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去年12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叶飞来闽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第二次编审会议,对如何编好《闽西游击区册》作了重要指示。此后,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同福建省军区党史办密切配合,组织了由曾鸣、蒋伯英、林戬、连尹、邱文生、廖开助等同志参加的“概述”修改小组,在伍洪祥同志直接领导下,对原“概述”稿子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肯定优  相似文献   

2.
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福建省军区党史办在福州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西游击区册”审稿会。参加会议的有参加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同志,老首长,有全军、南京军区等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共22人。省军区张立清副政委主持会议,福建省征委主任伍祥洪到会讲话。这部丛书的编纂工作是中央书记处陈丕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和解放军总政冶部朱云谦等领导同志亲自抓的。丛书将与《红军长征》、《八路军》、《新四军》三部丛书一道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统一规划出版,向全世界公开发行。“闽西游击区册”又将作为南方八省十五决游击区册之首,率先于建军60周年前出书。  相似文献   

3.
1986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湘鄂赣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编审座谈会在长沙召开。该丛书顾问小组组长江渭清、副组长谭启龙和顾问张藩、张闯初、吴嘉民等八位老同志出席了会议。广州军区党史办和湖南省委党史委的领导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为了“全面、准确、权威”地编好这套丛书,与会同志严肃认真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丕显同志,于今年8月23日与世长辞了。回忆陈丕显指导我们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型史料丛书《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西游击区》,缅怀之情萦绕我心头。 洋洋58万字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西游击区》(简称《闽西  相似文献   

5.
9月6日至10日,《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中册》首次审稿会在莆田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当年在闽中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老同志、闽中册顾问组成员杨采衡、程序、苏华、郭永星;南京军区、省委、省军区等党史部门的领导和党史工作者;福州、莆田两市及所属有关县党史委的同志,共三十多人。与会同志对闽中册初稿的概述、大事记、回忆录、历史文献、照片图表、国民党方面有关史料等六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评审,认为初稿基本上反映了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全貌和地方特色,内容比较丰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在福州召开“纪念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是经中央批准的,本来应该在北京开,那么为什么没有在北京开,而在福州开呢?这是因为我们正好这个时候在福州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第二次编委会,因此就确定在这里接着开纪念座谈会了。我同意陈丕显同志说的,这个座谈会在福州开是可以的,而且是恰当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一共十五块根据地,福建有五  相似文献   

7.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西游击区册”审稿会最近在榕通过。据编者介绍,这本“区册”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了我省闽西游击战争史实。二战末期,当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堵,克服了千难万险,巧妙周旋,坚持斗争,掩护了主力红军的长征,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军区这次召集的关于《湘鄂赣三年游击战争》丛书编审的老同志座谈会,今天就要结束了。在此之前,有关同志向我打了招呼,要我讲讲话,因时间太短没有充分准备,就简单讲几点意见吧!供大家参考。首先,我认为这次会议是开得好的,收获很大。会议之所以开得成功,第一,是由  相似文献   

9.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整个南方地区都与中央隔断了联系,所以政策的转变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在南方各个根据地是个大问题。闽东地区政策的转变是在1936年冬开始的。闽东党长期脱离上级党的领导,只能千方百计搜集党的公开文件和报纸刊物,从中分析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每隔一、两个月  相似文献   

10.
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建立牢固的革命根据地,依靠广大革命群众,得到革命群众的无私援助。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坚持斗争,与百姓生死与共,保存革命力量,在党史上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样辉煌昭亮。  相似文献   

11.
1986年第二期《党史研究》发表的阎景堂《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从“游击区”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党的领导、武装力量、游击根据地、国共和谈和编入新四军等)论证了闽中与其他十四块游击区并驾齐驱,提出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八省十五个地区”的新  相似文献   

12.
<正>1932年下半年,年仅18岁的叶飞根据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福安、连江两县"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工作安排,只身来到闽东,开始了其艰苦卓绝的闽东革命历程。他见证了闽东革命根据地初创、发展、繁荣的过程,领导了闽东革命斗争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使闽东革命根据地成为党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15块游击区之一,可以说,叶飞在闽东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闽东,他虽频繁遭遇生命危险、屡屡面对革命挫折、多次被推到历史的交叉口上,然而,他将磨难当作考验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新四军建军70周年,也是红军坚持南方游击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省份。当年南方15块游击区,福建省闽西、闽南(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5块,占了三分之一。新四军组建时,将福建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4个团,占当时皖南整编新四军部队的一半以上。只要翻开新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道独具特色而又内涵丰富的亮丽风景线,也是中共党史、军史研究中问题比较复杂、争议较多、值得再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关于如何审视和分析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认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的原因、如何评价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看待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不足及教训等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成果丰硕并为进一步研究的深化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随着史料的深入挖掘和研究视野的拓展,对上述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有的需要重新阐释表述,有的需要补齐.旁善有的露垂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15.
<正>新四军由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最初全军编为4个支队,第一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地游击队编成,下辖第一、第二团;第二支队由闽西、闽南、闽赣边及浙南等地游击队编成,下辖第三、第四团;第三支队由闽北、闽东游击队编成,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团和手枪团;此外还有军部机关和特务营。全军共1.03万余人。新四军虽然兵力不多,装备不好,但它的主体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保存下来的精华,是忠于党、忠于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五年至三七年间,闽东地区同南方各游击区一样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这期间,我们闽东红军在福建、浙江两省十九县广泛开展游击活动,范围广,内容多,这里着重谈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一、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在福建党史上应占有的地位和份量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以“艰苦卓绝”而闻名。然而,以往的党史研究和编写对这一时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民主革命时期写了55万字,而其中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仅有1千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民主革命时期写28万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仅占750个字。而更多的史书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只字不提,有涉及到的也仅仅把三年游击战争,放在二  相似文献   

18.
何鸣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主要负责人,原本并不特殊,然而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要注意“何鸣危险(被国民党包围缴械的危险1的警戒”后,何鸣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上了《毛泽东选集》为数不多的中共福建党史人物之一而入了另册。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在我党历史上长期担任重要职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同时也有某些失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是项英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时期,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他在这一时期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近两年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回忆史料,访问当年与项英共同战斗过的老同志,经过认真反复的分析考证,我们认为项英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最高领导人,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的任务,为三年游击战争尤其是赣粤边区的游击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12月7日,项英在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中分析了“井冈山时代(期)的游击战争”“在江西苏区进行大规模革命战争中周围的游击战争”“在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三种游击战争的性质特点,指出三年游击战争是一种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主要的基础是依靠在群众力量上。正如项英所言,项英、陈毅等在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进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群众工作策略,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正因如此,以赣粤边为核心区域的南方红军才能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存活下来并取得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