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律秩序的正当性关涉人们对法律的态度、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也是关涉人们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就必须要有具备充足正当性的良好的法律秩序.法律秩序的正当性要从规则正当性、结构正当性和价值正当性中寻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消极法治”与“积极法治”这一对概念 ,通过对西方国家法治历史发展的分析 ,指出其经历了一个从消极法治到积极法治的过程 ,并考察了这两种不同状态的法治对宪政建设的作用 ,认为从法治进化的角度出发 ,实现两种法治的互动与平衡 ,是当今法治发展可以选择的基本模式 ,也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途径。我们应在肯定积极法治的同时 ,充分吸收消极法治的合理因素 ,通过两种法治的互动 ,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监狱学刊》2002,(4):111-111
郭延军在《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上撰文《估量法治成本与建设法治国家》认为,法治研究到了应该将重点从提示法治好处转向评估法治成本的时候了。如何看待法治成本才能有利于法治建设呢?笔者认为,我们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法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什么是公民的行政知情权,以及其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的论述,阐明公民的行政知情权有利于民主与法治的建设、有利于行政模式的转化、有利于适应WTO的规则,文章最后对我国的知情权制度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石莎 《法制与社会》2015,(8):146-147
新时期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基本路径是两个“坚持”,坚实根基是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更为重大,它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为加强法治国家建设应该把推进党对依法治国伟大事业的领导作为加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将推进民主科学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作为加强法治国家建设的突出内容,把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作为加强法治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把用法治思维方式推进反腐作为加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使得法治国家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法治社会构建的思想前提——法治意识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朝着文明方向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存在培养机制不完善、受众群体分布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从国家主导型下的模式和社会自发型学习的模式这两个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各种途径让公民自觉学习法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最终形成高层次的公民意识倒逼法治中国建设的局面,从而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度.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民主政体的最理想的状态,是法律化了的民主政治.而现代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因此,一个国家法治理想的能否实现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政党体制,或者说其法治建设就是这个国家形成与法治社会相一致的合格的、合理的政党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使政党的活动民主化和法治化,它不仅要求执政党领导人民建构一套科学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效力源于二者在结构与功能上存有诸多耦合,其逻辑前提乃在于法本身的效力。本文从向度和效度二个方面对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效力进行解剖,揭示了推进效力的实然与应然状态及由实然向应然进发的理论逻辑,指出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效力大小依赖于法治本身的完善、发达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法治建设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法治政府建设,二是法治文化建设.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是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北省法治政府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为选题,对推进河北省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完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以及行政调解适用等问题进行考察分析,在操作层面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法治理念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并且会产生相互的作用。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决定了不同的法律理念。中西方的法律规范的不同以及法治理念的不同主要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理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中西法治理念的比较可以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借鉴和启迪,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构建和谐的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1.
吴丙新 《法学论坛》2004,19(5):106-112
近世以来,对法律不确定性的认识引发了对传统法治理论和法律方法论的广泛怀疑.在这种学术背景下,<法治与法律方法>对法治与法律方法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以阐明维护法治的态度,指出法律理念、态度与方法对于法治的意义.虽然在此理论建构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在当下中国的法学语境中,<法治与法律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Massoud, Mark Fathi. 2013 . Law's Fragile State: Colonial, Authoritarian, and Humanitarian Legacies in Sudan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77. Paper $34.99. This essay responds to the three commentators in the symposium on my book, Law's Fragile State, by describing the sociolegal study of the rule of law as an investigation into both a set of ideals (the rule of law as a normative question) and a set of practices (the rule of law as an empirical question). Studying the rule of law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contingent nature of its ideals as well as investigating the actual work that lawyers, judges, state officials, aid workers, activists, and others have done in specific contexts to promote legal remedies to social or political ills. These overlapping layers of the study of the rule of law—ideals and practices, normative and empirical—provide a socioleg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legal work and, ultimately, how citizens experience state power in democratic and nondemocratic societies alike.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要依法治国必须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 ,巩固和扩大依法治国的民主基础 ;完善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 ;强化对依法治国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姜昕  王景斌 《行政与法》2005,4(5):82-85
对法治问题的探讨已经历时久远,众所周知,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需要而对国家权力施加必要的限制,现在,我们又处于一个界定权利的时代,一个认真对待权利的时代,因此,明确公法法治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视角就在于以私权为中心,从公法内外入手来把握公法法治的问题,认为要实现公法法治,必须培育公法主体的现代法精神,使其尊重私权利,公法法治应从尊重私权开始。  相似文献   

