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有些人唱一首歌出名,有人只能唱某一类歌,而刘欢能够唱各种各样的歌,并且都能唱出味道。《北京人在纽约》、《好汉歌》、《弯弯的月亮》……在风格上是那么地不同,他却都能唱得那么动听。有人说刘欢唱每首歌都要“改编”,加入个人的理解;有人说刘欢唱歌比较“文化”。听说他一直在大学里任教。我想点出刘欢,请他走出光环,谈谈他的音乐,谈谈他的歌。  相似文献   

2.
武洁 《今日海南》2009,(10):27-27
经典影片《铁道游击队》主题歌的首句歌词是: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我现在也想唱一首歌,它的歌名叫《西边的“太阳”就要升起了》。只是,我歌唱的不是自然景观,而是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西部,正在成为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他,音域宽广,音质坚实,有一副嘹亮的好歌喉;他,儒雅俊朗,卓尔不群;他,曾被《天下英才》杂志称赞为“带来好运的爱心使者”;他,被香港人士誉为“歌型”:他,连续几年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真诚地为亿万人民送来了喜庆吉祥的祝福之歌,因而又获得了“新春第一唱”的美称。  相似文献   

4.
聚焦罗大佑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罗大佑《闪亮的日子》第一次听到罗大佑的名字和他的歌是在大学里。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迷恋罗大伤是一种“病”。而后伴随着那一代大学生的成长和融入社会,十几年间,这种“病”于默默无声中传染蔓延。常常,看到素昧平生的人们,就因为“罗大信”这个名字,在仓促人潮中知己相认。 而罗大佑始终活在歌里,离我们很遥远。 罗大佑带给大家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不少是隽永哲理。 听罗大佑的歌能明显感受到新旧两代人观念的变化。那时的人会想2000年时自己会是什…  相似文献   

5.
唱爷爷当年唱过的歌──魏松和《松花江上》一提起“9·18”,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松花江上》这首歌。那悲壮深沉的歌声使多少人勾起国土沦丧、家乡破碎的切肤之痛。今年“9·18”前夕,农工党党员、上海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魏松在外滩音乐会上再一次唱起这首歌...  相似文献   

6.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  相似文献   

7.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今年的5月18日晚,面对前来为自己退休举行联欢晚会的佛山市、南海区及南海官窑镇的各级领导和员工代表,中美玩具厂的总经理戴玛歌先生把《月亮代表我的心》唱了两遍。他说, 此时此刻,这首他惟一会唱的中文歌曲最能代表他对南海官窑的爱。“官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来自美国的戴玛歌  相似文献   

8.
“当地烟,外国烟,成瘾苦海都无边.前人唱,后人和,饭后一支,神仙生活,错!错!错!烟如泪,人苦透,咳嗽气喘罪受够.喜乐少、愁苦多,一朝上瘾,终身枷锁,莫!莫!莫!”这是台湾社会流行的一首模仿宋代陆游的《钗头凤》填写的《戒烟歌》.这首《戒烟歌》是一位台湾同胞寄给他在牡丹江市的亲属的.他在信中写道,台湾吸烟人大部分靠此戒了烟,他也是其中一员,希望大陆吸烟同胞都来试试.我本人已经试过了.我靠《戒烟歌》度过了最初几天的关键时刻,每当烟瘾袭来,我便默诵戒烟歌,几遍之后,烟瘾也就过去了.清早起床后是吸烟愿望最强烈的时刻,我除反复背诵戒烟歌外,并结合回顾自己吸烟带来的害处,脑际里尽量浮现“喜乐少、愁苦多”的情形,从而树立决不动摇砸碎“终身枷锁”  相似文献   

9.
“车站门前,人海茫茫,喇叭声声,车来车往,你从哪里来,他要去何方,在这天地间,情系你我他,不是朋友胜过朋友,不是亲人胜过亲人。啊,亲人朋友何需说,这里就是家。”这是酉阳汽车运输公司酉阳汽车站的站歌,正如歌中所唱,酉运员工把公司把车站当成了家的同时,也满心希望乘客在这里能找到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台声》2014,(8):93-95
"岩石很少有好看的,怪石嶙峋,棱角分明。岩石的内心火热,质地坚硬,虽然外表粗糙,也不是故作冷漠,岩石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句话出自歌手赵传《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专辑中的宣传文案。此时,距他踏入歌坛已整整25年,距他唱出《我是一只小小鸟》已过去24年。年初,这个昔日以岩石自喻的男人推出了新作《一颗滚石》,他在歌中回首25年的演唱生涯,从少年轻狂仗剑天涯到天命之年品尽人生这杯苦茶。只是他依旧在路上,犹如一颗滚石。  相似文献   

11.
周霜梅 《传承》2010,(13):54-55
《绣金匾》是歌颂人民领袖的歌,是唱出人民心声的歌。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唱遍了陕甘宁边区,解放后又唱遍了祖国大地,几十年来经久不衰。《十绣金匾》传唱来  相似文献   

12.
你可能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一定熟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平战士之歌》、《纺纱姑娘》等苏联歌曲以及《友谊地久天长》、《草帽歌》、《丽达之歌》等外国电影插曲和《手拉手》、《说你说我》、《意大利之夏》等现代歌曲。尤其是其中的苏联歌曲,过去我们的祖辈唱过,今天我们的父辈和儿女们仍然在唱……只是,当有一天,一位手摇轮椅,眼戴高度近视镜的精瘦、矮小的男子出现在星光灿烂的舞台上时,你不要感到有任何的不协调,他应该得到更加热烈的掌声———因为,应该到了人们记住他的时候了。他就是与“西部歌王”王洛宾并称为我国音乐界两大…  相似文献   

