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国宏 《乡音》2014,(7):49-49
"闲来无事不从容,信翻图册沐春风。书小难遮香气酽,醉了春秋醉夏冬。"朋友写给我的这首诗,是对我多年痴迷"小人书"的真实写照。连环画俗称"小人书"。谈起它,很多人会如数家珍且怀有一种亲切感。我更是不例外。我收藏小人书已近20个春秋。这些年来,我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收藏了数万册各种开本、题材、品相的小人书,装了满满三大书柜。谈起集藏的初始原因,大致有三:缅怀流逝的岁月。童年时与小人书相濡以沫的那些日子,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位于西单商场旁的中国书店举办了一个小人书展卖活动,共有一万多种、两万多册小人书参展。这些书都是中国书店近半年来从民间收购的,以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小人书为主,也有解放初期和解放前的。此次书展吸引了很多人,光顾的读者是平时的20倍,书店的营业额也由此增长了近10倍。来看小人书的多数是大人,也有孩子,这其中既有怀旧者,也有收藏受好者。小人书学名又叫连环画,它是在图书的插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世纪初,随着西风东渐,自由民主意识进入中国,新文化运动要让最大多数的民众走向自觉,开始将文绉绉的文言文改为白话文,小人书便担当了世纪赋予的重任:用简洁的线条和凝练的  相似文献   

3.
怀念小人书     
西风 《观察与思考》2010,(10):58-59
每一种怀念都与经历息息相关。譬如我对小人书的怀念,这种记忆亲切而又清晰,并夹杂着一缕淡淡的忧郁。小人书是我小学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因为它的存在,我稚嫩的心野宛若升起了绚丽的彩虹,我憧憬着梦想的种子,就是在小人书这片精神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的。  相似文献   

4.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彩色的封面,内页则是黑白的插图。每幅阁下面,都有简洁的文字可供阅读。它是我生活中最早的启蒙读物,陪伴我一路成长,使我童年的美丽时光无比快乐。小时候,娱乐项目非常少,也没有什么游戏可玩。对于孩子们来说,“小人书”的诱惑简直无人能够抵挡。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没有余钱为我买“小人书”。所以刚上小学时,我只能跟关系好的同学借着看。也因此,对家中有“小人书”的同学,我无比羡慕。  相似文献   

5.
<正> 儿童图书市场争奇斗妍,少儿书籍、幼儿读物、音像制品琳琅满目,而曾经是我国最普及、最抢手的连环画——小人书,却难见了踪影。但是最近,一本名为《大亨·大班》的小人书却在市场上热销,重新掀起了一股“小人书”之风。这两套连环画是由著名画家戴敦邦和孙愚根据著名作家沈寂的小说《上海大亨》和《上海大班》改编而成的。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售出了5000套,这给因受到动漫冲击而在低谷徘徊的连环画带来了一线振兴的希望。于是有不少专家表示,《大亨·大班》的成功标志着小人书并非穷途末  相似文献   

6.
家住北京丰台卢沟桥的苏玉玲,8岁那年被打靶的流弹误伤,击中胸椎,造成高位截瘫。父母亲要工作还要照顾其他孩子,决定把她送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少年的苏玉玲整天呆在病床上,特别寂寞,福利院阿姨就从图书馆给她借小人书看,苏玉玲就照着小人书上的画信手涂鸦起来。16岁的时候,福  相似文献   

7.
在我家的储柜里,保存着一摞"小人书"。两次搬家,妻子清理废旧杂物要扔掉,都被我顽固地保留下来。"小人书"与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的少年时代几乎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那时在学校学不到什么知识,闲暇时间也没什么课外书籍可看,感觉十分  相似文献   

8.
读者万岁     
<正>16年前,北京日报《作家写真》专栏刊登了刘恒的报告文学《小杨教书》。他用6个字概括了我的一生——读书,教书,写书。我出生于湖南岳麓书院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没有别的,只有书。书架上、箱子里、墙角旮旯全是书。我从小爱读书,起初看小人书,与小伙伴们互通有无。小人书看完了,就看大人书,家中有4个竹制大书架,我从最低层能摸得着的地方信手拈来,拿到什么看  相似文献   

9.
读书这点事     
张锋 《人民公安》2011,(5):60-60
这从我儿时酷爱小人书谈起。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能解决温饱问题就不错了,哪还有钱去买书?  相似文献   