15.
There are two fundamental criteria for a state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respect for the individual and legality. For the time being, "Asianism," which denies both, dominates state construction in Russia. Let us hope that the current fashion for terms such as "president" and "mayor" does not lead us astray; in Russia all these are notorious "officialdom," which inserts itself in the place of variou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to reach a genuine state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and, moreover, one located on a Russian river, not on the Seine or the Thames. We must flounder along, keeping in mind the factors specific to Russia.  相似文献   

16.
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我国最近20多年的公域之治一直在实践着一种软硬兼施的混合法结构,这在相当程度上彰显出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本文认为,包含着大量本土性制度资源的“软法”,是一种法律效力结构未必完整、无需依靠国家强制保障实施、但能够产生社会实效的法律规范。软法与硬法同为法律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以不同于硬法的方式体现法律的基本特征、实现法律的主要功能,并具有严格区别于硬法的个性特征与独特功能。软法与硬法大致具有法律逻辑上的错综复杂、法律功能上的优势互补、法律规范上的相互转化三种基本关系。软硬兼施的混合法模式乃是我国解决公共问题的基本模式,这就要求我国公法学回应公域之治的现实需要,在对软法作用加以客观评析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全面提升公域软法的理性品质,并按照宪政精神与法治原则的要求推动中国公法朝着软硬兼施的混合法结构方向发展,旨在全面实现公域之治与法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How do we best defend the rule of law against its attackers, both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outside of it? Often, the rule of law has been perceived as a domain belonging to jurists, lawyers, bureaucrats, or politicians. Yet at its most fundamental, the rule of law needs to be thought of from a citizen's perspective. When enforced, it guarantees freedoms and liberties for citizens and enables us to live peacefully.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citizen-centric rule of law agenda based on a deep conviction that it is if and when it becomes a citizen-based societal principle that its many attackers are best countered. We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necessities of rule of law promotion and propose an assessment approach called the “living list”. We close with a call for citizen-scholars to fight for the rule of law, the most precious human invention of all time.  相似文献   

18.
法治的成效主要不取决于程序内的制度运作事实,而是取决于程序外的反事实性的期望,也即对于法律的信任。法治评估主要是对地域法治水平的一种有意识反思与理论化认知,借用了政府一贯所使用的数字化方式,并极力搜罗法律程序内各种可视化的数字信息。但法治的定量评估很难评价以定性判断为特征的法律信任。法治评估大多情况下只具有管理意义,不具有学术意义。民意调查在法治评估中可以被视为一种对于法治的有意识反思,但其无法传达非反思性的法律信任实践。各种法治评估的信息来源大多局限于地方性与法律相关性的信息,但某一地方的法治水平和公众对其他地方法律的期望与信任是相互关联的,法律信任的信息基础不仅仅来自法律系统,可能还包括其他社会领域。法治评估实际是用线性、同质的数字取代了非连续性的现实,将源于方法论的建构取代了行为的实践依据,这种取代抽空了生活的意义,将一种“伪精确”强加给了现实,从而也很难切入大多数人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依法治国的渐进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穷国无法治 ,愚昧无法治 ,乱世无法治。我国不是一个连一点法律经济成本都付不出的穷国 ,但也不属于可以付出足够法律经济成本的发达国家 ;我国不是一个连一点现代法治所需文化条件都不具备的愚昧国家 ,但也不属于完全具备现代法治所需文化条件的国家 ;我国不是一个处于乱世的国家 ,但波澜起伏的社会变革对法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中国依法治国的渐进性是一种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汪海燕 《法学研究》2006,28(2):113-125
形式理性关注法的周延性和法的权威性,它是法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我国刑事诉讼法缺失形式理性的基本要素,既没有体现法的周延性,也缺乏法的和谐性,更缺少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我国实现法治的过程中,要清醒认识到法的形式化缺陷,但当前没有必要刻意地强调这种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