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托贷款是金融信托投资机构和获准经营信托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的一项金融业务。自1979年我国第一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及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发布以来,信托业务在全国大中城市相继恢复开展。为规范信托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投资机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委托贷款业务规定)及《贷款通则》等规章,同时中国农业银行发布了(信托贷款试行办法),中国工商银行颁布了(委托贷款办法)。但至今除了金…  相似文献   

2.
《商务与法律》2004,(5):44-44
银监会于2004年1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息披露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02年7月《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以设立集合信托计划的方式将多个委托人的信托资金加以集中管理、运用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迅速成为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  相似文献   

3.
向开罗 《中国公证》2013,(10):34-35
谈谈信托遗嘱。遗嘱业务是公证机构的传统业务.也是公证机构的一项主要业务。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公证机构在办理传统类型的遗嘱公证时已经相当熟练。然而,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催生出人们更加复杂化、个性化的遗嘱要求,例如信托遗嘱,公证机构应当注意到这些新的变化,拓展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尽可能满足当事人的需求。信托遗嘱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4.
国际信托法律适用问题初探张茂,湘子信托,是指将自已的财产委托给足以信赖的第三者,使其按照自已的希望和要求进行管理和运用的法律制度。信托制度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发达而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法律所认可和采用。此外,国际信托业务的大量发...  相似文献   

5.
信托存款与委托贷款合同探析俞宏雷自1979年我国第一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及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发布以来,信托业务在全国大中城市相继恢复开展。各地陆续建立了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一...  相似文献   

6.
傅林涌 《法治研究》2009,(12):81-88
律师信托业务作为我国律师业与信托业“交叉点”的业务创新.需要延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理论和实务探索路径,在厘清概念、明确方向、估计困难的基础上,在广大民众的理解、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以及所有律师怀抱创造性和进取心的条件下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将来对律师信托法律服务的强烈需求,应该是可以预期的。这将是一个我国律师开拓业务大有可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的经营行为,保障资金信托业务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国  相似文献   

8.
信托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古埃及和古罗马。近代意义上的信托发轫于英国,作为衡平法上的主要救济手段之一,逐步发展成为在经济生活、社会来往和金融业务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是从日本引进信托制度的,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金融体系的变更,曾一度沉寂。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设立,信托业务得以恢复,对活跃金融事业,  相似文献   

9.
李娜 《法制与社会》2014,(12):290-292
强制执行力是公证相对重要的一个法律效力,因为公证的强制执行力,强制执行公证因其对债权人的资金安全具有保障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信托制度是中国很早就引进的一个特殊的制度,近几年,信托发展的比较迅速,信托业务的发展,将信托业务类合同办理强制执行公证以保障债权人权益已经成为强制执行公证业务发展的一个新形势。本文旨在通过一个信托强制执行公证的案例,从法理以及实践意义中分析信托强制执行公证的办理流程、发展前景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专利信托”业务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专利信托业务简介所谓专利信托是受托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相似文献   

11.
自1979年我国第一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及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发布以来,信托业务在全国大中城市相继恢复开展,为金融体制的改革,搞活金融,发挥地方积极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信托业务空前活跃的情况下,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信托法等相应的法律规范,也造成了信托业务的不规范,甚至混乱,尤其是在信托存款与委托贷款方面,缺乏相应规范,常常造成责任上的混淆,并给法院审理案件带来一定难度,本文拟就此进行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信托业的创立并非是社会经济客观发展的结果,它实质上是政府主导型改革催生的产儿。由于先天存在着运作基础不足的缺陷,信托业的发展沉浮坎坷,始终处于地位不明的尴尬境地。信托作为现代金融的支柱之一,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信托业务的开...  相似文献   

13.
在各国法律制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国际信托法律冲突的难题,已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对国际信托法律冲突问题进行探讨的目的在于,就国际信托法律适用的国际立法与国外立法作深入研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信托业务在我国将取得进一步发展。我国目前的国际私法立法尚无信托冲突法,因此,完善我国的国际信托法律适用规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信托合同法律关系。探讨信托合同中的法律责任及如何依法处理信托合同纠纷的问题,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依法公正地处理这类案件。信托合同是行纪人受信托人委托,以行纪人的名义,用信托人的费用,为信托人办理购、销和寄售等业务,并收取酬金的协议。信托合同属于提供服务的合同。在信托合同关系中,信托物品的所有权并不发生转移,即信托人交给行纪人出售的物品,以及行纪人为信托  相似文献   

15.
论信托财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信托财产作为信托法律关系的客体,在信托法律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没有信托财产,便无信托可言。从信托的设立看,信托人不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信托无由成立。从信托的运行看,受托人的活动和受益人的权利便会失去依托。从信托的存续看,若信托财产一旦灭失,则信托自动消灭。可以说,信托财产是信托设立的前提条件,是信托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在信托法律关系中极为重要。我国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信托法》,加强对信托财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信托财产”概念的提出及其影响信托财产(trustres,trustproper…  相似文献   

16.
信托是滥觞于英美法系的一项财产管理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信托已成为一项对人们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金融业务。我国目前也存在着信托业。不过,由于没有一部统一的调整信托法律关系的信托法和信托业法,致使一些不属信托范畴的业务也被人为地纳入其中,在观念上,人们对信托也产生不少误解。所谓信托,是指为了本人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将财产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由他按照预定目的对财产进行管理、使用、处分。在信托法律关系中,财产授与人称为信托人,接受财产者称为受托人,受益者称为信托受益人。一般而言,信托具有如下的特征:(1)信托的成立是基于信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信任关系;(2)信托的产生有赖于信托人转移其财产(即信托财产)的所有权;(3)信托的持续以受托人依据信托人的目的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营运为条件。  相似文献   

17.
郑宏 《河北法学》2007,25(12):148-150
信托财产对信托业务中产生的对外债务原则上承担独立的有限责任.登记制度则使第三人能知悉上述责任范围,所以将信托财产予以登记成为该责任方式确立的前提条件.登记的范围应限于易于确定的财产.登记的效力以登记对抗要件主义为通行做法.考虑到已登记财产的变动和信托业务的具体特点,某些未经登记的财产具有与已登记财产同样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专利信托”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专利信托业务简介 所谓专利信托是受托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接受专利权人的委托实施专利成果转化的一种信托业各(见图1).  相似文献   

19.
律师事务所信托业务和信托账户的规范运行在律师行业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课题,如何构建我国律师事务所信托账户规范运行的大致框架,需要引起更多业界同仁的关注和研究。律师事务所信托账户规范运作可行性及相关模式在北京市司法局的一份关于信托账户的网上问卷调查中,针对律师事务所是否有必要对信托资金实行集中管理,140份有效答卷中70%持赞同意见。实际上,在所调查的140个律所中已有118个所有意识的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内部集中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银信合作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法律风险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信合作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是指银行通过信托公司间接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具体操作形式为:由银行发行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产品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银行以单一资金信托的方式(即:单一委托人)将所募集到的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将该资金以信托贷款的形式贷给银行指定的企业。该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无论在法律制度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较为复杂,因此,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该业务的健康发展和应对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