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东流 《瞭望》1992,(27)
明初朱元璋立国时,曾严禁太监干预朝政。到了成祖永乐年间,由于害怕文武大臣擅权,皇帝又重用太监,让他们以“钦差”身分去监视重臣。太监以奴才处高位,难免作威作福,因此名声不好,特别是后来的刘瑾、魏忠贤之流,对明朝国势日益衰微,确实是颇有关系的。 但太监人数众多,作为一个群体来看,其中不免有良莠之分。永乐年间数次奉朝廷之命下南洋的太监郑和,就是开拓中外交流的一位功臣。我这里要提到的阿丑,则是明宪宗成化(1465-1487)年间的一位好太监。 阿丑,佚其姓氏、为人正直而诙谐,善演杂剧,用现代语来说,他  相似文献   

2.
鸳鸯之于贾母史太君,犹如宫廷中司礼秉笔太监之于皇帝.当然,鸳鸯这丫头比那些不男不女的太监可爱多了,她行事低调,她不弄权.但是地位相似,他们都是名义上的奴才,但因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家族最高领导人的私人秘书,他们有着超越自己名份的"隐性权力".  相似文献   

3.
韩小博 《各界》2011,(6):51-53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句话用在唐武宗李炎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生于太监当家做主、皇帝低头为奴的中唐时期,作为唐文宗的五弟,原木只是一个普通的王爷,与皇位的距离如同北京到纽约那么远。然而,历史制造了一个偶然的错误,而他最挚爱的一个妓女通过自己的胆识,硬是利用这个错误把他推上了皇位,从而开创了唐朝一段短暂...  相似文献   

4.
汪元 《各界》2014,(9):69-71
1644年,李白成带兵打进了北京(其实是太监投降把城门献了),农民军进城,先奔着国库去了。结果打开一看,才10多万两银子。按照购买力计算,有人考证说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600元一800元人民币,比起清末民初,一块大洋折合200—300元人民币值钱多了。就算按照800元人民币计算,10万多两银子也才8000万到1.6亿人民币,也就够买几辆布加迪威龙的。看来明朝中央确实没钱,难怪崇祯皇帝赈灾也好,练兵发饷也好,都穷的要命,拿出几万两来就心疼的不行了。  相似文献   

5.
张玉勇 《学理论》2008,(9):71-72
唐朝是中国最盛世的朝代,兴起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衰败于李隆基时期的“安史之乱”。李隆基本来具有英明之主的天资,颇有李世民的风骨。大家知道,李世民首劝李渊举起反隋的大旗,是南征北战奠定唐朝基业的创始人。李隆基对李氏唐朝也有“拨乱反正”之功,继武则天统治及中宗时韦后乱政之后,李氏王朝已经岌岌可危、江山险些易主,是李隆基力主清除了韦后和武氏集团的势力,稳定了李家唐朝的根基。李隆基有胆有识,当时背着其父相王李旦,发起宫廷政变,把他父亲推上皇帝的位置。为此李旦抱着他痛哭说:“社稷宗朝不肇于地,汝之力也。”后来又英明果敢,清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李隆基执政前期是明主,能够纳谏言、开贤路、戒奢侈,很快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马亚丽 《各界》2011,(10):32-32
本篇题目是发生在明朝末期的一件事情,即崇祯年代。相当于监察委员的言官熊鱼山,姜如农二位大人,本着自己的监察御史的职责,看到皇帝在政治上出现了错误,立刻就提了出来,用咱现在的话说就是把皇帝批评了一顿。  相似文献   

7.
晓思 《各界》2008,(12):55-57
若论完美,唐太宗李世民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政治上,他协助父亲李渊一手建立了中国所有朝代中最为强盛的唐朝:军事上,他打遍天下无敌手,平定了当时与其一起逐鹿天下的各路英豪;……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清代道光皇帝的“节俭”,在历朝帝王中是空前绝后的,他很少吃肉,常常派太监出宫去买烧饼,与妻钮祜禄氏就着白开水啃嚼就算是一镁。‘他规定宫廷用款每年不得超过二十万两白银。他穿的皇袍也是补过补丁的,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妃嫔们只好忍痛终年不添置新衣,甚至连皇后都穿着破旧农衫坐在破旧的椅垫上缝缝补补。  相似文献   

