,他也就不上车,整段车程从未向我开过口,直至我上大学不再搭乘那路公车;放学时经常有位师大的学生递信给我,高傲的我从未将信拆开便丢弃。类似欲向我表示好感的事件层出不穷。有股活力环绕着我,觉得我有种优越感,能成为重要人物,为所欲为。我并非是个艳惊四座的美人,只是拥有五官端正的脸孔、细白的皮肤及讨好人的微笑。数十年逝去,周遭的人们开始将我归属于“某种…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16,(10)
正记得一位作家说,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行走坐卧的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走坐卧的我。两个我,前为客,后为主。后者对前者,是审视,是监督,是把持,而最高的境界,是欣赏。有人无人处,时时让暗处的"我"静静打量明处那个说着、做着、悲欢着的"我",不是随意地,而是带着审视意味地凝视。比如说,作家村上春树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天长跑一小时,用独处的时间得一份安静和沉默。他撰文说:"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17.
这件事似乎还得从头说起。两年前 ,我从省城一所大学的新闻系毕业后 ,到省城的一家报社工作。由于在校时我又副修了法学的有关课程 ,报社领导很自然地让我跑政法线上的新闻 ,这样我便成了一名政法记者。毕业那年 ,我所在的大学进入了国家的一个什么工程 ,忝列重点院校 ,这多少让我们这届毕业的学生像吃了块糖似的甜滋滋的 ,当然 ,这也是本省人民的一项殊荣。不料这些很快便成了几位警察对我取笑的把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我在离报社最近的一个都市村庄里租了一间房。那时正逢上秋季“严打” ,我跟随分局刑警队的同志深入一线采访 ,由于抢新…  相似文献   

18.
求真!求善!//刘尧1989年8月15日,当我在酒泉被批准入社时,还不到而立之年,是甘肃省九三社员中最年轻的一个。记得上大学时,读到关于许德珩先生的一些社会活动情况的资料,我的脑子里就深刻地印上了"民主与科学"的大字。大学毕业后,我就多方寻找九三学社...  相似文献   

19.
旃永昆,1938年出生于云南思茅,蒙古族。1963年作为公安部机关首批招收的大学生进部,一直在办公厅工作。他说:“我们那一代人,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真理,做老实人。这两条,在建部50年的今天,也是该坚持的。”1963年,公安部党组决定,到各省挑选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部机关工作。去云南的是办公厅的鲁毅同志。她在云南大学等各高校跑了一圈,先是确定了几个人,最后成行的,只有我一人。我当时在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师范大学)读中文,学习成绩好,又是党支部书记。当时一听说要去首都北京,哎哟可了不得,…  相似文献   

20.
云达忠 《友声》2009,(Z1):8-8
<正>1949年10月1日那天,我正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大学念书,距我告别中国仅仅4个月。当我读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消息时,我不禁在我小小的宿舍里同样喊起来。在结束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后,我相信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