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与王子同窗     
这是个专给外国人办的日语高级班,全班共17名学生,来自9个国家,皮肤红黄白黑,地点东南西北,课堂上叽哩哇啦什么腔都有,热闹非凡。原先还分汉字圈、字母圈两部分,因为老师少,加之学生们又有一定基础,就把两部分合到一起,由山田先生统一教授。 合班那天来了个穿白袍的男人,因为穿着特别,所以在人堆里很惹眼。上课前进行自我介绍,他说自己叫什么什么“罕”,包括先生在内谁也没有听清,他  相似文献   

2.
陆勇强 《新青年》2002,(2):26-27
歌王帕瓦罗蒂与一位来自于西北山区的歌手有一段真挚的友谊。歌手的名字叫黑海涛,当时是北京音乐学院的学生。有一年,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顺便去了北京音乐学院。许多人都希望帕瓦罗蒂能看中他们,如果收他为徒,那一切都功成名就了。许多家长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安排自己的子女与帕瓦罗蒂见面。而黑海涛不行,他在北京没有背景。当帕瓦罗蒂与那学生见面的时候,黑海涛没有办法走进教室去见帕瓦罗蒂。  相似文献   

3.
朋友     
公元1490年,有两个年轻的朋友———杜勒和克尼格司登,他们都是奋发上进的年轻艺术家,因为他们都很穷,所以只得一面学艺术,一面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由于工作占用了太多时间,所以在艺术上的长进很慢。最后两人约定,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继续工作来维持两人的生活,另外一个则去专心学习艺术。结果杜勒中签了。他开始一门心思学艺术。而克尼格司登则只得去工作以维持两人的生活,他们还约定,一但杜勒学成,就支援克尼格司登去学艺术。从那以后,杜勒到欧洲的许多大城市去学习,世人都知道,他不仅具有才华,而且富有天分。等他学成以后,他就…  相似文献   

4.
《新青年》2003,(9)
细雨老师:你好,请你耐心地将我的信读完,好吗?谢谢我是河南省某院校的一名学生,性格内向,心地善良,但我却做过一件连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的事。几年来,因为这件事,我失去了很多,我想请你来帮我解开这个心结。这应当从5年前说起,我家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个弟弟,我只比他大两岁,我们的感情一直都不错。那时我上初三,一天下午,家里只有我和他,由于一个小东西,我俩争起来,谁也不让谁。片刻之后,我看到弟弟很生气的样子,感觉自己毕竟比他大,该让着他,就想让给他算了,谁知,弟弟竟对我说:“你不是这个家里的人,这家里的东西本来就不是你的,你应该滚出去。”我呆住了,顿时泪流满面,一个15岁的少女哪能受得了这种打击,此时此刻,说我的心都碎了一点儿也不过分。其实,我在早几年前,就已经知道了我不是妈妈亲生的,但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都对我很好,而且他们把我从小带大,我们很有感情。可是,我从没想到,这件事会以这种形式,用这种语言被家人揭出来。我傻了一般,只是知道哭,我觉得惟有哭,才能洗刷掉自己的伤心和耻辱。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7,(4)
见过两个人,穿衣服都很有趣。一个终年穿黄,黄裤黄褂黄腰带,脖子上还围着长长的黄围巾。神情倨傲,旁若无人,穿行在闹市丛中,一任围观和议论。颇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理由么,有的,他认为自己是皇家血统,非如此不足以自表身份。另一个终年着青,青衫,布鞋,管学生叫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2007,(2):55
之前,在青岛某海滩,有个孩子被海浪卷走,立即有两位中国人奋不顾身冲向怒海,但是,他们都被大海吞噬.这时有个美国留学生,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条长绳子,先自行用它在自己的腰部迅速地扎好,然后把绳子一头交给几个游人,特别强调说自己如果被巨浪冲走,就赶快把他往岸上拉……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7,(4)
每年的寒暑假,家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访。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的物质享受,倒是精神上,因了这些千里迢迢赶来看他的学生,而始终舒畅开怀。我很佩服父亲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教出如许多的优等生来,所以等到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便发誓要像父亲一样,能让更多的好学生记住自己。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有一股子傲气在。但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原谅他们的这种骄傲。因为只有优生才能让做老师的感到光彩和荣耀,在与同事们无形比拼的时候,也会为如此优秀的弟子觉得自豪且得意。况且,在教学成绩与奖金挂钩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很少有一位美国总统在卸任后仍然风光无限,他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过在任的总统。这也许就是克林顿了。4年前,克林顿从总统宝座上下来,他出书、访问、演讲……每一项活动都影响着人们。所有的报道都在重复一个相同的结论:克林顿为什么那么忙,是因为自己惹下风流官司,背负了1000多万美元的巨额债务,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但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克林顿这辈子从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他就是一台工作机器。是什么让一个人变成工作机器的?我们来看两个小小细节。克林顿在任时,曾说过这样一段十分悲观的话,他说,我父亲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他还很…  相似文献   

9.
洲沙漠深处,曾经有许多土著部族,那时,这些势力为争夺牲畜和谷物混战不休,各族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后,一个年轻人统一了这些部族,成为四方敬仰的酋长。人们在酋长的统治下,一直过着安居乐非业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年轻的酋长成为了满头银发的老人,老酋长决定寻找一个像自己一样让人敬服的接班人。老酋长的方式很独特,他在自己门前放了一个盛满水的木盆,然后在水里放了一块石头,但这块石头竟然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然后他向所有人宣布,谁能回答出这块石头为什么能飘浮起来,谁就是下一任的酋长。听到这一消息,很多想当酋长的人都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急三火四地跑到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第一个是真实。你告诉我的消息,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那个人踌躇着说“:不,正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果真很重要吗?“”并不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既不真实,也非善…  相似文献   

