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湘刚 《前沿》2005,(3):123-125
公民劳动权属于人权的重要内容, 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的一项重要权利, 世界许多国家在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劳动权。近年来, 学术界、实务界、新闻媒体给予了公民劳动权及其宪法救济问题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 只有对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的劳动权的涵义及性质进行研究, 才能对劳动权的宪法救济问题得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失业、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从1951年起我国就建立起以劳动保险、公费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与  相似文献   

4.
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济工作,切实保障社会救济对象依法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使他们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丧失劳动能力时得到必要的救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救济制度,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纵观《条例》,对社会救济工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给予了很好说明:(一)关于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问题《条例》把下列人员列入社会救济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  相似文献   

5.
黄丹  李军 《人民论坛》2014,(5):107-109
法治的最基本含义就是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而对公民权利的最有力救济应是宪法救济。当前,公民基本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对公民信访权利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制度化的设计安排,建构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相适应的法律保障体系。这对于协调多元的社会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雪云 《人权》2005,(1):15-20
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立法、司法、行政等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劳动法》、《教育法》等在内的一系列保障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律体系。劳动权 中国高度重视公民的劳动权,依法保护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各种措施,使公民在年老、患病、失业、遭遇灾害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也是一种法律制度。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  相似文献   

8.
黄丹  李军 《人民论坛》2014,(14):107-109
法治的最基本含义就是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而对公民权利的最有力救济应是宪法救济。当前,公民基本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对公民信访权利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制度化的设计安排,建构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相适应的法律保障体系。这对于协调多元的社会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权利是由传统的自由权性质的经济自由发展而来的新型权利,它具有国民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性质.出于保障公民独立的经济地位的需要,现代宪法中的经济权利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逻辑自足的复合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其中财产权是对传统的经济自由的吸纳,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是新发展出来的社会权,目的在于弥补传统经济自由的机会平等的不足,为公民的独立经济地位的形成创造条件平等.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也呈现出多样性,对财产权的保障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妨害请求的模式,而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依照国情,采用方针条款、宪法委托、制度保障、作为请求等复合模式.就我国宪法来看,经济权利的性质和内涵仍存在争议,宪法保障仍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宪法意义上的劳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健  刘剑 《前沿》2007,23(2):134-137
劳动权的产生、入宪,并被载入国际法,充分显示其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劳动权是一项复合型权利,它依存于生存权,并同财产权高度关联。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劳动权是宪法应有之义。但劳动权并非不受限制,划定私有劳动权的“消极权利”边界是对宪法的极大维护。  相似文献   

11.
赵殿国 《政策》2002,(9):20-22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七五”计划提出:“抓紧研究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试点,逐步实行。”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2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这是我国卫生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对血液的管理步入法制轨道。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关心和重视。献血法确立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禁止血液买卖,为保障公民安全输血和用血提供了法律依据。一、制定献血法的必要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卫生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七五”计划提出:“抓紧研究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政府和社会为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通过制定各种措施 ,使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或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困难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一定物质帮助 ,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社会优抚等方面的内容。在现代社会 ,各国都是通过立法使社会保障成为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 ,并使之具有强制性、普遍性、互济性和社会性。如德国就是通过制定《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等 ,在世界首先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各种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保障 ,…  相似文献   

15.
熊秋红 《人权》2009,(6):34-36
一、中国人权保护的司法建设概述 人权保护首先需要在一国的法律中确认公民的一系列基本权利。在法律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之后,如果一个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那么,他在法律上所享有的一切权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司法是进行权利救济的最后手段,也是最为有力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8个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并明确提出,破产企业保险期满无法重新就业的人员,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由民政部门给予社会救济。这是新形势下社会救济工作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有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社会救济的任务加重。由民政部门承担破产失业人员救济工作,扩大了传统的社会救济范围,增加了新的救济对象,使社会救济的人数增多,工作量加大,任务越来越繁重。 ——救济工作的难度增加。传统的民政救济工作相对稳定,便于管理。破产失业人员是处于一种流动状态的,这部分救济对象大多有劳动能力,他们在得到社会救济的同时,还在不断寻找新的职业或其他生活来源。他们的经济状况变化快,不稳定,难于掌握,做好这项工作的难度较大。 ——救济经费严重困难。目前,社会救济经费主要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低保条例》)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保障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城市低保制度的法律支持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运用法律、行政法规、条例等来界定、明确、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宪法》为建立城市低保制度提供了根本的法律支持 《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据此《低保条例》第2条规…  相似文献   

18.
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政策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这已被世界各国政府所公认。从经济的角度看,它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也关系着微观经济单位的效率。从社会的角度看,就业问题关系着广大社会成员的生计,关系着社会公平与公民劳动权的实现,影响社会秩序以至政局的稳定。因此,许多国家都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对待就业问题,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生产和增加就业。  一、部分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  美国:近十几年来,当其它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9.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知道如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进行救济,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等。因此,课程标准构筑了公民与法律这一板块。教材下册从第九课开始,集中介绍与青少年联系比较密切的权利和义务。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含义和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的内容,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以及妇女、…  相似文献   

20.
据 7月 2 1日《羊城晚报》报道 :广东有政协委员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案建议 :应对无可救治的晚期癌症患者实行“安乐死”。近日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否决了该提案 ,理由主要有二 :一是立法实行“安乐死”有违《宪法》。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生存权是《宪法》直接保护的权利 ,不管实行“安乐死”自愿与否 ,实际上是对生存权的剥夺 ,违背了《宪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