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婉媛 《各界》2011,(12):10-13
“蒋经国在信里说,让我待在香港,他将来会给我布置任务。但这一次,我没有听他的。”  相似文献   

2.
张继敏 《党政论坛》2009,(16):15-15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弹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寓言四则     
一个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禅师点头道:“有的。”他又问:“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禅师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掌指给他看,并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就是将手慢慢地、紧紧地握起来。  相似文献   

4.
管仲举代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忧心忡忡地说:“先生病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先生一旦不测,我该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问:“您打算托付给谁?”桓公答道:“只能是鲍叔牙。”管仲说:“这恐怕不行。鲍叔牙为人清雅,品格高尚,的确是一位贤良方正之士。但他有个不足,对于不如他和他所看不起的人,不怎么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长时间会记在心上,不大能容人之短。让他这样的人身居相位,处理起问题来,免不了上下都会得罪人。这样一来,他就干不长久了。”桓公问:“那么谁合适呢?”管仲说:“如果非要让我推荐的话,我看隰朋可…  相似文献   

5.
最近,与一位基层干部聊天,他反映,现在基层工作比较难做,各项任务推得紧,压得重,许多工作都“一票否决”,让人感到很有压力;还有家庭负担也重,时常感到身心疲惫。但他仍然不忘说句,我还“扛得住”。  相似文献   

6.
“包龙图打坐在开府……”这句唱词,我常常会不经意间就唱了出来。我看过一些有关包公的史籍,知道宋代有个叫包拯的人,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名扬天下,人们敬称他为“包公”、“包青天”,特别崇拜他权知开封府期间的清德美政,后人为他在开封府内建造了包公祠,为的是祭祀先贤、让包公名垂青史。我还喜欢看包公戏,学习包公的唱段,收藏包公的戏剧脸谱,总想有机会能到开封去一趟,拜谒包公祠,到开封府里去体味一番当年包公升堂问案的情景,特别  相似文献   

7.
苏晨 《各界》2010,(1):6-9
我是陶铸手下“八竿子打不到”的“小萝卜头”。最早见到他,是1949年新年过后,他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政治委员任上调到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任副主任。他在北平外围先后召开“四野”各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会议,布置北平和平解放与部队相关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我奉命去给两会作记录,那时候我是“四野”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的干事,天知道干吗会让我去给这两会作记录。  相似文献   

8.
黄薇 《各界》2014,(3):6-10
1989年,当王洛宾重获盛名后,有人问他:一辈子坐过这么多年的牢,有什么感受?他先后三次入狱,时间长达十九年。王洛宾回答:“坐牢很幸福。”一时语惊四座。他后来解释道:“坐牢让我接触了这么多不同的民族,搜集了这么多民歌。”  相似文献   

9.
既然是“心无成数,法无定法”,就需要我们在对机遇的判断、对目标的把握、对方式的认识方面有一点模糊性,不能“我执”太重、钻牛角尖。有个农夫遇洪水的故事:大雨滂沱,洪水上涨一辆马车路过农夫的家门,想把这位农夫救走。农夫却不肯,说:“我相信上帝,他一定会来救我。”马车走了。洪水逼得农夫上了房顶,这时有一个人划船过来救他,他又拒绝了,说:“上帝会关照我,我会好的。”洪水把农夫逼得爬上了烟囱,一架直升飞机过来紧急救援,但农夫还是本着同样的信念,坚决地挥手让飞机走开。终于,农夫被淹死了,灵魂上了天堂。在那里…  相似文献   

10.
秦铁  李菁 《各界》2011,(4):13-15
说起来已经是64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很多细节却依然清楚地印在我脑海里。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妈妈告诉我:“你爸爸明天就回来了,我们明天一起去机场接他。”我听到后,高兴地在窑洞的床上跳来跳去,兴奋得睡不着。其实对只有6岁的我来说,更让我兴奋的,不是要看见爸爸了,而是终于盼到他临行前答应要送给我的礼物了。我是长在延安的“土娃子”,既没有什么是“漂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漫话 快乐     
时光 《学理论》2008,(13):96-96
许多的时候穷人总是羡慕富人的快乐,并深感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有的人说:“哪怕让我享受一天特别富有的生活就死去,也是值得的;”熟不知富人同样也有他们的烦恼,如果真的让他享受一天富人的生活,到那时他也绝不会愿意死去。  相似文献   

