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万平 《奋斗》2010,(9):55-56
<正>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更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一、阿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2009年,哈尔滨市阿城区全区转移10.7万人,实现收入7.5亿元。按转移产业分布,第一产业转移1.46万人,占转移总数的13.6%;第二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实施积极就业、扩大就业、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指出了"城乡统筹发展"、"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的最佳途径。一、我省乡镇企业用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从2005年下半年始,我省逐步实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对滞后 ,其原因主要有观念滞后、城市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加快河南省劳动力转移 ,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 ;二要消除对进入城市农民的歧视性政策 ;三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发展特色城市与特色城市经济 ,增加就业岗位 ;四要拓展省外及海外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个大战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亮点。近几年,各地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在总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等。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结合太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还需在以下四方面努力:一是充分提高认识,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发就业工作的力度;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的发展步伐;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为转移提供保障;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整体素质偏低、职业技能普遍不强,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缓解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一项  相似文献   

7.
陈亮 《江淮》2005,(12)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对于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平谷的实际情况来看,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现实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水平。因此,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意见》精神,新一届平谷区委、区政府把促进农民非农就业与增收列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平谷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多渠道引导农民就地向二、三产业转移,努力扩大农民非农就业,促进农民依靠旅游增收致富。一是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思路,推进“旅游富民”进程。探索新农村集中集体建设模式,在山区半山区集中建设集生活资料功能和生产资料功能于一体的新…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致力于首都特色的就业政策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规模。继续围绕首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工作的开展;健全公共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倍增计划,落实小额担保政策,鼓励失业人员创业;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二是完善城乡就业管理服务制度,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积极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制度;在各区县职业介绍中心建立与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村级就业服务站的信息传递机制;强化城…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既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也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实现全面小康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九五"以来,与全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曾持续回落相对照,浙江农民收入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其主要成因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力保农民农业收入不减少;积极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促进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努力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不断扩展农民的就业空间;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努力提高低收入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南通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桂银 《唯实》2002,(8):50-53
关于农民就业问题.一些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就业是城市人的事,目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860万,下岗职工未就业的约780万,如果再谈农民就业问题,势必加剧城市就业矛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农民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71.2%,农民的充分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拟就目前南通市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有关部门决策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由于耕地资源少、农村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农民收入低下对外出转移就业的收入预期较高等原因,安徽省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大省。当前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向主要有,1.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异地转移就业;2.以乡镇企业、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小城镇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民就业问题 ,一些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他们认为就业是城市人的事 ,目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 860万 ,下岗职工未就业的约 780万 ,如果再谈农民就业问题 ,势必加剧城市就业矛盾。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重视农民就业问题 ,农村劳动力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 71 .2 % ,农民的充分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拟就目前南通市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以期对有关部门决策有所启发。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目前 ,南通市总人口为 784…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劳动力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这既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制度与政策方面的原因。我们应结合我国农村的具体实际,采取引导农民参与、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等措施,不断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消费水平低,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民消费结构层次低,城乡消费结构差距偏大.这是由于:农民缺乏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消费需求陷入"资金瓶颈";财政缺位使农村"输血"机制不足,有效需求呈现"信心困境";农村金融缺位使"造血"机制受到约束,有效需求缺乏即期资金保障;农村消费环境不佳,传统消费观念抑制农民消费.应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就业;运用价格杠杆,为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二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资金和科技投入;四是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返乡农民工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时任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关心和扶持下开始的。至今已有20年了。农民外出打工,经历了农民自发外出到党委政府组织外出;从少数县、乡,扩展到全省所有县市乡镇。现在全省农民转移就业已达550万左右,进入稳定增长、健康发展的阶段,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离开土地后如何就业和生活成了困挠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温江区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劳动力转移,可以从细化农业内部分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就近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以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对人口的集聚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总体上是积极的,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农村文明村风的形成。但是,有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就业动机不纯、不熟悉农村工作等问题。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我们还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使大学生端正就业动机,增强扎根农村的信心;二是多渠道培养,帮助大学生掌握服务农村的本领;三是完善政策、规范管理,防止大学生村官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