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京的画气象好。文章这么一起头就有两个月接不下去。因为谈中国画不接着讲笔墨就不通,而我这个人又讨厌(是怕了)谈笔墨。如果有人说我的画无笔墨我不生气,诬我的画有笔墨我也不委屈,谁教我是中国人,摆不脱这耳濡目染?所以凡说笔墨是传统的我听了没意见,进而又说传统动不得,或者只可搬、可套或美其名曰“发展”,我就不信了。不信,是指如果画家果真有病,笔墨技巧能救他命? 最近电视上介绍一个不排名次的油画大展。展后专家们意见希望画家  相似文献   

2.
看江苏省中年国画家作品展览,如行山阴道上,有目不暇给之感,题材、意境、笔墨,都可以说别开生面。 但是,在满足之中,仍觉得有所缺憾。这缺憾不是来自画,而是来自画上的款题。说到款题,不禁想起了江苏已故的老画家傅抱石。大约是在五十年前了,傅先生曾发过这样的感慨:‘题画本极常见,而  相似文献   

3.
雷正民 《民主》2015,(4):65
李秀林乃当今画坛实力派闻人,出身翰墨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精勉奋取,卓有心得。"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李苦禅大师的信条,对秀林影响深远。真实做人是他的立世之本,他直率、豁达、交友坦荡,他身材高大,沉稳而厚重。他常说,美术乃心灵感情之物。真善美是艺术家心灵的奉献。他的《昂首云天》,雄鸡唱出朝阳唤醒山岗原野千家万户,意在对美好生活充满无限激情。这正是画家自身对祖国之晨的赞美,画作问世即受到人们的赞赏。他的《秋实》,画面上是成熟飘香的葡萄,其立体感之丰实,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中国美术家协会负责人、首都著名画家张仃、刘迅、彦涵、郁风、王琦等同志兴致勃勃来到涿县,参加河北省中堂画展览开幕式。随后,画家们又到城关公社东关大队,倾听社员们对中堂画创作的意见。举办这样的展览并组织画家跟农民一起座谈繁荣中堂画的创作,这还是第一次。 在座谈会上,社员们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7,(7)
正《布丁和梦精灵》曹文轩和梁晓声两位重量级作家倾力推荐。展示了一个有别于大人的世界,一个只属于孩子的梦世界。《海洋馆里看不到的:海洋动物世界》这是青年画家张茂霖为孩子绘制的一本海洋科普绘本读物。它既有梵高画作般绚丽舞动的色彩,又有莫奈印象画中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陆泰 《瞭望》1992,(10)
历史上百岁画家,犹运笔如飞、挥洒如自者,恐怕难有朱屺瞻老人了。他的画高迈奇古,迥出时人。这位中国画坛上的艺术大师,儿时学国画,继而赴日本学西画,之后又专攻国画,探索、总结,再探索、再总结,中西融合,卓然独立,树立了一个崭新画风。他画山水、画花卉、画人物、画鸟兽,无所不能,尤爱画梅花。因此,他的老友钱君匋为他刻了一方闲章:“梅花精神”。这四个字,既是画品,也是人品。 朱屺瞻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江苏太仓人。在家乡太仓故居遭日寇轰炸后,他拓炸弹坑为一池,  相似文献   

7.
九十只春燕     
在黄植诚的住处,挂着一幅中国画——《归燕图》。画面上,杨柳婆娑起舞,九只春燕振翅飞向故巢。 这幅画是福州画院的老画家潘懋勋画赠黄植诚的。画的题诗是:“植根最是宜宗土,诚意方能奋雄心。寻巢岂论时迟早,展翅飞归故园情。” 十八年前,老画家曾经创作过一幅《燕归故巢》,赠给从台湾驾机起义归来的徐廷泽。当老画家得知黄植诚是第九十个毅然驾机起义归来的原国民党空军人员时。又挥毫画了这幅《归燕图》。老画家在给黄植诚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的画家,大概都是名随画传的。可我国有一种画,名扬四海,人们却不知画家是谁。黄山有棵著名的千年古松,绘形绘神地被移在人民大会堂里,成为我们民族尚礼好客的象征,这就是巨幅铁画——迎客松。二十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棵迎客松下,接待过来自五大洲的贵客佳宾。这棵具有顶天立地之势、挺拔刚劲之态的实体铁松,仅其繁茂厚实的树冠,就由多达两百多枝、两万多枚松针组接而成。每一枚呈槽状的松针,都  相似文献   

9.
源于自然独树一帜──祝大年其人其画杨朝岭打开近期出版的祝大年画册,读者可以看到他的作品没有一幅不工整细密、色彩不鲜艳谐和。画幅上的万笔干线,没有一处是随便涂上的,也没有一笔显得多余。这一方面表现出画家深厚的功底和高雅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画家的...  相似文献   