13.
乡情     
乡情梦娟走到了天的尽头,你才会知道,家乡,永远不是虚妄的概念。刚刚住进《南方日报》社招待所,一位甜甜的姑娘便扣响了房门。“您是河南来的?”“对呀!”“李明英主任让给您送机票,他这两天很忙,不能送您到机场,很抱歉。”“真的买到机票了?”我十分感激地握住...  相似文献   

14.
1830年7月,法国的革命者曾经在夜幕降临时唱响一支动人的歌曲:“朝着时间的齿轮射击,让白昼永驻我们身边。” 在推翻了古老的波旁王朝之后,“时间”成为他们要对准的最后一位专制者。 但这个专制者是一个有魅力的、让人对它无限崇拜的家伙。 斯波克的《星际旅行》中有一句话最能说明时间对人的诱惑:“时间是一团我们燃烧其中的火。” 印度教的经典《福音之歌》把神与时间混为一谈,而基督教的《圣经》则让上帝说出这样的话语:“我就是时间。” 1450年,教皇约翰内斯12世利用了时间的威望,他意识到钟表的节奏将在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方芳的方法     
莫静 《人民公安》2009,(11):18-19
为了能让刘强强在看守所感受到温暖.方所长专门买了蛋糕和苹果。与民警们一同为他唱生日祝福歌,纪念他长大成人。从不流露情感的他。一下子激动地扑在了方所长的怀里,哭泣着喊道:“你就是我的方妈妈。”  相似文献   

16.
1996年3月14日,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老人在新疆乌鲁木齐去世。这位自称为“传歌者”的传奇人物给世人留下了包括《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达板城的姑娘》等数百首传世之作。王洛宾生前由于成就甚高,因此获誉颇重。他的中国西部民歌,60多年来倾倒了无数中外人士。可以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歌迷,在新加坡,他被称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香港媒介称他为“中国音乐大师”。甚至在美国,王洛宾的歌已飘进了国会大厦。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将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保留曲目,唱遍全世界;而…  相似文献   

17.
《上海支部生活》2010,(2):60-60
期待“第一脚”的造访 英国人在新年夜甚少外出,或者几乎不出,喜欢的是在家里与一家人围炉守岁,听子夜新年的钟声。但在子夜钟声敲响之后,大家立刻奔赴教堂,大唱《辞岁歌》:“你对旧日的朋友能不怀念?你对旧日的岁月能不怀念?旧朋友、旧时光我们爱它!来!我们为它干一杯!干!”有时也跳跳舞,但不是狂欢。  相似文献   

18.
“哇爱哇的妹妹呀;妹妹哇爱俚……”这是一首情歌,是一首早年台湾民众熟悉的民歌,它抒发了对爱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爱我的台湾呀,台湾是我家乡……”曾几何时,有人旧曲填新词,唱道:“……我们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兄弟们呀,姐妹们,不能再等待。”多么强烈的诉求,是对祖国母亲的一番眷恋、一份挚诚的爱。曾有一天,父亲告诉我,他1948年回家乡台中拍了一部电影《花莲港》,那首“哇爱哇的妹妹呀”就是影片的主题歌。正因为台湾与祖国血浓于水的亲情,正因为有这份剪不断的真诚挚爱,在我心中从幼年时就留下了抹不掉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文化快餐:量大吃不饱刘宏森(上海《青年学报》杂志编辑)如今30岁左右的人或许还记忆犹新:邓丽君的歌是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代表身份进入当代大陆青年的生活之中的。在邓丽君登陆之前。大陆青年,总是被告知大寨老英雄贾进才的那碗“冰碴饭,”或是马克思主义千条万条,归结起来就是一条“斗争!”这似乎构成了那个时代大陆青年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当这样的青年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时,一些人震惊了。邓丽君告诉大陆青年的是:生活不应该是“冰碴饭”和“斗争”,而应该是“美酒加咖啡”和“爱自己、爱他人”的“小城故事”。邓丽君的歌所以能在大陆青年中独领风骚好几年,并成为今天青年人争相抢购珍藏的经典,根本原因就在于邓丽君的歌带给当代大陆青年把握生活的新的方式。以邓丽君的歌为代表的港台文化对当代大陆青年的影响是深刻的。然而,这种影响在邓丽君之后却消弱了。大多数港台流行歌曲基本上都是对邓丽君的重复和摹仿,是“美酒加咖啡”的更为拙劣的翻版;被翻来覆去唱了10多年的“爱”,似乎也越唱越少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清纯和“小城故事多”的温馨。在邓丽君之后,港台文化提供给大陆青年的主要是量的积累:铺天盖地而来的永无休止又曾似相识的“肥皂剧”,有病  相似文献   

20.
安立志 《同舟共进》2010,(12):56-58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列宁语),它不仅是一首歌,它既是旗帜,也是哲学,是歌曲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国际歌》作者逝世25周年时撰写了著名的《欧仁·鲍狄埃》。毛泽东同样重视《国际歌》,在战争年代就曾赋诗:“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