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完善我国侦查辨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认是侦查机关为查明案件事实或审查犯罪嫌疑人而组织安排的有关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人、物、场所进行识别的一种措施。[1]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与辨认相关的条款,《公安机关办理刑事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日趋复杂化、高智能化,使得我国反腐败形势越来越严峻。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侦查措施已不能满足当前职务犯罪侦查的需要,有必要在立法上完善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措施,规定侦查机关有权采用特殊侦查措施。这些特殊侦查措施包括秘密监听监视、秘密录音录像、秘密搜查、秘密辨认和诱惑侦查等。由于特殊侦查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侵害,为此国家应权衡利弊得失,在法律上规定侦查职务犯罪所需要的特殊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刑事辨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认是侦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侦查行为,其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性要求,辨认笔录的使用也必须符合证据规范.对此,域外国家立法大都对其进行了规定,司法实践中也不断通过判例对其加以修正;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辨认制度,现有的相关规定简陋粗疏,无法对侦查实践进行指导与约束.应当改进我国的辨认制度、明确辨认的法律性质、完善辨认规则体系,加强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规定辨认笔录的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4.
完善辨认证据效力之构想——从佘祥林杀妻冤案说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黎明 《政法学刊》2005,22(5):32-34
佘祥林杀妻错案的酿成,源于对尸体之辨认错误。辨认的目的是为取证和查明案情。我国刑事诉讼法虽未规定辨认为侦 查措施,但辨认与某些法定侦查措施如言辞证据并无根本差异。辨认结果的证据效力与辨认主体、辨认客体、辨认过程密切相关 辨 认结论作为证据的使用条件必须要严格按照辨认的规则进行的,方法没有错误;辨认结果是科学可靠的;辨认的结果得到其他侦查 材料的印证。在立法上提出关于辨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建国  张建兵 《河北法学》2012,(12):195-197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刑事诉讼法在"侦查"一章中增设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五个条文,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新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将技术侦查措施的授权从普通法律提升到国家基本程序法的高度,是惩治职务犯罪的现实需要,符合强制侦查法定原则,兼顾了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需求。结合新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中运用技术侦查措施的一些相关问题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王家鹏 《法制与社会》2012,(20):289-290
打击毒品犯罪中,诱惑侦查措施经常被侦查机关所采用.本文以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为视角,从诱惑侦查在毒品犯罪侦查中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入手,结合我国毒品犯罪侦查实践,探讨毒品犯罪侦查中诱惑侦查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侦查活动中,辨认被广泛运用,通过辨认所获得的材料有不少当作证据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和认定犯罪。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辨认在刑事侦查中的地位以及辨认的具体程序,目前法学界对辨认的解释和司法实践的做法不尽一致。本文就刑事侦查中的辨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刑事侦查中的辨认,是指在侦查过程中,为了审查某个人是否同犯罪有联系,或者某个同犯罪有联系的物是否属某人所有,或者为了查明无名尸体的身份,而将该人、物、尸体提供被害人或证人进行识别的一种侦查活动。提供辨认的一般是人、物或尸体本身, 有时也可能是人、物、尸体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是关于什么是“侦查”的法律定义。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法律定义,特别是其中有关的“强制性措施”呢?对此,法学界在认识上是不一致的。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刑事诉讼法上的侦查,  相似文献   

9.
万毅 《现代法学》2012,(6):180-193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后增加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但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即仅笼统规定侦查机关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有权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而并未明确列举可采取的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种类和手段。与此相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这一章节下同时授权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此即"乔装侦查措施"。问题在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乔装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同样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除列举性地规定了作为乔装侦查方式之一的"控制下交付"之外,并未在立法上明文列举乔装侦查措施的具体类型和方式,其结果是造成《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技术侦查措施"、"乔装侦查措施"等基础概念含义不清、相关法条内容模糊,减损了法条的可操作性,威胁到司法的确定性,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冲击《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的终极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施行在即,上述基础概念的界定问题不解决,司法实务中将无法正确操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与"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相关的程序与制度。因此,应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对"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这两个基础性概念进行规范解释,勘定"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的合理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0.
彭新林  毛勇 《法学杂志》2014,(3):106-112
腐败犯罪侦查中运用特殊侦查措施是破解腐败犯罪侦查困境、落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要求、彰显严厉惩治腐败犯罪刑事政策,以及维持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平衡的需要。2012年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补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的有关内容,进步意义显著,但也还存在不足。推进我国腐败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的发展完善:一是要认真贯彻实施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有关规定;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腐败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立法;三是要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14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技术侦查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技术侦查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  相似文献   