10.
李诚 《党政论坛》2010,(14):26-26
在3月14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11.
清风慕竹 《各界》2014,(5):60-63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个大腕级的人物,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堪称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其实绘画并不是顾恺之才华的全部,他“工诗赋、书法”,而为人更是率真洒脱,当时人送了他“画绝、才绝、痴绝”的雅号。  相似文献   

12.
沈殿成 《侨园》2003,(2):4-5
1956年出生的陈奇,原是辽宁省小有名气的画家,在风景画上有相当深的造诣,在美术界也算是一个活跃分子。在朋友圈中,他以聪颖随和、勤奋过人著称。朋友说:“只要你喜欢什么,他就能画什么。”这不是贬意。他琢磨各种画法,为我所用。他造型能力强,画风泼辣,作品色彩含蓄、细腻,富有创意。他说:“什么都画不行,跟着行市走更不行,我要做有个性的画家,我要画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我请中年画家吴悦石鉴赏一幅山水画,画卷刚展开一半,他就说:“这好象是老画家颜地的作品。”我说:“你真有眼力,这幅画就是颜地的儿子颜士摹仿他父亲笔意画的。” 颜士原名阎吉才。他父亲颜地因受“四人帮”的迫害,身心遭到严重摧残,离开人世已经七年了。  相似文献   

14.
江亚平 《侨园》2001,(4):8-9
我作驻外记者期间,阳春三月的一个晚上,在伦敦繁华的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一家名叫“骄傲”的著名画廊里,灯光柔和、气氛温馨,数十名社会名流、画家和艺术爱好者欢聚一堂,一边慢慢品尝着法国香槟酒,一边细细欣赏着周围墙上大小不同的油画和版画。宾客不断发出赞叹:太美了!真棒!意境深远!这些画大都取材于遥远的东方——长城、农舍、山村、水乡和牧童晚笛等。所有的画中都是一个人的署名——刘海明。这是旅英中国画家刘海明的一次个人画展。在伦敦这样一个艺术氛围很浓的国际大都市举行个人画展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刘海明近7年来却在英国举行了十多次这样的个人画展,可见他在英国艺术界为中国人争得了怎样一份荣誉和骄傲。  相似文献   

15.
黄小平 《党政论坛》2013,(16):52-52
让别人去画 爷爷是个画家。小时候,看爷爷作画,每幅画都留着一些空白。我感到奇怪,为什么爷爷不把这些空白的地方也画上呢?爷爷说:“留着这些空白,让别人去画。”  相似文献   

16.
有两位画家相约各画一幅画,主题是“宁静”。第一位画家选择一个湖泊作背景,风平浪静,湖面无波。他得意地介绍其中意境:“你们看,这个湖面平静如镜,蝴蝶也栖息在花朵上停止飞舞,没有风没有雨,又远离尘世喧嚣,完全呈现出宁静来。”第二位画家画的是奔腾瀑布,旁边有一片灌木林,树枝弯到水面,一棵树的树项筑着一个鸟巢,几乎快被浪花浸湿,鸟巢内有两只出生不久的小鸟沉沉酣睡。  相似文献   

17.
报上说:汽车工业将成为上海经济的第一支柱。很多人为之高兴。这意味着有朝一日汽车将进入千家万户。汽车梦,是中国老百姓的世纪梦。在人们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梦,七、八十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梦,九十年代的录像机、空调器,摩托车梦之后,是应该回一圆家庭轿车梦了!汽车成为第一支柱,有它的充分理由。可是,还有一些产业也想争一号这个“第一支柱”,其中有一个有力的竞争者,那就是食品业。食品的生命力,是跨世纪的,是永恒的,是变化无穷的。吃,每个人都无法回避。中国每年增加1500万人口,人的寿命还…  相似文献   

18.
记得是初夏,一位萧性画家来到编辑部,希望能对他和他的画进行报道,说哪怕文字短点也行。 对此,我不以为怪。新闻界外的人,想出点名,扩大点影响,无论是自己找上门,还是托人捎口信,这都不算什么,只要值得一写,有新闻价值。 一周以后,当我从同事手中拿到有关这位画家的介绍材料时,我怔住了:那材料上说他是“国际科学艺术巨星、重彩壁画新艺术创始人宗师”,说他“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特点,开创新的绘画艺术领域,总结吸收了西方12世纪至19世纪油画、粉画、水彩画、壁画大师如:达芬奇、凡高、毕加索等50多位著名画家的不同画法和中国古代3000多年工笔重彩画及近代抽象写意画、民间电烙工艺画等诸种技术精华,巧妙汇合推创出高于世界诸画种的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具体阐释为政治大国梦、经济强国梦、文化兴国梦、天下大同梦、美丽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起中国千劲。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与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紧密相连,个人梦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总体上依赖于中国梦。在中国梦的基础上,还应建构对世界梦的追求,并使之与中国梦共同促进、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20.
维护,是工会组织最基本的职能。但是,落实好这一职能,思想上似乎不象理论上阐述的那么统一,实践中似乎不象理论上讲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