9.
文欢 《各界》2009,(11)
先讲个小故事,这是明代冯梦龙记载的,真实性不可考证,就当个引子吧. 说朱熹有个学生姓廖,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去觐见皇帝,门口小太监拦住,说你先把名片拿出来啊,他往怀里一掏,还真翻出来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宣教郎廖某",他一惊可就醒了.  相似文献   

10.
王浩 《各界》2012,(11)
明朝抗倭的故事,得从太祖朱元璋说起。开国皇帝就是有气派,直接派使者下国书到日本,喝令“日本国王”:不取缔倭寇,就发兵把你抓起来!  相似文献   

11.
徐广源 《各界》2008,(5):34-37
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德、容、功、言)是女人必须奉行的人生准则.对于妃嫔来说,宫中事务有内务府管理,国家大事有皇帝、大臣处理,吃穿住行有太监宫女们伺候,她们只是皇帝传宗接代的工具和举行典礼时的陪衬  相似文献   

12.
汤园林 《各界》2014,(10):3-3
明朝开国初期,广东的两个将军曾经立下不少功劳,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他们的夫人也妻因夫贵,获得了淑人的封诰。可惜,两个夫人福薄命短,没过多久就意外去世了。夫人死了还有妾呀,将军就把妾扶了正,既然妾成了正式的夫人,那前夫人的封诰是不是也该转移到现任身上?将军就向皇帝奏请,希望重新封诰一下现夫人。  相似文献   

13.
云中君 《各界》2012,(12):41-43
隆庆开关 1566年,炼了一辈子丹药的嘉靖皇帝终于魂归道山,隆庆皇帝即位,在辅臣高拱和张居正的辅助下,隆庆皇帝很是励精图治了一番,革除弊政,百业俱兴。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正式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区二洋,开放对蒙古和西域的通商口岸,大明朝全面开放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相似文献   

14.
宝禅居士 《各界》2013,(4):47-51
要当仁不让 “李杜”是李、杜两个姓氏的合称,历史上的著名的“李杜”就有七对,即“东汉三李杜”:李固、杜乔,李膺、杜密,李云、杜众。唐朝的“大小李杜”: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南北朝的李冲、杜预,宋代的李韶、杜范。  相似文献   

15.
晏建怀 《各界》2014,(11):63-64
在历代太监中,童贯堪称开创“历史之最”最多的人。他以太尉领枢密院事,掌全国军权,是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他前后统兵二十年,是史上掌军权最久的太监;他曾以副使身份出使辽国,是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太监他因功被封为广阳郡王,是史上第一个被册封王爵的太监。而如果把“骂名”算上,童贯恐怕还是生前死后承受骂名最多的太监。  相似文献   

16.
正德皇帝的脾气是不错的,被人冒犯了,从不大生气。在明朝,这样好性子的皇帝可没几位。他的性格,只是童心太盛,做太子时,贪玩的名声已经远播;等十五岁上做了皇帝,更觉手脚伸展。  相似文献   

17.
明朝正德年,是明王朝第十一个皇帝朱厚照的年号。按公元纪年是十六世纪,时间距今刚刚是五百年。朱厚照上台执政第四年,也就是公元1509年,他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相似文献   

18.
龙义华 《各界》2014,(8):54-56
提到发动叛乱、还当过几天皇帝并最终失利的胖子,人们总是会想到唐朝的那个胡人安禄山。 事实上,安禄山比起东晋权臣桓玄来,吨位上还是差了很多。桓玄有多胖,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却记载了他的两件奇事。一是由于太胖不能骑马,桓玄发明了一种可以旋转方向、方便自动出入的机关椅以方便出入。一是桓玄的大楚国举行登基仪式那天,大楚皇帝在百官的注视下,美滋滋地一屁股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黄金龙椅当然没什么问题,可桓胖子这一坐,把椅子下面的地板给坐塌了。  相似文献   

19.
乾清宫的悲剧很多,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刚愎自用之悲和末日疯狂之悲,是悲剧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陆万昌  黄震 《学理论》2010,(20):148-149,262
明朝、清朝是中国盛衰分水岭的两个朝代。明清王朝有许多事实被掩盖、真相被尘封,甚至被歪曲。然而事实的真相终究要大白干天下的。中国学者曾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理论,即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但笔者并不完全同意这一说法,将明清朝代更迭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分析,重新的认识明清对中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