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充分重视价值观念系统的建设李德顺什么是“价值观念”即时下所说的“价值观”?一般说来,就是指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大体上,它主要有这几层涵义:(1)从其形式看,价值观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转型及其价值冲突之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焕汉 《求索》2010,(9):55-57
社会转型是一种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整体变迁的社会质变,其实质是传统体制获取现代功能的现代化过程。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变迁,但这种变迁将带来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期间,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体利益的碰撞和社会价值冲突。我国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对立,它要求社会体制、人们的行为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实现的宽度和广度将促成社会价值冲突的生成。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冲突可归结为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冲突和相同主体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冲突两大类,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都应该予以化解或纠正。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冲突及其表现,构建了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冲突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货币(资金)在不同的时点其价值是不一样的,今天的一块钱与一年后的一块钱,其价值是不相等的。此即所谓货币的时间价值。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的时间价值都是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4.
信仰再认识     
张秀芹 《前沿》2011,(5):72-76
就信仰的本质而言,它是主体表达超越性需求的一种方式。由于文化基础不同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超越性需求及其表达的方式都有所变化。从信仰内涵上看,信仰突破了纯精神性领域,以指导意义形式进入物质世界,指导信仰主体的社会实践。从信仰外延上看,宗教信仰不是信仰的惟一形式,相反它有多种形式,某种理论、主义或某个命题等也可以成为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5.
关于创新思维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何谓创新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理应有个比较严谨的定义,不过,在理论界目前对这方面的定义又难求一致。但当人们谈到创新思维时,大致都把它作为一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活动,而这种过程、方式、活动又有别于一般重复性、通常性的思维;同时,又从思维功能、思维成果去要求它,看它是否能解决某一问题,是否达到需求预期的目的,是否有社会价值。因此,笔者认为,要比较全面把握创新思维概念,就必须既从其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和满足需求的社会价值功能性方面,又从其思维过程(活动)运用的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独特性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6.
罗军伟 《前沿》2011,(23):74-77
墨子与马克思虽然处于不同的国度和时代,但在义利观上却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从价值立场上看,墨子重视底层人民的利益,马克思注重劳苦大众的利益;从价值关怀上看,墨子关注自我之利,马克思强调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个人利益;从价值目标上看,墨子推崇公利、天下之利、百姓人民之利,马克思强调的是国家之利、人民之利、人类之利。它启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更加关注民生、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公平与效率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总体设计;1、本课在全册书中的地位从前后课之间的关系看,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前课看,前课由世界观过渡到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阐述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从后课看,第八课主要是在第七课的基础上讲实践。实践是社会的实践,是历史的实践,是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对社会作贡献的实践。从理论上看,本课讲述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中心讲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观点出发,不仅回答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人生的基本问题,而且正确回答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8.
宗教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问题的“四句话” ,是我国宗教工作的指导方针。其中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例如 ,伊斯兰教 ,从它的创立看、从它在中国的传播看、从它的内容看 ,都是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当然 ,这种适应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与过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周维山  谭德生 《求索》2007,(2):192-194
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产生决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的。从社会背景看,科学技术、信息的发展对人们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生存环境的动荡更是造成了虚无主义的盛行。同时,知识分子神话的破产宣布了激进价值的不再可能。从哲学背景看,语言学的转向使得一切都成为了文本,成为了语言游戏,这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种种表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然,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也是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的,它产生并继承于现代主义艺术,但同时又显示出了鲜明的反叛性。  相似文献   

10.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同样,从广义上讲,城市文化,也是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总和.从物贡上讲,它包括一个城市的自然景观、工业水平、产业构成、城市建筑所体现出的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风貌;从精神上讲,它包括一个城市的人口素质、科技水平、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生活方式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一句话城市文化就是一个城市整体的文明状态.通常人们认为一个城市居民的语言和行为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城市居民教养水平的表现,从更深层意义上看,这是一个城市文化品味的反映.城市文化,相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是一种亚文化.而不同城市,在同一民族文化土壤上,又生长出不同的文化特色或类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价值观的层面上,并没有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层面的本质研究。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层面本质的研究,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到社会成员精神层面的最高实现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正是基于此,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质的规定性及其应具有的历史功用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精神层面上的本质属性属于社会信仰。这一精神层面的本质的确定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输出,把人们对信仰选择的困惑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完善和大众化传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和疯狂扩张,工具理性大行其道,自我意识极度膨胀,对现代人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意义世界构成严重冲击,导致传统价值规范日益虚无化,核心价值体系日趋无序化。在资本逻辑与物化意识侵蚀下,一些人精神家园荒芜、人生信仰迷惘、虚无主义盛行。对精神信仰的虚无主义进行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是当代中国走出精神低迷、重建精神家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共识"的价值观,是打上了"国情烙印"的价值观,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精神"的价值观,是能够形成"百姓气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和战略选择。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青年价值观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的命运决定着国家的命运,青年道德水平的下降将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下降。了解到青年一代中的部分人道德下降,灵魂瘫痪的现实,对我们深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青年而言,需要形成科学的自我实现价值观、培养健全个人人格体系;而对社会而言,则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文化在学校课程中的统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把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课程反映少数民族群体失落的声音,体现教育平等,构建“多元一体”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应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去中心的课程知识观及回归生活的课程观指导下,确立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并以民族文化为基点选择课程内容,以主题为单元统整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从而实现“和而不同”的课程理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牛涛 《长白学刊》2021,(1):55-62
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的出发点,《巴黎手稿》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事实,分析"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的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层面揭示精神生产的主体性本质和历史性特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和精神生产主体性消解现象,明确私人财产占有制度是问题的根源,从而为彰显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实践指明了制度建设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满足的同时,日益加大精神需求的投入。人的欲望冲动与主观心态平衡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的精神需求的内在矛盾。正是这一内在矛盾推动着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胥 《青年论坛》2005,(2):16-18
对作为亚文化的青年文化进行高层次的提升 ,使其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底蕴、现代人生存价值的新文化形态 ,有利于发挥其作为先进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看,艺术欣赏(鉴赏)就是艺术消费.艺术消费是人类特有的以满足精神审美需要为目的,以艺术产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而艺术消费过程可以具体化为感受知觉过程、理解领悟过程、情感体验过程、想象超越过程和内化升华过程,各个过程对艺术消费主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它们共同带给消费主体深浅不同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程度不同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