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陪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 ,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法治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目前尚处于初级水平 ,制度设计整体粗糙 ,没有纳入国家权力机关管理视线 ,没有具体制度保障 ,因而需要从整体上重新进行精心构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应与司法体制改革同步进展 ,近期实行陪审法官制 ,将来实行陪审法官和陪审团制。为确保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 ,应将其在宪法、法院组织法、各项诉讼程序法中固定下来 ,实现人民陪审制度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陪审是现代民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司法制度,其早期的理论基础在于同类人审判,其后在制度发展中获取了新的功能——保护刑事被告人,在步入现代民主社会后,陪审制度更拥有矫正审判异化症,调和法官精英化与民主化之矛盾,建立司法与民意理性的交往协商机制的重大功能。这其中,实现审判民主和达成关于审判公正的共识是支撑陪审制度的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制度是遏止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平、公正的一项司法制度。应尽快制定一部《人民陪审员法》确立人民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科学确定陪审的方式和范围,细化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法律职业者参加法庭审判,与职业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司法制度。其初衷在于扩大司法民主、强化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但在制度层面却有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5.
陪审制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实现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步入现代社会之后,陪审制的价值主要包括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司法监督等方面。但现实中,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行状况与其确立之初的价值意涵存在紧张关系,为此,有必要结合河南“人民陪审团”改革试点的实践,从人民陪审制模式的选择、人民陪审员的选任程序、陪审员与法官的分工与制衡机制以及陪审员的责任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我国人民陪审制作全方位的检视。  相似文献   

6.
司法民主是一个大范畴,实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司法民主、公平正义与法官制度》一书摆脱了对司法民主的泛泛而谈,而以我国司法民主的基本形式——人民陪审员制度为例来阐述司法民主,使读者对司法民主的概念更加清晰,理解也更加深入。司法职业化、司法独立与司法民主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是司法民主的必要条件。司法民主化与司法职业化之间出现的悖论正是陪审制度未能有效发挥功能作用的症结所在。以陪审制度作为司法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之间的桥梁的观点较有新意。  相似文献   

7.
从陪审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谈完善陪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陪审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陪审制度起源于古代奴隶制国家的雅典与罗马时期,尽管当时的雅典和罗马国家正处于奴隶制阶段,由于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司法领域民主气氛比较浓,为了防止法官的专断,便产生了陪审制度。当时,在雅典设置了被称作“赫里埃”的公民陪审法庭,参加该法庭审理的有500名陪审员。罗马共和国末期也设置了类似的陪审法院,专用处理刑事案件。参加审理一个案件的陪审人数是300至450人。这一制度经过演变一直延用至今,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封建社会时期,推行纠问式诉讼,陪审制度遭到封建制国家的扼制和摒弃。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8.
零陪审现象是指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从其担任陪审员之初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案件审理的情形.零陪审现象的成因与陪审员与法官对陪审制度的功能认识不足有关,但归根结底在于现有陪审法律制度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这就要求摒弃陪审员精英化思想,扩大陪审员规模;着重陪审员道德及责任感培训而非法律培训;改参审为陪审,对陪审员职能重新定位;对陪审制度的法律规范细化,完善陪审员权利、责任保障和监督机制;完善诉讼法律相关规定,保障陪审制度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9.
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行使得当与否和公民基本人权能否得到恰如其分的保护唇辅相连,厘定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内涵、夯实其现实基础、探寻其价值理念及划定其运作的合理边界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命题。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之宗旨是实现司法正义,即在具体个案中彰显常识、常理、常情,其具体理路为刑法适用解释、刑事判决说理公开制度及人民陪审制。  相似文献   

10.
陪审制度是我国吸收西方国家先进法律制度的产物,属于舶来品,充分体现了司法民主和人民监督的司法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陪审制度备受质疑,理论设计的应然与实际运行中的实然出现很大的偏差,任职条件、抽取机制、遴选机制、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弊端成为陪审制度的诟病。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司法的民主化、公正化,发挥陪审制度的应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具体体现,是审判机关接受群众监督,保证司法公正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司法民主化的一种体现。然而,现行的人民陪审制度依然存在缺陷,以致影响人民陪审员的司法能力,本文试图探讨人民调解制度对人民陪审制度的影响与补充,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陪审制度作为一项审判制度,司法民主与司法公正是其重要的价值体现。我国陪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但当前我国陪审制度的运行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更深的探讨研究。在改革过程中以坚持和完善陪审制度为目标进行改革,发挥陪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刘艺工*李拥军一、陪审制度概论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制度。它旨在利用没有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的普通民众参与案件审理,扩大司法民主,监督审判机关正确实施法律。从世界范围看陪审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由于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导致人民陪审制度流于形式,陪审员“陪而不审,合而不议”。应通过明确我国人民陪审员产生方式条件、陪审案件范围,确定人民陪审员权利义务,建立专家陪审制度等来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现代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民主权理论转化为现实,它是分权制衡理念的集中体现,它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催化剂。立法理念和规定上的先进性与司法实践及执行中的滞后性的矛盾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根本缺陷。因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陪审员产生的非民主性、陪审员审判权的空洞性以及陪审员职位的不流动性与人民陪审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几乎背道而驰。这种不一致性给既我们敲响了警钟,又为我们完善人民陪审制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度,陪审的立法实践始于清末,但陪审的制度实践始于辛亥革命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的陪审模式在陪审团制和参审制之间摇摆,之后选择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之初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司法职业化的发展,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陪审制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司法制度,同样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维护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和彰显民主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清末变法时期由西方引进的陪审制度在我国经历了颇为曲折的"中国式"发展,遇到了颇为复杂的"中国式"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其中重要支撑制度之一就是"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目标是将"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通过人民陪审制度得到进一步的"中国式"展示,而其中肯綮所在为要在遵循司法规律的前提下完善公众参与司法的方式和路径,"民主"与"公正"不能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18.
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体现司法民主、保障司法独立、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等独特的价值功能,然而人民陪审员制度价值在实践中呈现边缘化态势,导致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背离人民陪审员制度设立初衷。因此,在陪审工作中要注意衡平人民陪审员制度价值取向,端正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充分认识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民主与法官职业的制度结合,重在保障权力制约下的司法独立,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司法公正优先,兼顾司法效率。同时,应通过完善人民陪审员准入机制、构建科学的人民陪审员管理体制、优化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审判职权配置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实践,有效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考察陪审制度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研究古代、中世纪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历史长河中,陪审现象向陪审制度嬗变的进程。根据当今世界各国施行陪审制度的不同情况,陪审制度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即陪审团制、参审制以及我国的人民陪审制,三种模式的成因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立法缺陷和当前陪审制度制约法官职业化的因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融合陪审制度的民主化与司法审判的专业化、陪审员“非职业化”与法官职业化的陪审制度重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