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为标志.中国改革的第一个30年“这一页”已经掀过.开始进入下一个30年的新阶段。下一个30年.历史赋予中国所承担的.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式”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环境制度改革。这“五环式”改革,环环相扣,共进共荣。完成此任务,恐怕还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到2008年,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是亿万农民真正发挥首创精神、自己创造历史的三十年,也是日新月异变化的三十年!总结我国三十年农村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来,农村改革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初步实现了农村体制转轨,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农村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并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治,使党内始终没有形成既得利益阶层,为改革的启动减少了阻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条条"和"块块"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地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改革成功启动的体制原因;前30年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吉洪武 《党史纵览》2008,(11):11-15
2008.中国改革开放进入“而立之年”。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沧桑巨变。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这是1992年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所讲的.至今言犹在耳。  相似文献   

6.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30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30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三十年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过渡。相对于实行激进式改革而造成经济严重衰退的国家而言,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在理论上形成了"北京共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并为其它处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国家积累了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窦述在《调查与研究》(甘肃)2008年第11期撰文指出,30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农村改革是非常成功并卓有成效的。正是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和其他各领域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使整个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时期。像甘肃这样的西部欠发达省份,农村改革挽救了已到  相似文献   

9.
茅于轼 《奋斗》2008,(7):52-53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面貌已今非昔比。经济实力增加了六七倍,人民生活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正在告别屈辱的时代,开始扬眉吐气了。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努力,现在才结下了果实。改革前的一百六十年不是外国人欺侮,就是自己人和自己人过不去。改革开放三十年,基本上避免了自己人斗自己人。要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恐怕这是最基本的一条。  相似文献   

10.
动向     
《廉政瞭望》2008,(8):5-6
7月11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发布了《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O.1)——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路程给出了系统总结。该报告称:30年改革,从进程上来看,是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改革的程度看,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改革的方式看,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三种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从农村改革发轫的。三十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解决了中国农民的温饱和贫困问题。而且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加快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通过资本主义能够劫后复活而苏联却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的原因对比研究,认识到只有发展理念与时俱进,才能生机永驻.在中国改革历程中,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矛盾问题,对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邓小平强调加速发展,江泽民注重高质量发展,胡锦涛则把二者结合起来,探索适度发展.在三十年的改革历程中,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魏建一 《求贤》2008,(11):19-20
回顾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伊始,我从部队转业到市编办工作.近30年编制工作的历程,使我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多次机构改革.体会颇深。30年来.我国进行的机构改革和各种探索.无一不触及到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是在这不断发展中日趋完善。机构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厚的政治学命题.它的深层含义是通过改革党政机构以实现党和国家管理体制及管理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8,(7):57-57
洪群联、杨俊在5月27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报道:经济学家辜胜阻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当今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背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进程走出了一条与前苏联及东欧经济转型国家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是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相结合,以渐进式改革为主。二是体制外改革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以体制外创新“倒逼”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26):67-67
本书总结了新中国辉煌60年三大新政成果,反思了历次改革积累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出现的难题和挑战;认为中国已经开启了第二次改革,并深刻阐述了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征程的系列改革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国有企业改革也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也处在了攻坚阶段,国企改革和经济发展能否稳步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企业改革的支持理解,进而产生推动力。因此,国企加强和改进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国企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经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事实上在建国初的三十年里,中国经济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中国经济能够同时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模式均获得如此大的成绩,并且还在二者的衔接与变革上以实际的成效胜过了所谓民主变革的苏联、东欧国家,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其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套逻辑以及其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本文将沿着美国学者谢淑丽对于中国问题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深通本国智慧的著名学者甘阳的视角进一步寻求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经过30多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30年后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多学者在思考如何直面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改革形势,今后改革的出路在哪里,本文就有关问题的讨论观点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一书,是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吴爱明教授与成都行政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刘文杰教授合作的结晶.作为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子课题"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学科平台建设"以及"北京市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学项目"的资助成果,此书呈现出与一般理论学术著作颇不相同的特色.这本与众不同的学术著作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运用全新的视角,对中国政府30年来的行政改革进行了全面审视,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模式不同于经典的西方行政学所奉行的世界行政学圭臬.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西方学术界流行的白描式的写法,用近乎学术博客的文笔和语调,准确地把握住中国行政改革的脉络,生动地总结了30年改革经验与得失,分析了未来政府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迈进历史的节点。前进的脚步仍未有半点迟疑。30年来.我们的改革在不断“试错”中摸索,循序渐进地展开。30年,是可以作稍许评价的时候了。客观而理性地评价过去。有助于审慎而乐观地展望未来,使我们对未来改革的方向和速度增添几分憧憬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