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妇运》2012,(11):33-34
安徽省总人口6862万,其中农村留守妇女约350万人,留守儿童约360万人。近年来,针对留守妇女“发展生产难、农村生活难、教育子女难、家庭关系难”等“四难”和留守儿童“教育缺失、亲情缺失、安全缺失、健康缺失”等“四缺失”问题,安徽各级妇联组织精心做好关爱文章,致力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07,(3):44-44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一大批妇女为照料子女和老人而留守家园。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难、致富难等问题。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妇联组织的积极作用,为帮助“留守妇女”构筑就业、致富的平台,瑞金市妇联决定在全市各乡镇成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留守子女",因数量大、分布广、问题多而备受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以河北省张北县公会镇为样本,在全面调查基础上,较全面地分析了农村"留守子女"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明权 《传承》2007,(5):124-125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传统儒家治国文化的精华,它不但在过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当代也同样发挥着特有的指导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给学校(尤其农村中小学)的管理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要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使学校管理教育体现“为学生”的管理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体现“民主”管理的理念;体现综合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活动。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及管理监护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农村“留守学生”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帮扶关系,对“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赵建 《青年探索》2009,(3):43-48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国学术界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已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问题、人生安全问题、监护人类型问题等方面,并由此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从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出发,通过对重庆市开县X村开展实证研究,主要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工纷纷涌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规模的扩大,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在不断恶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本文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及家长的访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思考,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顾丽丽 《中国发展》2007,7(4):67-70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数以千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其中大部分人长期与子女处于分离状态。由于留守子女得不到很好的关爱,各方面的素质普遍存在一定不足,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环境也因父母的外出发生一定变化。该文通过分析相关问题及原因,对外出父母、留守子女本人、留守子女的监护人以及学校、社会、教育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黄晓甜  李锋 《当代广西》2008,(13):44-44
在天等县都康中心小学,这些有着“留守儿童”特殊名字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这个学校因此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来信摘录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值得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远亲近邻,有的甚至独守门户。由于祖辈年老体弱、文化低,对“留守儿童”教育力不从心;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天各一方,对“留守儿童”教育鞭长莫及;学校因得不到家长的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1.
刘国莹 《半月谈》2004,(9):58-59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紧密联系的.是家长进城务工后子女的教育问题。继上期“校园话题”关注农村留守子女的问题之后.本期我们的焦点。集中到了随父母进城求学的孩子身上。目前。进入城市是许多农民改变自身处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我们呼吁社会各方面对农民工子女予以更多的关注。当一个孩子从熟悉的农村来到城里的学校时。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内心的慌乱可想而知。所以。当班里来了“农村娃”的时候,“校园话题”在此吁请城里的老师和同学:善待他们.给予平等、温暖与爱护.帮助他们尽早融入你们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2.
赵玲 《中国妇运》2007,(10):14-17
留守儿童特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力大转移的产物。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留守儿童约有1000万人。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外出务工,特殊的生活、教育环境给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在生活、教育、情感、心理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应当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障碍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凸现出来的新问题。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体制政策障碍、心理需求障碍、社会环境障碍、家庭教育障碍等。消除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障碍,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保障机制、倡导人文关怀,为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公共政策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因素和外来工家庭因素是影响其子女在城乡之间进行就读选择的重要原因.外来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制度方面的"硬性壁垒"已经转化为经济支出的"软性壁垒",外来工子女进入城市上学的成本是留守在农村的两到三倍,进入城市的外来工子女比留守在农村老家更容易失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利亚 《求索》2007,(7):151-153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以“留守儿童”问题为切入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对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统筹规划,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全面纳入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之中,是一种具有全局视野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2,(6):51-53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我省苏北、苏中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经济发展较快的苏南和省外,父母离乡进城打工,子女留在农村现象增多,这就出现了苏北、苏中农村大批的留守儿童。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广大家长放心不下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实证分析了当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vs.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民工随迁子女vs.市民子女)的心理健康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父母参与和学校融入两个解释机制,并通过对2013—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获得了以下研究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市民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由低到高的梯次分布形态;(2)三种父母参与形式(行为、情感和认知)都可以有效解释农村留守儿童与农民工随迁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差距;(3)学校融入程度低则是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低于市民子女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父母监护与构建同校人际关系网络对于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进城务工的年轻夫妻由于受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经济水平及工作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选择把未成年子女委托给年迈的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朋友代为抚养和监护,使这些留守的未成年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父母监护缺位、其他监护人监护不到位,以及社会保障薄弱,留守儿童很容易在生理、心理、学习以及行为举止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