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的“通变”观对折中思想和模糊理论出神入化的化用功不可没。折中,创造了一个自由的、民主的和公共辩论的空间,使新变论和复古论由紧张对立转化为和谐的对话关系,从而找到它们之间互相关联着的某种共同性,建立起一种更深刻的关于统一的看法模糊,不仅切合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且引导人们运用模糊逻辑去对他建构的理论体系大厦进行全面辩证的判断与把握,从而避免了在一些无谓的细枝末节上纠缠。  相似文献   

2.
鲁迅关于发展的思想,人们习惯用“发展观”来称名之。可是鲁迅发展思想的丰富深刻性,发展观一词似乎难以包纳概括之,因而使用“发展论”一词,对尝试阐发鲁迅关于发展思想的卓异性或有助益。再有一层,当人们一涉及鲁迅关于发展思想这方面内容的时候,脑海之际也往往泛起冒出“进化论” 一词。可以设想:与其用进化论称名鲁迅的发展思想,不如以“发展论”一词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3.
别面鲁迅     
岭南 《人事天地》2007,(9):35-35
提到鲁迅,人们就想到匕首、投枪、硬骨头、痛打落水狗等等。大家印象中的鲁迅都是战斗着的。不久前在一次“鲁迅是谁”图片展上,鲁迅孙子周令飞说:“我们发现鲁迅被过于‘意识形态化’了,生活中的鲁迅其实是一个幽默的人,常爱开玩笑,十分爱笑,而在晚年专心写作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相似文献   

4.
孔庆东的“正说鲁迅”借助《百家讲坛》这一传播学术性知识的电视节目对鲁迅进行了“凡俗化”解读,将属于学术范畴的鲁迅研究与电视节目这一视觉化媒介相结合,让观众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触及到真实的、凡俗化的鲁迅。并且,孔庆东以自己独特的“正说”视角,结合金庸武侠思维重构了大众化的鲁迅形象。但在解读过程中也出现大量史料不实、原文引用等错误,凸显出《百家讲坛》这一电视节目中专业研究与大众普及之间的断裂。  相似文献   

5.
广松涉认为,无论经典物理学还是现代物理学,它们在认识论上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物象化误视。经典物理学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实体主义的思维方式;而现代物理学,尤其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关系主义”的思维方式。广松涉力图以“关系主义”的认知图景来重新描绘人的生活世界和认识世界,但他错误地把一切客观的关系归结为单纯的认知关系,并没有真正历史唯物主义地说明这种“认知关系”的历史起源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风占”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古人很早便开始关注“风”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风的季候性的发现及其与时空相应体系的结合为“风占”的产生和系统化提供了条件。“风”源于“天地之合气”,这一突破性的认识使得其成为古人借以把握变化之道的重要媒介而受到重视。《内经》继承和吸收了这些基本思想,并运用其解释人体生命现象及疾病生成的原因。透过对《内经》“风占”思想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思维结构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中医“象思维”的重要内涵,藏象理论形成的时空背景,“补不足,泻有余”“以平为期”的治疗逻辑以及“天人相应”的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7.
“批判继承”是我们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基本的原则。历史已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一原则的科学性,但这却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由于这一原则在其表述上的极端简约性致使人们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种种歧义,在对这一原则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我们才感到迫切地需要对“批判继承”原则进行重新思考。一、批判性继承:涵义再释“批判继承”,其概念涵义极为模糊,人们于是便从各自的角度加以理解。大致讲来有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14周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59周年。毛泽东同志曾在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从“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三个方面对鲁迅先生作了正确的评价,概括为“伟大的‘鲁迅精神’”。这自然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继承的。为纪念鲁迅先生,本文主要谈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竹内好的名文《鲁迅》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并被学界称为“竹内鲁迅”,成为鲁迅研究的一面旗帜。与一般意义上的作家研究不同,竹内摒弃学院派立场,拒绝与研究对象保持一种客观理性的距离,用自己的文化生命和鲁迅对话。他在写鲁迅的同时,其实是在写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是利用一个想象出来的鲁迅作为媒介,提出“近代日本”的反命题。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科学研究是密切相关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激发科研工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动力之一。科研事业的发展不断为资料大厦增添新的砖石,大量充分可靠的资料又为科研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然而,资料是如何在科研中发挥作用的?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资料工作是科学研究的“前期劳动”不断地收集和整理各方面的有关资料,是每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做好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了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评安部公房文学创作的寓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部公房是日本现代派代表作家之一,其文学创作的特色是运用超现实的寓意表现揭示现代人的种种生存困惑,探索人的存在意义。他在作品中常常通过“封闭的空间”、“流动之物、变形之物”、“荒漠”来象征性地表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孤独、苦闷和无家可归的感觉,督促人们反观自我,认清自身所处的社会的荒谬,从而奋起与命运抗争。因此,读来不仅不觉其荒诞,反而启发人们去深入思考。这一艺术特色正是安部公房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懒?是指不愿动、不肯动或是好逸恶劳?!“懒”是指身体上的惰性!那么“沉思者”懒吗?“沉思者”的身体是处于静止状态,然而他的思想却在活动,我们能否将其定名为“懒人”?这似乎不能。那么,是否有一种“懒”是超越身体以外的呢?例如,精神上的“懒”?假设如此,“懒”字又该如何去定义? 一个人如果睡到日上三杆,通常会被人们归类为懒人。如果他的职业是小说家呢?人们会说:他半夜在写作,并且会认为他工作十分地认真。是以,我们得到  相似文献   

