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源大学生和城镇生源大学生就业心理总体相似,但农村生源大学生与城镇生源大学生相比却凸显出一些问题,这个群体的就业心理存在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从就业认知心理、就业情绪心理、社会支持心理三个方面与城镇生源大学生对比,来素描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更好地、更加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宏菊  何振 《学理论》2013,(30):233-235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属于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承受着"物质贫困",在心理上笼罩着阴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以此为初衷,针对高职院校近年来相关的工作经验,从校园文化角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出相关的分析,为促进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代表着一种勤俭朴实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不断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艰苦奋斗精神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渐渐淡化,特别是在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使他们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家庭及社会应共同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4.
曹兆霞 《学理论》2014,(2):263-264
对贫困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出从培养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建立积极社会系统三方面着手来应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贫困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和发掘贫困大学生积极品质,增强他们自我成长力量;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贫困大学生们健全和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5.
田春雷  陈秀珍 《学理论》2012,(10):92-93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特点的剖析和论述,提出改善其心理健康的方案和策略,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师范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所面临的特殊心理发展时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即将进入高知识层次的人才队伍,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栋梁与生力军。而这一群体也正面临着他们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能否顺利通过这一特殊期,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增多,日益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这些自杀的大学生都曾有过自身无法摆脱的心理问题。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洞察他们内心深处所隐匿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疏导工作,就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3)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在我国大学生的身上发生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其中,浮躁的社会心态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都应该重点关注这一现象,从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入手控制、解决这一现象。保证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谐发展,使他们能够担负起祖国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主时间较多,良好的自我管理效能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必要因素。个体的自我意识是行为活动的调控因素,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大学生自我管理效能的发挥,因此,高校应从多方面着手培育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6)
幸福心理学是在心理学领域对人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门科学,从积极的角度引导人们追求幸福的脚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情况还不是很成熟,幸福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情况。从幸福心理学界定、幸福感界定、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成长环境、就业压力、感情困扰和社会舆论。幸福感教育的措施如下:开设课程,让大学生感受幸福;增加幸福的情绪体验;树立端正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刘瑞珍  邱崇洋 《学理论》2009,(17):260-261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大学生在对自身状况、学习环境、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前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大学生心理日趋复杂,在他们的学习、社交、恋爱、择业等生活领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专家指出,今后对大学生困扰危害最大的将是心理疾患。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当代在校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巨变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全球化时代的变迁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烙下了显著的时代印记。大学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担负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调研以及对所受的社会性因素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提高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杰 《学理论》2013,(2):292-293
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职业指导是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它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起到导向、激励、塑造、诊疗等作用。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与定位,能使大学生在学习上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困惑,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劳动力市场就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兵役制度的改革,一大批烙印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学生走入军营,这是部队建设遇到的一个新情况,使我军传统的教育管理面I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针对他们的特点搞好教育管理,使他们在军营中能充分发挥优势,克服自身不足,在军营中磨炼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志波 《学理论》2010,(19):206-207
大学生特殊群体包括厌学型群体、网络沉迷型群体、贫困生群体、不和谐家庭群体、恋爱同居群体等,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他们易出现学业心理问题、因人际关系紧张所引发的心理问题等种种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要采取将心理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即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影响着他们一生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16.
妇女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知识群体,她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将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从社会性别角度关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分析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文化、生活背景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并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瑶 《学理论》2014,(3):288-289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我们依据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开展辅导咨询,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指导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必备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管理、求职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指者和领路人的重任,不仅要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清晰准确的认识,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水平,对学生由心理题引发的异常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预防。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0)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如何解决当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各高校的一项基本工作。通过分析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以及成因,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解放了他们的思想,日益成为现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不少机遇;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要想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背景,必须要在教育的内容、方法、队伍建设、网络管理等方面做出调整并加以提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