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是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因此,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暑假期间参加下乡活动的社会调查,参观了革命老区广西田东县,本文以革命老区广西田东县试点为例,来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私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其产权主体明确,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以农业为主的西部地区带 来发展机遇 。深刻认识农村私营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在西部大开发中调动其投资热情,对促进西 部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杜宏刚 《前沿》2004,16(4):190-192
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 ,经济基础薄弱 ,文化教育事业落后 ,人才匮乏 ,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是发展文化教育、提高西部地区综合素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纳入西部大开发的整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理论涵盖村风文明、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固本之策。西部地区历来是我国具有独特历史发展脉络的民族聚居区,西部地区的乡村发展既与全国乡村振兴发展存在"共性",也具有自身发展的"个性"。研究好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共性+个性",对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力发展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以农业为主业的西部地区,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非常迫切而又现实可行的途径。一、西部农村劳动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劳动力市场非常广阔。根据农业部对全国13个省、134个村庄的调查,2001年农村外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23.3%,  相似文献   

6.
花永兰 《前沿》2010,(13):130-132
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是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影响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中的突出问题。城市国有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城市安排重新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封闭式管理;农业领域容纳劳动力出现绝对量下降趋势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继续存在,进一步加大了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难度。为此,必须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统一我国城乡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旅游业的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实际状况,围绕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开发条件不足等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制度残缺、城市化进程受阻和所有制结构单一是制约西部经济高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原因。西部地区要把握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关键要正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挣开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   制度落后制约了西部经济增长   综观东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与差距,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源在于其“制度落后”,在于多年以来制度创新不足,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缓慢,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无法变成“效益优势”。   首先,西部地区计划经济体制退出缓慢,…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发展落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部地区要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后发优势是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谋求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本质和核心.要实现西部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突破三种约束,实现三个跨越,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一个体系,处理好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影响了义务教育质量。本文就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思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贫困落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摆脱贫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的短缺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基本原因,同时也是政府扶贫战略及其政策措施的理论支柱.然而,贫困地区能不能彻底摆脱贫困状态,从根本上讲是由贫困人口自身决定的.政府扶贫战略的实施和外部生产要素的输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贫困问题,取决于这些战略和要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为此,扶贫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作为扶贫的战略支点,才能使贫困家庭彻底摆脱贫穷,走上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落后 ,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业有巨大的需求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快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琼 《思想战线》2001,27(5):128-132
在自然经济时代,农业作为"本业"历受统治阶级的青睐,从而产生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农业思想.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历代官员在治滇过程中都形成了各不同的农业思想.其中,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农业思想,尤其具有代表性.这不仅是整个封建社会重农意识在他身上的体现,也是云南农业生产极端落后且急需发展的状况在其思想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使云南特困民族地区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区域。家族血缘性、传统习惯法的存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精神文化对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等诸多相关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这一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主政治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的特殊性;而文化选择机制的作用、传承文化场转换、替代则直接造成这一地区构建和谐文化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与甘肃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调整在西部开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发西部经济、强区富民 ,改变落后的产业结构是主要着力点 ,该文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固疾 ,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定位 ,并提出了要从政府、企业、教育、科研、信息部门等多方面加大力度 ,形成合力 ,切实改变落后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员流入城市,这些外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城市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和社会问题,甚至还有一些负面效应。文章通过一抢劫杀人团伙的形成轨迹,不仅揭示了当前外来人员犯罪所呈现的新特点和走势,而且从许多层面指出了目前一些城市管理机制和社会防控体制的滞后和缺陷。  相似文献   

18.
Human rights are of great conce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they focus on the survival of all people and people's right to development. The right to life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For countries of the Global South, the right to life is fundamental to development. Thu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ut forwar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2013 presents opportunities for the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of Global South countries. However,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larg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s, economic backwardness, 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present challenges to the promotion of human rights ideology and culture. South-South Countries should strive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by eliminating poverty, and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promoting inter-cultural exchanges, and finally promoting South-South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的落后性与发展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落后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的凝固性、技术水平的停滞性、制度建设的僵化性和低梯度增长的落后性,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步伐,实现农牧民人口的城镇化,必须结合地区特点,实施农牧民的知识化工程、推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转移作为国际产业转移在一国国内的延伸,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在长期的区域产业转移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区域产业转移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立足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区域产业转移模式设计必须适应"区域地位平等、产业要素互补、政府市场分工明确、产业园区健全、产业发展可持续"的理念原则,同时要选择实施创新、后发优势、选优、结构优化、共赢等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产业转移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