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何深刻理解和认真落实党中央与江总书记关于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指示精神,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一、艰苦奋斗必然兴旺发达,奢侈浪费必然衰败没落《墨子·节用下》说:“俭节则昌,淫快则亡。”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有一句著名的咏史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如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则兴旺发达;如果骄奢淫逸、铺张浪费,就必然走向破败衰亡。这是为古今中外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中,有三种情况很能说明这…  相似文献   

2.
申圣超 《世纪桥》2013,(3):33-34
现代社会,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也就是说,节俭使国民富裕、国家昌盛,骄奢淫逸则会国破家亡。《墨子》对节俭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主张人们在穿衣着装、饥食渴饮、营造宫室、使用舟车以及举办葬礼等方面厉行节俭,对抑制现代社会的浪费现象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勤俭节约是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积极倡导勤劳节俭.孔子说:“楮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墨子把节俭提到治国治民的高度来认识,认为节俭则“民富国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辞过篇》).勤俭节约指勤劳、俭朴、精打细算、不奢侈、不浪费,劳动人民是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然分外珍惜其劳动成果.劳动人民的这种刻苦、勤劳、俭朴、不贪图享受的高尚品德被无产阶级发扬光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传家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伟大思想家,其最大特点是将“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墨子思想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到政治、伦理、宗教、哲学等,但都是围绕着“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一核心展开的。墨子的“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实际上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是当时小生产者的意志、愿望和要求。他由此出发,首先,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宣传“爱”和“利”的平等观念,反对奴隶主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强欺弱、富压贫、智骗愚的行为及其造成  相似文献   

5.
“一麦一稻,惜之爱之。”爱粮节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020年8月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从粮食生产到消费全过程来看,“舌尖上的浪费”确实触目惊心,但流通领域“看不见的浪费”也不容忽视。专业机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抓好流通领域节粮减损,就能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增产,为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根据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的大量贪污浪费问题,于1951年12月1曰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的指示》,部署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随后,针对一些资本家行贿偷税等严重违法行为,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的重大作用在于,一方面,清除了内部的腐败分子,教育...  相似文献   

8.
桑林峰 《学习月刊》2014,(17):14-14
保持定力,终无败事,当“慎”。我们常说,要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好。除此之外,还应慎染。 《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相似文献   

9.
朋友一直对教育现状不满,他抱怨“择校不公”,但想方设法将女儿“择”进了重点小学;他抱怨“就近入学政策执行不力”,但动用关系将女儿“送”进了重点中学;他抱怨“应试教育害人”,但女儿读高中时,他又反对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破除旧迷信的思想主要包括:五四时期,为着“赛”、“德”两先生,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农民破神权,反迷信的思想;延安时期,反对“三大害”的思想;建国初期,反对会道门的思想。毛泽东反对现代迷信的思想主要包括:反对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反对妄自尊大,“认为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的思想;反对崇洋媚外,“说西方是先进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一国之君、唯我独尊的皇帝,大多挥金如十,极尽豪华奢侈之能事。道光皇帝的节俭,在中国封建帝王中可以说风毛麟角。他倡导勤俭治国,狠刹吃喝浪费之风,这对我们今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仍有警示和反省作用,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特别重视,就是希望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优良传统,树立“粮食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爱粮节粮理念,让勤俭节约、爱惜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3.
在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团拜会上,毛泽东主席号召“全体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起来,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强群众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其指意再明确不过了:腐败现象危害极大,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性社会危害的程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生与死、存与亡的问题。要遏制腐败,最主要的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相似文献   

15.
田芝健 《唯实》2013,(4):45-4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当代中国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互动关系的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廉洁政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6.
自立门户创立墨家学说的思想巨子——墨子。是中国二千多年前第一位站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如此“不可或缺”,不仅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同展开了在思想上的砥砺和交锋并由此开创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因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上等有精深造诣的“科学家”。最为重要的是,墨子思想的精髓——“兼爱”与“非攻”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而言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深刻沉思的。因此,笔者将从“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等方面阐述发现墨予和倡导墨子精神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坚决刹住党内“舌尖上的浪费“”楼堂馆所的豪华“”车轮上的铺张”等奢侈浪费之风而提出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的学理根据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节约观、中国共产党的勤俭节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节俭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内涵要义,表征在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的践行路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党员树立消费观的科学指南以及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等方面。新时代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于力戒奢靡之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遏制腐败滋生以及建立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8.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往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严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9.
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一定要严格把关。选贤任能,事关重大。各级党委一定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一定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一定要搞五湖四海,反对“以人划线”和“以地域划线”;一定要注重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的考察,不要只重才而轻德。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中取得的重要伦理学成果。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伦理,“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判标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兼顾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合理分配思想,共同富裕的伦理憧憬,在“三个面向”中培养“四有新人”的道德建设目标等一系列思想,其中“以民为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具体举措上,邓小平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对平均主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反对干部搞特殊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