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理解"中国模式"的制度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转型经济学的角度看,"渐进-制度观"可以解释中国模式,这与"北京共识"的认识角度大致吻合.中国制度转型中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具有"内生性"特点,而俄罗斯在制度转型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中体现出较多的"移植性".但制度的"内生性"与"移植性"是否兼容是"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模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为了避免陷入术语之争的陷阱,有必要对"中国模式"一词进行逻辑分析,借以廓清理论探讨的界限。从哲学角度考量,"中国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体论的"中国模式";第二层次是认识论的"中国模式";第三层次是价值论的"中国模式"。三者都可以通过其先行概念——"中国崛起"予以界定。相应地,研究"中国模式"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确证本体论的"中国模式"客观存在;第二阶段,为认识论的"中国模式"正名;第三阶段,阐发价值论的"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从本体论来看,作为一个事实,"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从认识论来看,建构"中国模式"就是要搭建中国崛起的解释学框架,提出与自身综合国力相符的中国思想,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价值论来看,"中国模式"为苦于发展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思索的源泉,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模式是日本共产党对未来日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探索的结果,其实质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全部成果和价值,"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民主改革",满足国民需要的一种"混合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曲折过程,开始时接受苏联模式主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仅仅是苏联模式造成的,也有与我们在学习进程中未能充分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有关.  相似文献   

5.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其经验有两种概括:一是官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二是学界的"中国模式"理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在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涵义、在实践上全面推进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构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鲜明中国特色内在统一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与“天下大势”解读“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模式"成为在学界和民间都引起关注的概念.作为诠释中国发展经验的重要概念,学界一般将对"中国模式"研究的起点追溯至2004年雷默"北京共识"的提出.但据笔者视野所及,其实美国学者詹姆斯·R.汤森早在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的著作<中国政治>中,就分析过毛泽东主义模式的特征与性质,将其定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是改革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显著的趋势和特征。相对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福利转型是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型与重建。由于我国经济转轨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而我国社会福利转型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总体说来,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期,我国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是"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同时也兼顾"补缺型"的一些理念和特征,因此可以称之为一种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需要实现工业化,需要先进技术和外国投资,从这一方面看,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存在相似点。但是,中国的实践仍体现出其自身的特点,从而使中国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财富分配、外部竞争力的构建、产业发展政策。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探索中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世界性反响.讨论"中国模式",必须对其基本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作为一种正在构建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只有对种种误解和担忧给予解释与辨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26)
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能否成功,在于我们能否在福利国家建设上抛弃陈腐的理念,从社会发展主义的新视角,重新探索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中国发展模式亟待转型,这一点已经成为政学精英的共识。然而,在有关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精英论说中,福利国家始终是缺位的。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不管其意识形态取向根源于何处,很多中国精英在谈到"福利国家"之时,却都会突然变脸,一下子变成了米塞斯和哈耶克的同道。诸如"福利国家养懒汉"、"福利陷阱论"、"福利国家危机论"  相似文献   

14.
曹文振 《南风窗》2010,(14):64-66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这样虽然面子上好看,但并没有实际意义,反倒容易受制于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转变,中国自己的国民已经越来越不能从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受益,反倒可能因为输入型通货膨胀而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5.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9):38-41
全球经济危机让中美"共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危机重重,本轮经济危机敲响了世界经济失衡的警钟,"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或者"中国存钱、美国花钱"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美经济再如此"互补"下去恐怕只会让世界经济陷入越来越失衡的怪圈。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之一.他参加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不是照搬"苏联模式"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突破这种模式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弥足珍贵的遗产,我们必须加以继承,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背离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转型持某种怀疑和批评的观点。这种评价的历史渊源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分歧和意识形态差异,其核心观点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在社会制度上脱离社会主义、中国在对外关系中背离第三世界。对于这种评价,我们的确需要予以澄清,因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从更根本、更长远的角度造福人类,有益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18.
南书房     
《南风窗》2010,(1):104-104
<正>《中国模式》潘维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1月版此书被认为是学界对"中国模式"这一热门话题进行学术总结的重要尝试。厚达630页的论文集中,囊括了温铁军、胡鞍钢、王绍光、强世功、李强等16位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分析文章。主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模式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话题以及相关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随着一系列争论性问题的逐步展开,中国模式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进一步清晰。中国模式的研究,需要基于成就和问题的统一。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应该超越肯定性阐释的意义框架,应该基于应然和实然的统一。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确实关涉中国模式的未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构成完善中国模式的核心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中国问题和完善中国模式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以来,玛丽娜·勒庞领导下的法国国民阵线从政党理念、政治影响力、对外政策、宗教民族政策四个方面对国民阵线进行了全面改革,实现了政党转型,被称为"新国民阵线",并在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异军突起,对法国乃至欧洲政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国民阵线的转型,一方面与欧债危机后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恐怖袭击频发以及难民危机紧密相关;另一方面,经济恢复缓慢导致社会福利缩减、社会阶层的矛盾与对立、日益严峻的移民问题和传统政党应对危机的无力等是主要的国内原因。但国民阵线的转型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带有民粹主义、新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的极右翼政党的性质。国民阵线的崛起在法国国内遭到社会各界和主流政党的警惕与抵制,其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或上台执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