12.
辨认是侦查实践中常用的一种侦查措施。由于我国立法的粗疏,辨认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因辨认错误而引起的错案时有发生。本文从辨认与错案的关系入手,探讨辨认错误的成因,进而提出构建我国辨认规则的想法,以期能规范辨认行为,提高辨认的准确率,减少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俞永梅 《法学杂志》2003,24(1):36-37
秘密监听、录像权是指采用秘密手段获取与犯罪有关的言词及相关行为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 1 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未将秘密监听、录像作为法定侦查手段加以规定。但是 ,1 993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 :“国家安全机关因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需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 ,可以采用技术侦察措施”。 1 995年通过的《人民警察法》也规定 :“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经严格的批准程序 ,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而检察机关在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时 ,却没有有关的法律规定可以采…  相似文献   

14.
冉琦 《法制与社会》2010,(5):253-254
秘密侦查措施作为打击和惩罚犯罪的有效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它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侵害性。因此,需要对秘密侦查措施的应用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以对其进行规范和制约,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然而在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本文认为值此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将秘密侦查措施纳入刑事诉讼法的统一调整范畴,赋予它以合法性、正当性,并规定严格的程序来遏制它的侵害性,避免对公民个人权利与隐私的过分侵害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郑雷 《中国检察官》2013,(17):63-66
技术侦查作为一种应对犯罪形势新变化而为侦查机关在重大犯罪中广为采用的侦查措施,已为美、英、德、意、日等西方先现代化国家在立法中所确立并规定了严格的实施程序。我国在继1993年制定的《国家安全法》和1995年制定的《人民警察法》规定技术侦察措施后,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中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作为一项刑事诉讼法新设立的极易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侦查措施,必须予以规范、制约和监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先现代化国家在技术侦查措施使用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6.
秘密监听是采用秘密手段获取与犯罪有关的言词信息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均未对秘密监听作出规定。但1993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和1995年通过的《人民警察法》均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用技术侦察措施。无论是我国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均认为秘密监听属技术侦查措施的一种。那么,到  相似文献   

17.
高原 《证据科学》2013,(5):554-565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新《刑事诉讼法》中,辨认笔录第一次以法定证据的形式出现在了我国的刑事立法中.随后出台的配套司法解释以《刑事诉讼法》为依据,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人身辨认证据规则体系,这改变了长期以来辨认笔录作为证据于法无据、作为侦查线索运用混乱的失范局面,是一个显著的进步.但规范层面的概念界定并没有完全消除理论上对于人身辨认证据种类方面的争论,人身辨认在证明对象、心理机制和证明方式上与相关言词证据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人身辨认证据规则的适用增加了困难.因此,有必要从人身辨认证据种类界定入手,探究辨认证据在证据规则适用上的特殊问题,力图强化辨认证据的审查判断,以降低错误辨认的可能性及其对案件实体结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辨认是识别和确认嫌疑人等有关案件证据的一项侦查措施,在侦查和司法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辨认主体和客体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在实施辨认阶段时出现差错。本文指出为了更好的进行侦查和为审判提供正确的证据,我国应加强防范错误辨认,以便更快更准确的缉捕犯罪嫌疑人,提高办案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强制性措施是否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一项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里侦查中所指的“强制性措施”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五种强制措施是否同一概念,有无联系和区别?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强制性措施与强制措施在含义上和外延上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赋予特定含义和内容的概念,除此之外不能再有别的强制措  相似文献   

20.
侦查辨认是在侦查活动中运用广泛的侦查措施,辨认结果以辨认笔录的方式成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实务中,辨认规则作为辨认活动开展的核心尤为重要,但也存在诸多值得考量的问题,文章将针对辨认规则的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