14.
沉重的历史责任感教鲁迅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像孺子牛一样。这种爱憎浸入到了骨髓,铸就了他的铁骨,不管是遭到当局的通缉,还是面对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他都无所畏惧,依然故我。“躲进小楼成一统”不是退却,是要在自己的阵地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管他冬夏与春秋”,才真正是鲁迅睥睨一切对手,不为任何势力所左右的伟大品格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15.
杨成 《人事天地》2007,(12):34-35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这段经历被其对头、批评家陈西滢等人派作是他的“污迹”。即使鲁迅为此同陈西滢论战,针锋相对,但仍解脱不了身后的非议。鲁迅经历的一段官场岁月,也成为研究者有意无意回避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骂孔子”,是鲁迅的原话。鲁迅一登上中国现代新文坛就开始了“骂孔子”。鲁迅“骂孔子”集中于三个时间段即1918-1919年、1923-1926年、1933-1935年。鲁迅在这三个时间段写的小说与杂文中有七八十篇涉及“骂孔子”。鲁迅“骂孔子”是因“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骂的重点对象是打着倡导尊孔读经旗帜而心怀别样目的的“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的圣人”。意在“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诉求“立人”之终极关怀。重读鲁迅“骂孔子”,拟用鲁迅的批判精神,对鲁迅“骂孔子”重新加以审视,抉择出“必将保留的和不必保留的”,以提升善于传承孔学——国学人文精神的本领,汲取于今建设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所需的养分。  相似文献   

17.
再评“法律信仰”——向许章润先生汉语法学的进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信仰是当代中国法理论述中的一种独断样式,它几乎成为当代中国学人的一种不自觉的思维方式,它甚至渗透到人们对法律的一般言说中,本文认为,不对这种思维样式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批判,当代中国法理学就无法过渡到成熟状态,因此所谓的“汉语法学”就只能是一厢情愿,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阻碍了人们对法律进行理性的深入思考,因而它也无法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平常交际所运用的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概念的外延都没有精确的边缘,这就是所谓语言的模糊性。如:高、矮;早、晚;红、绿等词语,其中,‘漓”和“矮”是一对反义词,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漓”究竟多高,“矮”又矮到何程度,无从具体化,说明它们都具有模糊性。在语言交际中,掌握模糊语的知识和使用,可以使口语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糊语的由来模糊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科学,产生于七十年代中期,源于1965年美国学者LA·扎德的论文(模糊集》。语言为什么会有模糊性呢?扎德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  相似文献   

19.
简论爱因斯坦科学探索活动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的科学探索活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坚持自然科学唯物论的传统是他科学研究的基础 ;“两面神思维”是他掌握方向的罗盘 ;好奇心的火花给他以精神的刺激 ;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是他探索世界奥秘的动力 ;敏锐的洞察力显示出他非凡的科学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20.
直觉不是凭空而至,它离不开个体过去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迅速直接作出的整体知识识别与判断,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直觉思维有利于人们便捷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有利于人们整体把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有利于人们模糊估量研究前景、大胆提出假说和猜想。它在人们的科学创造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