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的台湾经济是严重萧条的一年,现在新的一年已开始,今年台湾的经济形势又将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应该在今年岛内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个背景是:去年“三合一”选举的结果是“蓝营狂胜,绿营惨败”;阿扁遭受重挫,“跛脚”已成事实;蓝营和绿营内部都处于整合之中;连、宋访问大陆的后续效应势必继续扩大;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在上述大背景下,笔者以为岛内经济和去年相比,在整体上虽会有起色,但起色很有限。岛内经济会比去年好些台湾是个小小的海岛,其经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据有关方面预测:2006年的国际油价涨势可能趋缓…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的冲击进一步扩大,大型企业集团的“跳票风”,中小企业的“倒闭风”,金融机构的“降息风”、使岛内整体经济形势面临严峻考验。 阴影笼罩出口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向是岛内经济增长支柱的对外贸易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出口值不断衰退,跌入低谷。今年以来,台湾方面制订并  相似文献   

3.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此议题也成为日前北京“两会”讨论的涉台热点问题之一。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CECA将很快提上海协与海基会的议程,将成为继两岸“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势的几点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民 《台声》2009,(5):23-25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不论最后名称为何,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目前仍以CECA称之)将很快提上两会(海协会与海基会)议程,成为继两岸“大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的阴影笼罩下,岛内部分连年亏损的“公营事业”,一年就要赔上数百亿元新台币,不但成不了赚钱的“金母鸡”,如果继续经营下去,台湾民众的血汗钱就像投入无底的“钱坑”,而且速度快得惊人。 仅以近10年岛内“公营事业”累计亏损状况作统计,“交通部”所属的台铁、台汽堪称第一、第二大“赔钱货”,至于“退辅会”所属“退除役军人”工程公司名列第三大。  相似文献   

6.
常俊 《两岸关系》2002,(6):32-33
近年来,台湾岛内经济景气持续低迷,百业萧条,但有一项交易依然保持昌旺,那就是满大街随处可见、有“地下经济”之称的盗版光碟。据业界估计,岛内盗版光碟已占市场的一半。这种情况不仅对业者利益影响甚大,也引起对台贸易大户美国的强烈不满。在台湾加入WTO后,在业界声势浩大的示威声中,尤其在美国准备再度祭出“三○一法案”的威吓之下,台湾  相似文献   

7.
近60年来,岛内关于光复初期台湾经济政策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兴衰特征。最早的研究,自台湾重光之后即已展开。1949年蒋介石退台后,岛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落寞状态。80年代以来,岛内学者的研究兴趣“似有复燃之势”,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但岛内学界对此题的研究,大多自台湾一地的角度来研判当时的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忽略了总体国情。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体上起步于80年代。近年来,大陆学者对光复初期台湾经济政策的各个层面展开了探讨。目前,该课题尚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宗鹰 《统一论坛》2001,(4):21-23
岛内掀大战海外难蔓延拼音系统的取舍,台湾岛内争议已久。去年下半年,更爆发一场至今尚未停息的“拼音大战”。“岛内大战”,妄图向海外蔓延,向美国华人社区蔓延。不过难  相似文献   

9.
壁松 《台声》2001,(10):1-1
自去年5月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两岸关系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岛内不仅政局动荡,而且经济状况严重恶化。一年多来,岛内股市大幅下滑,民众财富严重缩水,经济增长率一再下降,至今年第二季度已经降为负数,为近30年来的最低点,岛内失业率也持续上升,人民痛苦不堪。 对于岛内同胞所遭受的痛苦,我们非常关切,感同身受,都希望这种状况能尽快得到改变。最近,岛内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会议(简称“经发会”)达成了一些共识,其中包括“积极开放两岸经贸及投资(‘戒急用忍’政策之松绑)、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24日,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不欢迎在大陆赚钱又回到台湾支持“台独”的人。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对台湾经济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自身事业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对台商的利益事关重大,对于“台独”的危害性,他们应该最有切身体会。但是近年来,在岛内“台独”势力的裹挟下,极少数台商一面享受大陆提供的优惠条件发展事业,一面在岛内支持“台独”势力,为岛内分裂势力的活动推波助澜。在当前反“台独”的严峻形势下,国台办明确表态不欢迎“绿色台商”,无疑有很强的针对性。一、“…  相似文献   