11.
一生之水     
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的婚姻只是一场交换。认识他时,她29岁,女人到了这个年龄,多数都失去了对爱情憧憬和向往的能力,更何况,因为腿疾,二十多年来她根本不曾体味过爱情真正的滋味。他32岁,自幼家贫,父母双亡,为供两个妹妹读书,至今未婚。她的父亲开着几家公司,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独独放不下这个宝贝女儿。为了这桩婚事,她父亲答应给他们一套装修豪华的房子,在公司里为他刚毕业的妹妹安排了职位,条件是:他必须照顾好自己行动不便的女儿。这种一开始就利害分明彼此牵制的婚姻,也未必就真的不好。他是个温和干净的男人,不大说话,脸上总是有温暖随…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更是冷漠,看客现象是鲁迅最心痛的一个现象,在很多作品里——小说里、杂文中,他都描写过,而鲁迅这种人他思想永远是超前的.不但一般的群众不能理解他,就是多数知识分子也很难赶上他,跟不上他思想的节奏。我们不能说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我们起码可以说,真理首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这个问题上多数人是落后的,我们可以举一些科学上的例子,比如说目心说、地心说,当人们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转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肖老师:你好! 我是一名23岁的女孩子,和许多女孩子一样有一颗爱美的心灵。可我从小就是个健壮的孩子,长大后也比别的女孩子要胖一些。所以我就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方法减肥(药物、健身、节食),可以说能用的办法都用过了,可是仍不见效果,心理上也自卑了许多。每每和男孩儿交往时总觉得自己长得很胖很丑,树立不起自信,即使有人对我给予关心和爱护,我也总以为他们在骗我,不敢面对感情,生怕自己受伤。久而久之,他们都离我而去,说我像块冰,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都是我的自卑心理作怪。  相似文献   

14.
中越传统文化发展论纲: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两国是历史上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这是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共同看法.然而,中越传统文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又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权充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应该明确相应的概念和范围.本文所说的“中国”的地域,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越南”为现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范围,与历史上的“中国”和“越南”的地域范围不完全相等.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步形成、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中越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要在一篇论文中全面涉及两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  相似文献   

15.
正生活中,老锣好像什么都会——发面,包包子,做奶酪,打家具……龚琳娜两次做月子都住在老锣父母家,"月嫂"老锣给龚琳娜炖猪蹄汤。一个人怎么可以会那么多?锣:我一直都很喜欢学。现在我遇到事情,很容易发现重要的点在哪里。我经常听到人说"我不会",对自己说不会,是对自己关上了门。学得多,了解各种不同,就不容易绕在一个小框框里。音乐的合作中也会有许多这样的碰撞。龚:我唱歌有时就会有个框框,这是我老师教我的,就应该是这  相似文献   

16.
闲话闲章     
李国文 《海内与海外》2007,(8):39-39,38
有一次,送了一本自己的书给一位老先生。他翻开来,见到扉页的题签,笑了。阁下这印章想必是在马路边小摊上刻的吧!这倒也让他猜个正着。过了一些时日以后,此老将一方  相似文献   

17.
坚持 不放弃     
苏建华和王冬超都是高高的个子有着明亮的眼睛。当得知要为《新青年》杂志拍摄封面时,两个女孩子都露出美丽的笑容。来自吉林艺术学院、学习戏剧表演的苏建华有一种典雅的美;来自新丝路职业模特学校的王冬超则有一种前卫的美。已上大四的苏建华讲起她参加最后一场告别演出,对学弟学妹们说过的话:“马上就要毕业了,想起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次在学校登台演出……回忆4年的大学生活,难忘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在上学期间,也经历了许多困难,上过火,流过泪。不过我庆幸自己每一次都坚强地挺了过来……我送给所有学弟、…  相似文献   

18.
雅士丁三     
丁三是位雅士。从我第一眼看见他时就那么认为,这点是不用进行分析与研究的。无论从外表长相、言语谈吐,还是为人作文,丁三都尽显风雅。可我,是个俗人。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摆脱不了“俗”这个字眼儿,这点也是一看就知道的。丁三与我有3大共同点:单身汉、穷酸、都与文学有点缘分。有了这3个共同点,我们不成为朋友就不太正常了。我们都是单身汉,从小到大打光棍打了差不多21年,也必然继续打下去。直到有哪两个伟大的女生,能够真正发现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的那一天,也许就可以结束光棍生涯了。当然,那天遥遥无…  相似文献   

19.
一、在南非看高考每年一月中旬,是南非各个高等院校发出入学通知书的日子。同我们国内一样,各种媒体都很关心这件事,纷纷报道有关高考录取的消息。许多学生匆匆赶到学校,在"红榜"上查找自己的名字,找到的哇哇地大叫,相互拥抱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1805年4月2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丹麦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小便忍受着贫困与饥饿的煎熬以及富家子弟的奚落和嘲笑。但他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摆脱歧视,成为一个受世人尊重的人。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或者给他的玩具娃娃缝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亲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亲倾诉他想成为一名演员或作家的梦想。可就在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处境更加艰难。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要他去当裁缝工学徒。他哭着把他读过的许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