12.
李文博 《各界》2014,(3):87-90
韩愈的历史功绩,陈寅恪先生总结为六点,其中第三点“排斥佛老,匡救政俗之弊害”,第四点“呵诋释迦,申明夷夏之大防”,皆与排佛有关。提起韩愈的排佛,应该说大多数人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13.
输血     
《党政论坛》2012,(20):25-25
贝利向足球爱好者们赠送过各式各样的礼物,像明信片、手帕、旧袜子、球鞋等.甚至有几次他被球迷们团团包围,不得不剪下头发相赠。在一次比赛之后,有个足球俱乐部的老板挤到贝利跟前,向贝利要“几滴血”。这个老板央求说:“请给我几滴血吧,我要把您的血输到我的球队的前锋身上,让他们大大增强比赛的斗志。”  相似文献   

14.
公私之争     
公私之争湖南周云武到一家打印社复印资料,人多,复印机忙不过来,只得依次排队。有位先生风风火火,欲插到前面去。众人不许,他便据“理”力争:“我乃私人复印资料,请你们为公办事的让一让。”有几人果然让了他。这是私人优先、公家让路的例子。与此相反,也有公家优...  相似文献   

15.
“小岗事件”中,县委书记陈庭元的一些传奇言行是很让人津津乐道的。陈庭元初到小岗村,已是村民们按上指印后的第4个月。村里还偷偷摸摸想瞒过这位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可陈庭元是行家,庄稼地里走了几步,什么都明白了:“别瞒我,你们做什么我有数。”临走,丢下一句话:“干到秋季再说,有啥事我顶着!”有人告到县里,说小岗正搞资本主义,他听后说了句:“让它搞吧,凤阳3616个生产队,就算小岗复辟了资本主义,不就是1/3616吗?”轻描淡写一句话,居然把这事给“兜”起来了!他把过去算来算去怎么也算不清的千万笔账,简化成三笔:“…  相似文献   

16.
神交益友     
不久前的一个休息日,在南市老城厢新近修复开放的古城墙上的大境阁内,有沪上著名书画家程十发、曹简楼、林氏明、张森等雅聚,品茗聊天,泼墨挥毫。我有幸被邀,觉得这是陶冶情操、积极休息的好办法,也是向书画名家请教的好机会,欣然前往。这时我自然地想到了“抓斗大王”包起帆,是否让他和书画家们结识一下?于是,我拨通了包起帆家的电话:“喂,小包在家吗?“我就是小包,你是……?”“我是老李。你……”……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一直这样小包、老李地称呼,习惯成自然,随便又亲切,尽管他成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  相似文献   

17.
陈琪 《党政论坛》2013,(17):62-62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经常提及,“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让我想起一个《风中的木桶》故事,触及心底、发人深省。一位小男孩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木桶,每天他都将木桶拭净摆齐。,可令他委屈无奈的是,风常会把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告诉小男孩:“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  相似文献   

18.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因不堪忍受离婚再娶的父亲对自己的冷淡及对同父异母弟弟的溺爱,举刀捅死了7岁的弟弟,他说“我要让爸永远心痛”。在供认之后,他特地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不要把他杀人的事告诉妈妈,二是不能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说完他轻松地问:还有事吗?没事我想回学校了。这个让人既气愤又心酸的少年,竟不知道他已经犯了罪,他也不知道,在他17岁的花季里,等着他的将是漫长的牢狱生涯。还有两个18岁的高中生,为抢一双“耐克”鞋就对一位行人亮出了凶器,因此被判刑人狱。主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的刑事作案人员中,14…  相似文献   

19.
陈荣力 《党政论坛》2010,(24):26-26
我少年时,有个同学的父亲是个老兵,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贫,但他家的桌子总是擦得一尘不染,每次到他家吃饭,我都震慑于老伯一口洪亮的山东腔,以及他那威严的仪容。而他的孩予尽管一身旧衣早已洗得发白,却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他家那极尽简朴的陈设,窗明几净,堂堂正正,让我明白古人所说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20.
马敬福 《党政论坛》2010,(18):30-30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其中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一些话语穿耳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