11.
檀江林 《两岸关系》2003,(10):41-43
自从2000年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岛内经济低迷,通货紧缩严重,股票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岛内民众财富不断缩水。唯一的亮点就是80、90年代以来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传统产业,如汽车、轻工、食品、塑化、钢铁等大陆厂的投资收益日趋丰厚,并成为岛内母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形成“中国概念股”一族,水泥业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岛内水泥巨子正加紧将触角伸向大陆,以此为延续第二春的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12.
何晶茹 《台声》2005,(10):25-25
陈水扁在危地马拉提出经援中美洲的“荣邦项目”,透露将以2.5亿美元成立“荣邦基金”,协助“友邦”发展经济。但不仅台方官员错误转述“项目”内容,造成岛内媒体报道偏差,危国媒体的报道内容也有误,乌龙一箩筐,令陈水扁震怒。据悉,“荣邦项目”原本预计提出的时间是27日的中美洲高峰会,但由于陈水扁提前将项目内容曝光,相关官员解释不及,造成误会和争议。岛内媒体报道出现各种版本,有说这笔2.5亿美元是投资、贷款,有说是援助做基础建设。在金额方面,电子媒体第一时间传回岛内的新闻都说是“每年2.5亿美元”。多位出面解释的官员说法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岛内前些年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观点的一种延续。每当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高潮时,岛内就会有少数人忧心对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出台湾产业可能“空洞化”的警告。这与日前台湾当局高层称台商投资大陆拖累台湾经济的论调是一致的。实际上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柳英 《两岸关系》2006,(5):31-32
台湾当局的“终统”行径引起岛内外各界的强烈反对,也给岛内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短期影响——股市大跌“废统”论的提出对岛内股市来说是极大的利空,在“废统”论不断发酵的1个多月中,台湾股市不断下跌。2月20日股市的收盘行情为6686点。2月21日,美国游说台湾当局淡化“废  相似文献   

15.
柳英 《两岸关系》2008,(6):17-18
“5·20”后,马英九成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8年来,岛内民众早已厌倦了民进党无休止的“统独”争斗,希望马英九上台后台湾经济能够走出泥淖,重拾经济发展信心。然而马英九当前所面临的整体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岛内通胀压力不断增大、财政赤字高涨使得选前所开出的公共建设、减税等支票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已经走完了第一年,民进党上台掌权也有一年半了。一年半的时间虽短,但作为台湾生存之本的经济却变化极大,岛内民众一片怨声:如台湾经济“已走进狭窄的死胡同”、“已进入漫长的黑暗通道”、“正在加速恶化”、“正由感冒转成肺炎”、“已病入膏肓”等等,不一而足。那末,有哪些迹象说明台  相似文献   

17.
魏大业 《台声》2002,(5):1-1
前不久,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一次“台独”色彩浓厚的会议上,提出所谓“五拼”,即“拼经济”、“拼安全”、“拼外交”、“拼正名”、“拼宪政”。这里所谓“拼经济”只不过是幌子,其他四拼实际上都是拼分裂、拼“台独”。其中尤以“拼正名”最为要害,就是要为台湾脱离中国而“正名”。近一个时期来,岛内的一些“台独”分子之所以气焰嚣张,主要是因为他们昧于大势,高估自己。当年,李登辉误判形势,逆潮流而动,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结果是身败名裂,遭到两岸人民的唾弃。今天,岛内一些人一叶障目,也误判形势,头脑发热,企图向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7月22日,随着台湾当局为纾解岛内经济困境而召集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简称“经发会”)的开幕,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开放两岸直接“三通”成了“经发会”讨论的焦点。自从祖国大陆提出两岸直接“三通”以来,“三通”问题被台湾当局议来议去已有20余年,也成为两岸关系改善的政治指标。面对岛内6月份创新高的4.51%的失业率和44.2万多的失业人口,两岸“三通”在台湾“经发会”的讨论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檀江林 《台声》2002,(10):12-14
台湾新当局上台两年多来,治理经济无方,却不断制造事端,加剧两岸政治形势紧张化;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却顽固阻碍两岸直接“三通”,将台湾经济一步步推向沉沦的境地,不仅是台湾、更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岛内经济仍在恶化台湾民间投资和消费持续低迷。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厂商投资态度趋于保守,今年上半年岛内民间投资衰退11.5%。“主计处”因而大幅向下调整全年民间投资预估值为0.65%,显示全年将毫无增长。这是台湾去年民间投资衰退二成九以后,经济增长仍呈“停滞状态”。今年上半年台湾民…  相似文献   

20.
“司法”改革一直是岛内各界关注的问题,在岛内黑金泛滥、治安恶化的情况下,“司法”队伍身为反黑抗暴先锋和主力部队,其重要性尤其突出。但是,岛内“司法界”的种种黑幕和弊端,使民众对这支队伍不敢过分相信。去年岛内各界发动了“1019为司法复活而走”大游行,成立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今年5月,岛内检察官自发发起改革运动,要求司法独立,从体制内加以推动。检察官们的呼声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革之潮风起涌动5月16日,台湾“高检署”在新竹县举办“北部地区一、二审检察官业务会议”,刘惟宗等10位基层检察官为争取检方独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