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08,(11):81-82
当西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伴随而来的是区域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原礼乐制度的影响下,长江流域的先民们也开始用贵重的青铜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当王公贵族们的奢靡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升华为精美的艺术品,冰冷的青铜便被赋予了生命。于是,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自身文化中孕育出独具个性的区域文明。相同材质造就了不同的器形,蕴含着不同的文化符号。长江流域古老民族创造的青铜文化犹如群星闪烁的夜空,异彩纷呈。巴蜀的神秘、湘楚的浪漫、吴越的隽秀,都在一件件青铜器中凝聚成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长江文明创造出青铜时代的又一高峰。  相似文献   

2.
文摘     
青铜器及司母戊鼎、司母辛鼎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等优点(纯铜熔点一般为摄氏1083度,加锡15%,便降为摄氏960度),较适宜于制造工具、武器和各种器皿。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技术和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考古学上称为青铜时代。我国的青铜时代相当于原始社会末期和  相似文献   

3.
春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龙头老大”,理所应当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民俗的舞台。有句话说得好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只有强盛民族的才能被世界接受并领一代之风骚。近年来,欧风美雨吹遍了中国的大中城市,“哈韩”“哈日”成了许多少男少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2006,32(6):95-101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族逐步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周至清末,一直沿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音”法对乐器分类.“金”即指青铜乐器,用铜与锡的合金制成.青铜乐器是我国青铜时代彝器中的重要器物,它不仅具有彝器的共同特征,如制造工艺精湛,形制多采多样,文饰繁缛奇异,代表了青铜时代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成为统治阶层权力和礼治的象征.还因它已具备较复杂的声学机制,如能测出音高,碰奏或击奏发音,音色纯净清脆;成组编钟按十二平均律调音组合,是我国最早的旋律乐器中的一类等;加之青铜耐腐,埋藏丰富,青铜乐器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文物遗存中保存完好,种类齐全,研究价值极高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吉永生 《创造》2002,(6):9-10
近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以科学、民主、自由、法治等为核心要素的普适性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和冲击波,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有人在为风雨飘摇的民族文化的前途问题感到深深的忧虑。中国也概莫能外。于是乎,举国上下关于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的主张被提出来了;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州、县、乡)”的方案开始实施了;关于“拯救京剧”以及其他国粹的呼吁更是此起彼伏……但是,我们在研究民族文化的时候必须勇敢  相似文献   

7.
代表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足以使我国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文化,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一项伟大使命。社会主义文化要赢得国际社会日趋激烈的文化创新竞争,就必须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先进与否,不能只看文化“纯度”即民族性和凝聚力,还要看它的“广度”即开放性和影响力,更要看它的“深度”即渗透性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8.
集约农耕──中国文化赖以发展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5000年文明史连绵不断的国家,国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民勇敢勤劳,创造了自成一体的灿烂的古代文化文明。当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陷入分裂和动乱的黑夜的时候,文化的内聚性使中国各民族能够排除干扰,创造出了独特的宗法一体化结构的政治制度,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伟大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政治才干使它能够把一个比整个欧洲还要庞大,还要纷繁的国度统一起来”。“尽管内聚使中国古代文化具有一种保守的停滞性结构,但其内部却有着顽强的难以摧毁的生命力,使中国历史得以连续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为对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对于构成民族重要因素之一的文化,从来就是非常重视研究的。传统民族学对于“文化”的研究更为重视。在欧美一些国家还把民族学称之为文化人类学。在国际上民族学研究中有许多和文化有关的术语,如“文化区”、“文化层”、“文化圈”、“文化中心”、“文化边缘”、“文  相似文献   

10.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高菊、史传林二同志在来稿中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持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有了民族的认同感,一个民族才可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开放性或世界性又是统一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独立性”与“世界性”。“独立”与“孤立”是不同的,如果把二者混淆起来,就会陷入民族文化封闭主义、中心主义、排外主义、自大主义;如果误解了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可能会导致对强权文化的盲从与迷信,将我们的现代化认同于西方文化,则陷入民族虚无主义,由此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11.
乘皖江之风 兴“八宝之地”──访铜陵市副市长王永锡本刊记者魏毅泱泱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造就了中国古铜都铜陵。早在商周时期,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便在这块热土上开掘矿山,冶铜铸器,创造出璀璨的青铜文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雄劲的皖江风潮中,铜陵...  相似文献   

12.
春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龙头老大”,理所应当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民俗的舞台。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只有强盛民族的才能被世界接受并领一代之风骚。近年来,欧风美雨吹遍了中国的大中城市,“哈韩”“哈日”成了许多少男少女的代名词。中国的崛起让世界为之瞩目,中国的强盛更应重新焕发国人的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肩负着中国和世界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迹、文物等,也包括无形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些几千年古老文明的载体历久弥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白酒新机会与新挑战并存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家、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信息交流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很多优势产业都开始放眼于“世界”这个更庞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孕育仪式”是农耕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许多农耕民族都曾存在过的农业祭祀。作为古老的原始宗教祭仪,它寄寓着农业民族的许多观念和信仰,在农耕社会中经历着传承和蜕变的历史演进过程,近代许多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还有遗存。透过“孕育仪式”的文化表象,我们依稀看到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把握自然规律过程中所走过的一段曲折而漫长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杨波 《今日民族》2002,(6):18-19
在国家民委主办的“西部民族文化工作研讨会”期间,来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关世杰副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化中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策》的专题讲座,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全球化中民族文化的面临的形势和对策保护、民族文化与信息传播以及文化产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视角新颖、观点精辟,引起众多与会代表的关注。会议暇隙,本刊记者有幸对他进行了采访。文化也是传播记:您是研究跨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是什么让您开始关注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关:在国际传播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论及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6.
黑非洲与云南远隔重洋相距万里,历史上双方几乎不曾有过任何直接的文化联系与相互影响,把这相去甚远互不关联的两者放在一起议论,似有生拉硬扯之嫌。不过,正如中国文化是多元的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也并非只是由“中国”和“外国”这样两大块构成。中国以外的世界其实是千种万样形形色色的。进行中外文化比较,便有一个拿中国文化(以及拿中国文化中的哪一部分)与世界何种文化相比较的问题。把撒哈拉沙漠以南热带非洲的黑人文化与云南民族文化加以比较,可以为中外文化比较找到一个新的比较层面或另一个比较的衔接点,因为黑非文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吴胜家“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这一点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但“愈是开放的、世界的,便愈能丰富民族性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这一点可能就有异议了,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一、悠久的开放传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日益形成强大凝聚力的...  相似文献   

18.
为回答新世纪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 ,理论需要创新。理论创新的核心是坚持“三个代表” ,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民族文化 ,推进民族文化建设是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变革民族日常生活方式达到民族社会内部要素的协调 ,促进民族和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叶子 《中国减灾》2011,(2):30-31
回顾原始社会,曾经有一个全球性的“灾变时代”,世界各民族印象极其深刻。相当于西方《圣经》“诺亚方舟洪水”时代,以及中国“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时代。由于目前开始出现类似现象,因此我称它为“新灾变时代”。  相似文献   

20.
五溪地区东周时期土著文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东周时期五溪地区生活着土著民族,其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陶和青铜文化方面,从族称上看这些土著民族属古濮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