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它进行多元解读。"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也是个人之梦;既是长远之梦,也是近期之梦;既是宏大抱负之梦,也是温馨康乐之梦。  相似文献   

2.
周军军 《理论导报》2013,(7):14-14,26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大的动力源,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动力,"改革释放红利"的物质动力,"对人类作出更多贡献"的历史动力,"与他国发展之梦相通"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的提出,给当代大学生构筑了理想之梦、奋斗之梦、信仰之梦。但是,大学生在接受中国梦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因此实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有效接受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从"知、情、信、意"等四个方面入手,克服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接受障碍因素,是探究大学生对中国梦接受路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深入阐述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同伟大梦想之间的重要关系,也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这些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伟大斗争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维,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之维,伟大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之维,坚定文化自信则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力量之维。研究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多重维度,有利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提出,给当代大学生构筑了理想之梦、奋斗之梦、信仰之梦。但是,大学生在接受中国梦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因此实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有效接受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从“知、情、信、意”等四个方面入手,克服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接受障碍因素,是探究大学生对中国梦接受路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实质上勾勒了一个美丽中国的生态梦,旨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只有将生态梦纳入中国梦的范围,充分认识到生态梦为中国梦夯实自然之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梦,生态梦为中国梦奠定民生之本,是维护生态权益的梦,生态梦为中国梦呼唤绿色之魂,是倡导生态文化的梦,才能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绿色意蕴,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把社会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后的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积极推进社会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中国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国之梦,是社会和谐的民族复兴之梦,是民生不断改善的人民幸福之梦。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过半年了。但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尽管此前我讲过~些意见,但觉得还有些话要说说。一、宣传中国梦要凸显它的本质内涵半年多来,媒体宣传中国梦风风火火,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好文章,在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多元解读。这既有国家之梦,也有个人之梦;既有长远之梦,也有近期之梦;既有宏大抱负之梦,也有温馨康乐之梦;既有专家学者的理论阐述,也有老百姓的通俗宣讲等等。各人经历、视野和文化底蕴不同,其解读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琳琅满目。这说明中国梦有很大的包容量,能调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具有高度的凝聚力,释放出了巨大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5,(6)
文章从时间、主体、空间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梦的内涵。从精神旗帜、执政自信、人类贡献三个维度概括了中国梦的意义。分析了中国梦与妇女梦的关系,得出中国梦是妇女解放之梦,中国梦是妇女发展之梦的结论。探讨了妇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并从当代妇女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立足本职建功立业,要关心人类未来三个维度提出当代妇女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中华民族谱写"梦想三部曲"的世纪: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部曲一个梦,这是强国之梦、富民之梦、美丽之梦!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四川,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举足轻重,应该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两者具有必然联系.中国梦的提出源于群众愿望,中国梦的实现依靠群众力量,中国梦的成果人民群众分享.“一切为了群众”是中国梦的立梦之本,“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梦的追梦之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梦的享梦之魂.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1)
<正>一是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框架内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治国理政主要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二是目标:实现中国梦。从国际维度看,中国梦就是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从国家和民族维度看,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联,二者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历史之维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历史文脉同源,历史演进同步;从价值关联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中国梦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明前景和现实基础;从实践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之基、精神之柱、力量之源,中国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载体;从目标指向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同向性,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二者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之梦,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之梦。在影响中国梦实现的多种力量中,我国正在崛起的中等收入阶层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积极力量。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手,是大众消费的主体人群,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力量,是正面价值观的承载者。中等收入阶层的精神和行动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阶层依托。  相似文献   

15.
徐朝 《奋斗》2013,(6):30-34
正开篇语: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而哈南梦,则凝聚着哈尔滨人民的期盼,是重振辉煌的梦。哈南工业新城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之势,以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形成主导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3,(11):32-32
<正>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是中国梦蕴含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生动道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价值追求和动力之源。当个人的人生追梦与国家梦想、民族梦想交汇融合,13亿多人民戮力同心、不懈奋斗,将团结汇聚成一个国家谋求发展进步的集体行动,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浩荡潮流。个体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总是唇齿相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朱长英 《理论学刊》2006,(10):123-124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词人。曾自编词集名《霜花腴》,后人以其号称之为《梦窗词》。梦窗词今传有340余首,以其声之协律婉转、色之奇葩异彩、味之芬芳如花、笔之腾天潜渊、情之深挚沉邃而“缒幽抉潜,开径自行”[1](P354),成为南宋词坛上堪与辛弃疾、姜白石鼎足而三的词家。世人对梦窗词的关注与评价自南宋便已开始了。南宋赵闻礼编选的《阳春白雪》、黄升编的《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以及周密辑的《绝妙好词》均选录了不少梦窗词篇目。与梦窗同时的尹焕序梦窗词云:“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1](P345)可…  相似文献   

18.
宋武平 《共产党人》2013,(15):54-54
"梦",仅从字面上讲,是一种生理现象,可以理解为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想象,含有追求渴望之义。然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个"梦",这个"梦"有着更高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这里,"梦"作为一个专有的政治词汇,是一种有约束的、适度的"梦",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力量、一种理想、一种愿景。那么,何为中国梦呢?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全人类的社会主义之梦在中国的体现,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指导思想;由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中国梦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指导思想;由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与全国同步小康,是现阶段贵州的"中国梦"。这个梦是如此之重。贵州不拖全国后腿,17万平方公里之上同样要产业发达、生态美丽、人民富裕,撕掉"贫穷落后"的固有标签、改变曾经的"富饶的贫困"。这个梦是如此之实。"三个核心指标"务实创新,"三个不能代替"以民为本,"县为单位"压力层层传递,而人民群众的感受,将作为衡量"梦"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