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现在.不少人士都担忧说,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众星环绕的“小太阳”。他们从小就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以致形成了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爱.一点也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最近几天,湖北省汉川市杨林沟中学某班师生在该校政教处的安排下,走进了杨林镇福利养老院.正是这次活动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认识。学生们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 《党课》2010,(4):87-87
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有些事一直没机会做,等有机会了,却不想再做了。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机会谈.。等有机会谢的时候,却说不出口了。有些爱一直没机会爱,等有机会了,已经不爱了。  相似文献   

3.
位置学     
易水寒 《求贤》2010,(4):30-30
某官员写了一本游记.附有很多插图.均为他在各地游历时的照片,大多是三四个人的合影,但都没有图片说明。照片上的人,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不认识的,根据位置也能判断身份。作者是副厅级.如果他站在中间.旁边的人应该等于或小于副厅级;如果他站在一侧,中间那个人,就应该是厅级或厅级以上干部。我向他询问了几个我不认识的、站在中间照相的人.果然职务都比他高.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别人帮忙。学习上需要帮忙.工作上需要帮忙,在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或没能力处理的问题时.更需要有人帮忙。有些帮忙是自己请求的.也有些帮忙是人家自愿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主动和自愿来帮忙的人就越多。  相似文献   

5.
慎任为好     
有些领导同志在评价下属时常有这样的定论:这个同志工作不错,只是爱发“牢骚”。似乎发牢骚全是缺点。其实.作为领导,应正确对待下属的牢骚,“牢骚”里面也有真话、实话。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在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群众性审美文化迅猛发展, 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景观,因而引起文化界、美学界 的极大关注。然而,如何恰当评价却颇存分歧。本文试图探讨当 代审美文化或称当代群众性审美文化的发展原因,辩证地分析其 发展态势以及如何对待等问题。论者认为,这无疑是一个社会进 步、美学学科发展的新的巨大的增长点,为此,亟需给予热切关 爱、培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说“成熟”     
语丁 《奋斗》2009,(11):62-62
作为一个反映思想素质与处事能力发展和完善程度的词汇.“成熟”应该是值得称道的。简单地说,就是“在做人处事方面比较老到、得体,无不及又不逾矩”。走向成熟,是人生发展都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由于在境界追求、文化学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有些人的修养恰到好处,有些人总是欠缺或是超越那么一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史的分期或阶段划分 研究历史总要有分期。研究一个历史时期,通常也会将其划分成几个阶段。如何划分是可以讨论的,研究的目的不同、视角不同、观点不同,都可能导致分期和阶段的划分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杨世业 《学习月刊》2009,(20):114-114
历史上有些书法家有时候偶然触及一种事物的变化与活动而引起顿悟,从此他的书法大进。悟这个活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我们学习或研究某一门专业,到一定的阶段进行不下去.在行动上暂时把它搁下.但在思想上却没有忘掉此事.说不定在什么时候碰见某种事物与你研究的事物与你研究的事物内部有脉息相通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很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关注的重大历史课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都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解决,就历史地留给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探索社会主义与落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的具体道路时,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相统一、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统一的方论论原则。他十分注意在世界历史体系中来考察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质,又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看…  相似文献   

11.
别红楼     
阳卫国 《学习导报》2012,(21):37-37
这座红色小楼,在湘东乃至整个湖南,都颇有些知名度。不仅是因为这里是中共茶陵县委的常委办公楼,也不仅是因为红楼四周浓阴覆地、曲径通幽的优美景色,更重要的是,1965年5月21日,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光芒最为夺目的伟人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别红楼     
阳卫国 《新湘评论》2012,(21):37-37
这座红色小楼,在湘东乃至整个湖南,都颇有些知名度。不仅是因为这里是中共茶陵县委的常委办公楼,也不仅是因为红楼四周浓阴覆地、曲径通幽的优美景色,更重要的是,1965年5月21日,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光芒最为夺目的伟人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高精尖的东西大众化了,人民大众才能接受,才能用得上。电脑虽然很复杂,或它的功能集中在鼠标上,谁都可以学会.这样就大众化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于丹讲《论语》,曲黎敏讲《皇帝内经》,虽然内容本身比较深奥,但她们讲得通俗,谁都爱听,也就大众化了。  相似文献   

14.
一柽 《前线》2009,(8):60-60
季羡林先生在《风风雨雨一百年》里,谈了自己如何出文集——他不愿如有些人那样,“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而是执意要原样保留,既不删削也不撤掉.“不管现在看起来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相似文献   

15.
张喜增  张艳杰  杨微 《奋斗》2006,(10):17-17
重走长征路的宗旨就是牢记历史、审视现代、引领未来。而对于今天中国人的“当代长征”和“未来长征”来说,重走长征路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启蒙作用。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挺进乌江,飞夺泸定桥,这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经典故事,曾经有多少老前辈耳熟能详,心驰神往,也令晚辈们或肃然起敬.或黯然神伤。而如今,所有这些都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渐去渐远。走在长征的古道上,远眺山山水水,近触一草一木,至情至理,随想良多。  相似文献   

16.
成材的标准     
《理论与当代》2012,(1):59-59
马未都在其著作《马未都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说,当我们懵懂看世界的时候,成年人老是等待我们成材。小时候男孩子一般都调皮,宽容一些的长者爱说:“树大自然直。”我年幼时很爱听这句话;但更爱听的是我们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人之后,偶尔想起这个问题,也没得到明确答案。今天的社会有些意思,令正在受教育的一代及家长常常茫然。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对于中国历史的史料保护工作十分重视。1971年4月.他在接见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领导小组成员时说:“你们管出版的,要印一些历史书。我们要讲历史,没有一点历史知识不行。你们的出版计划中有没有历史书籍?现在书店里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书都没有。不出历史、地理书籍,是个大缺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资产阶级的或受唯心史观限制的学说发展来的。不讲历史,割断历史怎么行呢?中国人不讲中国的历史总差点劲。”还在1959年的时候,他就强调过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史料收集工作。他讲,如果不抓紧,有些史料就收集不到了。“五…  相似文献   

18.
关于爱情:也许爱情是一部忧伤的童话.惟其遥远而真实。放弃一个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爱的人那才痛苦。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总是相聚也无法合意;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爱是一种享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相似文献   

19.
说李金鏞     
《奋斗》2008,(3):53-53
中国历史上有些生动辉煌的人物.往往是在他们侍奉的那个帝国行将就木之际出现。当黑暗、腐败、堕落时代来临的时候.当整个社会已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这些人有如最后一缕清风.令历史惬意。他们以忠鲠纯白、学养交至、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传统形象,受命于危难.又常常壮志不酬,衔怨含愤.悲壮地走向末代祭坛。  相似文献   

20.
漫长的学生时代.总会有一些与老师有关的体验和经历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抹不掉挥不去,老师们每次谈起时也是感慨万千。如何处理对学生严与爱的关系,是老师与学生相处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而严与爱表面上又是互相矛盾的,严格管理似乎就不能体现爱,要爱就不能严。以致于有时为了“严”字,有的老师在孩子面前总是不苟言笑.当学生犯错时,大动干戈。于是在不经意间。师生关系的空间布满乌云.学生的心间留下阴影,师生间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