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积极稳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充分体现了中央进一步整合机构设置、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决心。在十二五开局之际,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提高认识,总结经验,积极稳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从2008年开始,继中央政府完成大部门制改革后,各地方政府依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纷纷出台地方大部门制改革方案,并以政府体制改革为中心,延伸推进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地方政府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改革探索实践,各有其特点,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模式。2012年,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为我国新一轮的大部门制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紧接着,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我国新一轮的大部门制改革做了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自2008年机构改革以来,各地对大部门制进行了大胆而积极的改革和试点,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形改而神不改等问题。笔者认为要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使组织机构从‘硬件压缩整合’’到“软件更新升级”,应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部门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政府自我革命,地方政府在推行大部门制改革的进程中面临路径依赖、职责同构、第三部门缺位、人员分流困难、法律滞后等诸多困境。地方政府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基本策略是:寻求持续的改革动力,转变政府职能,实施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政府微观规制中以分段管理为主的规制机构设置不能满足现实多样性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分散了有限的行政资源,引发了多头管理、职责交叉以及监管缺失等问题。食品安全规制机构的重建,要在大部门制改革部署的指导下,逐步建立独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政府微观规制机构,并通过“政府机构再造”,促进食品安全政府微观规制机构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沈荣华 《前线》2008,(4):16-18
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十七届二中全会形成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获通过,在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标志着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大部门制"改革构想,被普遍认为是下一轮改革的方向.通过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总结其得失与经验,探究其本质,思考"大部门制"改革的路径,可为即将推行的"大部门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大部制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笔者认为,大部制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头戏,必须稳妥推进,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1]随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2008年3月15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大部制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0.
3月14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表示,改革方案把职能转变放在比以往任何一次行政体制改革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改革方案在推进国务院大部门制建设上迈出了坚定有力的新步伐,这也是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从而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帷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些机构改革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反过来有力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毋庸置疑,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政府机构应有的潜能远未充分释放,改革的初衷尚未充分实现,行政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一方面政府机构在不断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加强机构改革的呼声仍然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客观地说,机构改革的声…  相似文献   

12.
吴根平 《探索》2008,(2):44-4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机构整合要积极探索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并经过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经按照大部门体制的要求全面启动,大部门体制改革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大部门体制,现阶段我国探索推行大部门体制具有历史必然性.我国的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科学部署,通盘考虑,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8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并提出2009年"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截至5月20日,除中央批准四川因地震灾情适当推迟上报改革方案外,30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目前已获中央批准,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有序推进。在这一轮改革中,已经历数次"瘦身"的中国政府机构,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充分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加大推进省管县改革的力度。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仅要完成"瘦身",还要实现"健身",做到精干、高效、透明而又"以人为本"。这轮改革,中央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名称、排序等,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允许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政府职能特点来设置机构,不搞"一刀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历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给地方自主权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4.
毛晓刚 《前线》2009,(9):42-42
北京市政府52个部门“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近日已全部完成。作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这一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本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治未来的“大手笔”将是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向“宽职能、少机构”的方向发展,国务院所属机构中的一些部门将进一步整合,拓宽部委职能,逐步向“大部门”体制过渡。  相似文献   

16.
大部门体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周年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时期是几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但同时也应该承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行政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日益突出,政府自身改革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政府改革成为推进其他改革的关键环节。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机构改革“大部门体制”这一改革思路,是从机构、制度和体制层面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遏制政府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并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些提法为2008年开启一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局面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看行政组织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晓川 《新视野》2007,(4):48-50
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体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政府组织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但都未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性突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没有以法治政府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缺乏完善的行政组织法的制度支持。因此,加强与完善行政组织立法是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自身理性要求,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之友》2008,(2):14-17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各项改革",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贵阳市编委办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切实探索改革机构管理方式,促进机构管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