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城[2015]190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为建立健全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机制,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加强保护管理,我部制定了《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已有21处,居于世界前列,可称得上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大国。这21处世界遗产是:遗产名称遗产性质长城文化遗产北京故宫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湘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遗产泰山风景名胜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文化遗产庐山…  相似文献   

3.
自然遗产管理的“非营利”理念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遗产是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体,对自然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就是对这三种价值的统一发挥。遗产管理应该实行非营利制度,这是由遗产的价值和特性所决定的。在开发自然时,要在坚持遗产保护第一性的同时,坚持遗产资源的公益性、共享性,使遗产的利用开发为遗产地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服务。本文最后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为例,对遗产管理的"非营利"路径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决议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决议》(2019年11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全国省级人大首个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决议。)省级专项法规  相似文献   

5.
近日,喀纳斯景区入选国家首批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是新疆唯一入选的景区,为今后申报世界遗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位于中国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 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唐朝时就被封为“名山大川”。 1999年12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它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继泰山、黄山、峨眉山之后的中国第四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武夷山内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 武夷山属于丹霞地貌,由九曲溪、云窝、天游峰、一字天、水帘洞、虎啸岩、武夷宫、大红袍、莲花峰、闽越王城遗址等十大景区 108个景点构成。山与水的奇妙结合,人文与自然的相互辉映,加上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武夷山成为人们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7.
李强 《今日浙江》2012,(10):8-9
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许多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是不同自然、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活态体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  相似文献   

8.
声音     
[多样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已先后5次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了10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27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17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  相似文献   

9.
文化线路是世界遗产领域一种新型遗产类型,是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之间人们迁徙、流动和交往留下的线路遗产,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文化线路不是遗址遗迹的简单组合或线性遗产串联,而是不同时空下线路的存续状态和发展路径的总和。文化线路是时空演化的结果,承载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丰富信息。建构和营运好文化线路,实质是通过遗产保护性利用实现其时代价值。文化线路的功能是时空重构,本质是价值共享。当下,文化线路应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命运休戚、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为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物质和精神双重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泰山,几千年来被视为“五岳”之首。1987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副主席卢卡斯先生来泰山考察后说:“世界遗产具有不同特色,要么就是自然的,要么就是文化的,很少有双重价值的遗产在同一个保护区内,而泰山便是具有双重价值的遗产。这意味着中国贡献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特殊遗产。”当年泰山就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泰山古称岱山、岱宗,它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重要论述,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依法履行立法职能,制定批准了一系列法规,精心呵护八闽大地上一批批一个个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真宝贝",推动八闽文脉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16)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一批"世界遗产",在其漫长的名单上又增添了21个新名字,其中既有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也有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我国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和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皆榜上有名。近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湖北神农架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荣膺"世  相似文献   

13.
摘要: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文化作为“遗产”,被政府、文化持有者、外来者等不同主体表述和开发利用。在文化资本化的大潮中,遗产已成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利益的中介。由于不同主体之间的激烈争夺,地方性遗产的归属与表述并不比世界遗产明确。外来经营者迎合了地方政府对地方文化表征塑造的需求,因而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成为纳西刺绣的“代言人”。文化持有者本应具有更强的合法性,却由于客观能力的不足,在遗产的归属与表述中处于弱势。在遗产工业大行其道的当下,遗产的开发利用更应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出发。  相似文献   

14.
雄安新区文化遗产众多,如何以文化遗产为载体,挖掘雄安文化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让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灵魂作用,是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雄安新区建设应努力形成自然与人文景观共融的遗产环境保护方式、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的活力复兴模式,激发区域活力,实现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5.
近日,潍坊市潍城区政协、潍城区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组织有关文史专家、学者对潍城区有代表性的人文自然遗产进行了深入挖掘和重新整理,编辑出版了《潍城人文自然遗产》。该书收录了有关潍城区古建筑、园林、自然遗产、人文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先贤名人等史料46篇,约20万字,图片近100幅.全面反映和介绍了潍城区深厚悠久...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05号《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办法》已经2016年6月15日市人民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长黄奇帆2016年6月27日第一条为加强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的义务,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重庆市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缪家福 《思想战线》2004,30(1):88-95
"三江并流"地区自然的原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全世界罕见,它构成了三江地区资源价值的核心所在。世界自然遗产绝不单纯是对一个区域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共同特征的概括,更重要的是"三江并流"所具有的前瞻性内涵,即包括共通性和共识性成分在内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相关,它们内在的、固有的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资源可能转化为现代文明建构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2014年6月23日环江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使黔桂喀斯特构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这条走廊是壮、苗、白裤瑶、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构成了黔桂少数民族文化带。广西在全面推进桂林、北部湾、巴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的"世遗"品牌和"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开发与利用,构建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第四个国际旅游目的地,这对于打造广西旅游升级版,促进石山地区各族人民尽快脱贫致富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向云驹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文化空间或曰文化场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用来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文化空间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必须是一个独在的文化场,即具有一定的物理、地理空间或场所,  相似文献   

20.
姜山 《创造》2015,(10):80-81
很多人都说,丽江是一个去了就不想回来的地方;很多去过丽江的人也说,丽江是一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丽江的美景是人们来到这里选择停留的理由,而与悠远厚重的文化来一场高雅的邂逅,也是许多游客心中的向往. 文化是丽江的灵魂.丽江地处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地区,是羌藏文化圈、汉文化圈和濮越文化圈的重要交汇区,是中国西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独具特色,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多项桂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