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治理与模糊治理在治理实践中以不同的治理方式显示了其治理效能,但在治理机制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这就意味着单靠精准治理或模糊治理均无法实现对社会的善治.只有基于对两者的辩证思考和优化融合的智慧治理,才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智慧治理的突出特点在于治理主体的能动性、治理成本的可控性和治理效益的持续性.未来,智...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2):17-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就我国而言,国家治理体系主要是指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不仅仅在于治理与管理的语义差别。理解国家治理是理解社会治理及其发展走向的前提,国家治理的制度化取向为社会治理的推进路径奠定了基础。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取向是民主化制度安排和法律法规安排,需要解决制度、法律、法规之间的合理关系。构建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合理路径,需要解决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行为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和谐世界"的倡导,不仅是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的回应,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理念的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乡村治理的提出和实践,需要我们考量西方的治理理论,从而为中国的乡村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最后实现中国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5.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髙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宁夏基层治理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工作重点和具体举措。乡村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10月定价:88.00元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国政治现实出发,以中式政道思维辨析政治学中的热点问题,从新中国史和国际比较视野审视中国坚守的方向和走过的道路,透析新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实践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一脉相承的艰辛探索及其巨大成就,并通过严谨细致的研究阐  相似文献   

7.
数字治理体系和数字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数字治理能力将内嵌在国家竞争力体系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以新的技术手段和运行机制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新要求提供新支撑。我国的数字治理还处在起步阶段,涉及数字国家治理、数字社会治理、数字城市治理、数字经济治理、数字文化治理与舆情治理五大关键领域,需要形成以国家治理为核心,行业自律、平台治理和社会监管广泛参与的立体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8)
国家腐败治理体系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子系统,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腐败治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腐败治理体系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国家治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当前要建立完善"政党主导共治型"腐败治理结构,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主体性作用、纪委的监督性作用、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机构的能动性作用、司法机关的保障性作用、民众的参与性作用,共同推进国家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等。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政党和国家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制度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从政治发展视角对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体制变革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明确了改革方向,强调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突出了治国理政路径是以治理理念统摄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实现制度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发展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进城入镇农民被置于一个完全不同于村落共同体的生活场域,并由此形成一类独特的社区形态,即“城镇化社区”。此类社区因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所以治理机理复杂、形态各异,总体治理水平较低、成效不佳。寻找国家政权力量的基层有效性和维护基层自治组织自治性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成为城镇化社区治理理论和实践的一大难题。西何社区作为城镇化社区的典型代表,其治理突出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兼容并包的治理资源、党领共治的治理结构,具有显著的包容性治理特征且富有成效。结合包容性治理主体、过程、成果三大维度与西何社区治理实践,分析发现包容性治理与城镇化社区治理具有内在的耦合性。西何经验充分展示了城镇化社区包容性治理策略选择的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呈“倒金字塔”结构,农村食品安全基础设施最为薄弱,检测力量分散,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周期长.因此,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转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实行动态化监管,是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各级机关党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加强机关治理,首先要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提升机关治理水平,首先要提升机关党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一、提升机关党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必须提高机关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各级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机关党组织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提升机关党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就要充分彰显政治属性,突出政治功能,着力提高机关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一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在不断加快,城市治理也越来越被重视。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失业等问题的高发,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不能够完全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因此,城市治理方面亟需我们充分发挥公众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实施多中心治理城市的新模式,以充分发挥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作用,推动城市治理改革和创新,提升城市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的最强烈信息,是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改革进行到底,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作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实现国家"权力体系"的现代化、"依法治国"体系的现代化、"民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只有真正实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保持权力的人民性和纯洁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权威性"政府,真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反腐倡廉、确保权力的纯洁性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基层民主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应当更加重视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各类新兴群体的出现,基层治理涌现出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建构一种促进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文章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基层民主治理在迈进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整体性治理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反恩和修正基础上提出的治理模式,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其核心目的在于跨越组织边界,整合各自独立的资源,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本文综合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系统梳理了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和框架,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参与式治理作为一种新兴治理模式,在一些地区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对于参与式治理的研究和认识还没有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应用上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并需在不断的完善中达到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良性互动,为民主发展和政治改革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和新要求.只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