10.
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道乡水田坝村,有一位叫周莹的农村妇女痴迷于文学。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她在种田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写了一本20万字的长篇小说《十里弯弯路》。一1971年6月20日,周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家。七岁那年,周莹第一次跟奶奶去供销社买日用品,她看见柜台摆着各种各样的小人书,央求奶奶给买一本。看着手中不多的钱,奶奶极不情愿地买了一本。捧着小人书,周莹欢天喜地,觉得比过年还幸福。10岁时,父亲咬咬牙将她送到了村小学。全校学  相似文献   

11.
品相     
要解释品相一词,每人眼里,定位自是不同。先说书。我之爱书,出道甚早。只是,那时家里穷,哪里有闲钱买书。所接触之书,最早是小人书,也不过寥寥数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绘本”,有图有文,其实相当于中国的“小人书”。有一种略显夸张的说法是,日本“绘本”的发展,从基础上保证了人才的发展。理由是,孩子们看绘本,有助于激发想象力和好奇心。  相似文献   

13.
高红十 《人民公安》2013,(15):36-37
柜顶上的《红楼梦》 我从小学四五年级起疯狂读书——那会儿掌握的词汇量与理解力可能刚够包裹一个故事一本小书。当时课外读物少得可怜,小人书有限,少儿杂志稀缺:家长越不让读的书越是百爪挠心般偷着读。譬如放在柜顶上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14.
我和篆刻     
犹记少年时代,每到学校放学放假,同学们纷纷都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福大乐地——或抓鸟或踢球,要不看小人书和漫无边际地胡侃海聊。那时的我,总觉得玩那些不够格调,便大多呆在家里看看自己喜欢的书,要不跟着长辈问这问那。  相似文献   

15.
郑恩田,男,山西省阳泉市人,1942年6月生,自幼酷爱书画,以临“小人书”起步。偶得叶浅予先生所著《怎样画速写》一书教诲:一个爱好者如能画3000张人物写生,他就可望成才。这对郑恩田如拨亮的明灯,茅塞顿开。于是他便在田间地头、农舍村落,认真地去“写生”,坚持数年。  相似文献   

16.
数字新生活     
季霜颤瞿蹂飘蓄爆瞿 鬓韶剔司展断款~耐 磊蒙嚣数等原理卿,郝 束取代琴弦的激光琴 ④一级寸霍漪伟泉2)岁生曰定之天汕防所用 蜘马照相机记录他全天的工作情邑给他远 方的示娘发五电岳县件共享生州快乐- ⑤丰子游对正将儿童从卡通玩具和小人书中 吸引过来,数字新生活  相似文献   

17.
“学费”     
我们夫妻俩都是聋人,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我们有自知之明,既然辅导上有困难,只能尽力供养他们上学。靠工薪供两个孩子读书,日子过得艰辛,但我们仍然很高兴,视孩子读书为家中头等大事。 儿子很小的时候,他爸爸就给他买了很多小人书,五岁时他就能给爸爸妈妈讲《甲午风云》的故事,那维妙维肖的手势动作逗得爸爸妈妈发笑。同事和邻居小  相似文献   

18.
<正>留守儿童想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电话,孤寡老人想要生活用品,小学生想要一本小人书……在来宾市兴宾区裕达社区办证大厅墙上,居民们的这些"微愿望"志愿者们都可以帮助实现。近年来,来宾市掀起了一股认领"微愿望"的热潮,各社区纷纷成立工作站。为了提高社区幸福感,裕达社区从做好服务、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入手,重点征集孤残老人、空巢老人、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微愿望",并主动联系单位、党员帮  相似文献   

19.
与书同行     
《乡音》2007,(10)
吃过晚饭,我靠在床上,手边放着当天的报纸,还有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和杂志,细细品味。女儿在地上玩儿着她的玩具,认真地给布娃娃剪头发、涂口红。这是我每天最放松、最惬意、最满意的时刻。读书是我的最爱,读书的感觉真好。小时候的农村,书是很匮乏的。上小学时,除了语文、数学课本,似乎就没有什么课外书。一次,父亲从城里的亲戚家驮回了一大袋人家淘汰的小人书,我们兄弟4个如获至宝,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10)
正"市市有书城、县县有书店、乡乡有网点、村村有书屋。"这是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然而,市县级书店在互联网时代下艰难转型谋求生存发展,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简称"乡镇网点")陷入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困境。"70后"媒体人韦波回忆童年乐趣,最开心的事就是到镇上供销社买小人书。在物质贫乏的生活中,这比吃到水果糖还令人心花怒放。"但是,现在回到桂西北老家,镇上已找不到卖书的地方了。"韦波说,杂货摊上偶尔会摆出来几本图书,要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